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無盡感謝、無限思念—憶馬水龍老師(1939-2015)

 南靖草堂 2015-05-24

無盡感謝、無限思念—憶馬水龍老師

2015-05-21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三十多年前,我在維也納接到一封署名「馬水龍」的親筆信,邀我參與北藝大音樂系擊樂組的籌備工作。當時的我簡直難以置信,像我這樣一個鄉下出身、學打鼓的人,竟有機會進入大學教書!於是,我帶著馬老師囑咐我蒐集的資料回國,就此與北藝大結下不解之緣。在追求藝術的路上,我很幸運蒙受多位大師級前輩看顧,其中,馬水龍老師更是深深啟發了我,影響我日後發展。

身為指標性作曲家以及多年擔任藝術大學行政主管,馬老師以高度的熱忱和遠見,肩負起藝術教育和文化推廣使命,提攜後進更是不遺餘力。八○年代,馬老師便力倡「兼具傳統與現代、融合本土與國際」之宗旨,落實在他的音樂創作及藝術教育相關籌劃上。馬老師在北藝大有許多「創舉」,如今皆已成為藝文界的主流顯學,為台灣立足於世界注入源源能量。
首先,他在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的課程架構中,融入本土傳統藝術的學習元素,欲使學生在汲取西方藝術菁華之時,也能從傳統藝術中吸收養分,建構有別於通盤西化的文化觀。因此,北藝大在創校之初即設有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之後更邀請民間藝師加入正規課程,搭配學院教師共同授課,為藝術教育開創新局。
其次,馬老師認為,提升各領域專業是高等藝術教育的職責,但就一流藝術人才培育而言,人文素養的深化同等重要。因此,他除了自身涉獵廣泛,也非常重視通識教育;北藝大日後開辦的「關渡講座」,即是延續馬老師的理念,運用跨域整合和多元學習的教學,帶領學生跨越專業學科領域的界線。
再者,馬老師慧眼獨具,觀察到數位科技和網際網絡已深深影響人民的生活、工作方式和藝術生態,於是在一九九二年於北藝大創立了全國首座科技藝術研究中心,投入探索。二十多年後,台灣在科技藝術的發展仍保有領先優勢,馬老師所奠下的前瞻基礎,實不可磨滅。
馬老師不計名利耕耘付出,所有人有目共睹。以我的親身經驗為例,馬老師很早就意識到打擊樂在未來勢必大有可為,所以他不斷鼓勵學作曲的學生來學打擊樂,從中尋求創作上突破的可能性。北藝大音樂系擊樂組成立後,時任系主任的馬老師亦提供了很好的課程資源和環境設備,大力促成打擊樂在台灣的發展;可以說,打擊樂在台灣能有今日的榮景盛況,馬水龍老師功不可沒,絕對是重要推手。
此外,馬老師積極開創國人作品的發表平台,不但給了作曲家和演奏者互動、合作與學習機會,更帶動了演奏國人創作的風氣。影響所及,我在成立打擊樂團後也跟隨腳步,努力累積委託創作,希望藉此走出自己的路。
每次與馬老師談話,他總是給我最大的支持鼓勵和真誠懇切的提點,令我受惠良多、獲益無窮。然而,言猶在耳,馬老師已於五月初默默離開了我們,一如他生前低調謙和的個性,絲毫不願帶給別人打擾。我想,再多的言語,既說不完馬老師為人的好及對這塊土地的貢獻,也道不盡我輩對他的無限尊崇與思念——馬老師,願您安息,我們都很想念您!(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馬水龍(1939年7月17日-2015年5月2日),台灣音樂家,出生於台灣基隆。父親許阿枝,母親馬查某。他是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發表個人作品的台灣作曲家。擔任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期間,創辦「春秋樂集」,開啟了台灣當代音樂創作者發表作品更寬廣的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