分享

【漫谈】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学表现

 渐近故乡时 2015-05-22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膀胱的存储和排空功能需要膀胱逼尿肌、扩约肌和盆底肌肉之间复杂的神经-肌肉协调和配合来完成。


  支配会阴三角区肌肉的脊髓排尿中枢位于T11-L2 脊髓节段,支配逼尿肌者位于S2-S4节段,通过锥体束进行协调和抑制。


图像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下尿路贮尿、排尿功能障碍称作神经源性尿道机能障碍,习惯上简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主要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排尿反射过强,膀胱频发性不随意强烈收缩,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逼尿肌和括约肌增生与肥厚。


  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脓肿、多发性硬化、Parkinson病、脊髓横断、脊髓压迫等。


  临床表现: 频发性小便失禁或尿残留。


图像



膀胱造影:


  由于长期的内压增高,膀胱肌肉增粗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肌肉束。造影可显示膀胱壁边缘高低不平,呈很多波浪状向内凹陷的小梁样结构,即膀胱成梁征象;小梁之间可见多发的小憩室影,憩室大小不一,散在分布;因肌肉小梁增生、肥厚、膀胱颈部明显狭窄。膀胱增大,呈宝塔样或圣诞树样;有不同程度输尿管逆流,输尿管增宽,肾盂扩张积水,多呈双侧性;可合并膀胱结石等。



CT:


  平扫时可见膀胱壁增厚,整个膀胱凹凸不平,有部分壁呈双层状或憩室状,两侧输尿管明显扩张,严重者可见两侧肾积水。



MR:


  可显示膀胱壁增厚,膀胱增大、双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尿路梗阻性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造成的尿潴留相鉴别。可通过B超检查和尿道造影,结合临床病史不难鉴别。


授权媒体声明: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是首家开通影像系列自动学习功能,与同行朋友共享知识大餐,深度互动的微信公众平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我是影像科医生,我为自己代言》征文比赛火热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