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丹田究竟在哪里

 时时保持平等心 2015-05-23

 下丹田究竟在哪里?

说法很多,试举几例。

有说肚脐的,有说肚脐下一寸五分的,有说肚脐下三寸的,有说在膀胱后直肠前的——说法太多,不一而足,林林总总。

 其实,下丹田应该有一个符合生理生命科学的准确位置,无论是修道派、武学家还是医家,都不应有所不同。古人没有高明的科学技术手段,喜欢根据个人经验和感觉来判定事物,所以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历来把修丹道看得过于神秘,而有的人却连下丹田的位置也搞错,肯定修不成正果,既可怜又滑稽。

站浑圆桩的人,很少有刻意守下丹田的,浑圆功明确指出,站桩反对守线守点,认为会影响破坏气血运行平衡,从而违背循环规律。不搞大小周天,不意守丹田,但是功夫上去之后,周天与丹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或者感知,这也是在下今天探讨这个话题的一个依据。

找了很多论述的资料,只有一种说法近视于正确: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在下以为要搞清丹田具体位置不是难事。藏密中存在人体中脉的说法,直观的说就是摆好标准的浑圆养生桩架后,将百会穴与会阴穴用意念连接起来,进一步想象此连线为一光亮的灯管,此为中脉。两肾之间脊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一凹陷处,为命门穴,此为肾阳之焦点,生命之火在此处生发,是生命的动力源。命门穴与脐中在一水平线上。脐中称为神阙,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腱,是人体最为开阔的总穴道。还有尾闾穴,它是启动人体元阳的总开关。

当人体气血充盈,能量积蓄运化到一定程度时,中脉、肾脏、命门、神阙及尾闾就会出现能量反应——这几个高能量点形成一片能量衍射重叠区域,就是下丹田。故而丹不是真有,而是一团光影,在意念指挥下,可以扩大缩小的光点。因为各部的能量衍射真实存在,所以光点的感觉必然存在。光点的明暗度、晶莹度可以直观反映出练功者的能量状况,而这一反应是产生衍射的能量点决定的,能量点衍射能力的强弱又是由相关的周身气血运行情况决定的,因此守住下丹田,就是守住了人体整体,修炼下丹田,就是修炼整个身体。

下丹田的模糊位置基本搞清楚,还需要细致准确描述:

假设命门与神阙有条水平连线,它与人体中脉相交,形成一个标准十字架。神阙与尾闾穴连成下斜线,神阙与肾相连成两条上斜线。如果在三条斜线之间往神阙方向塞进一个直径约十厘米的皮球,那么此球位置刚好就是丹田位置。描述——丹田的三分之二在水平线下,三分之二在中脉前靠近神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画张立体图更形象。

   为什么要找下丹田?在做多元内扣手时,必须意守下丹田,守就是养气、行气、化气,守住丹田,气血就不会上头造成头晕。还会使人体上虚下实、中正安舒、体腔气血自由有序运行产生鼓荡、自发的以丹田为核心激活体能场,并且进一步实现体内外能场合二为一。

运用丹田,使抽象的整体意念具体化,减轻大脑负担,既照顾了整体(全身),又强化了局部(腰胯),更能促使周身气血鼓荡、气(力)达梢节,产生弹力、爆炸力,甚至浑圆力。武学大家,从来没有真正不守下丹田的。但不是修丹道,而是通过守丹田来检查、指挥、激活、运用自身高级能量。

丹田只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光影,是虚幻的,是修炼者周身能量状态的反应,所以专门修炼丹田,好比是水中捞月,镜中观花,是不足取的。

守丹田不是死守,它反应全身气血运行的即时状态,具有人体最高级的整体活力:它后接近命门、两肾,在督脉上属阳,故其升阳活化气血,荣养神髓肌体;前接近神阙,在任脉上属阴,故其下行降浊排湿祛病,打通下半身气血循环,沟通足底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它处于带脉的环抱之中,带脉乃全身之络汇集交接周流之所。如此,丹田纵行经,横通络,交通人体所有血脉精髓,在体腔内随经做自后向前的滚动,随络做自左至右的旋转。

意守丹田,发现有的光影是黄色,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绿色,几乎每个人的色彩都有明显或者细微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丹田里的色彩也不同。只有那些功夫极高的人,练成之后,色彩才会基本稳定下来,呈现实物感,晶光感。

这是因为五脏之气,色彩不同,相对各脏腑器官来说,功能层次还是有差别的。正是这些差别,决定了丹田光影的颜色。

浑圆养生桩,虽不练丹田,但能量充沛了还是有丹田的光影反应,若能有所利用,我觉得非常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