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最欣赏的刘禹锡的几首诗

 木柳书屋 2015-05-24

 


   

我最欣赏的刘禹锡的几首诗

 
 
 
 
(2008-12-13 06:22:17)
转自:新浪网·老缪的博客
 
 

 

 

                   我最欣赏的刘禹锡的几首诗

 

      刘禹锡的文章写得好,一篇《陋室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四库全书总目》对他评价说:“其古文则恣肆博辩,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在韩愈和柳宗元之外,自成一派。

    我更欣赏刘禹锡的诗。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对他推崇备至。清代大学者王夫之称刘禹锡为“小诗之圣”。刘禹锡现在存世的800多首诗作,从字数来看,确实都是小诗;但很多小诗和他的《陋室铭》一样,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发出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据计有功《唐诗记事》记载,这首著名的《西塞山怀古》是刘禹锡与白居易等四人的同题竞赛之作,刘诗先成,白居易为之搁笔,并说“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

    后人赞曰:豪气干云.荡气回肠!真千古佳作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特别是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
    通常对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令人回味无穷。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小诗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的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后两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成为修辞学上讲谐音双关的经典例证,表面上是说天气有晴和无晴,实际是叙说姑娘心中有情和无情。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据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的评价:

    刘禹锡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此《秋词》就是一有力的例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写了此诗作答,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极其深刻的感悟。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的评价说:“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作为诗人,能给后人留下这么多千古传诵的名句,我们不能不佩服刘禹锡杰出的才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