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编制改革,利好还是利空?

 渐近故乡时 2015-05-24

导读

近日,北京市公布《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今后,北京市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将探索其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此举会对于医护人员有哪些影响呢?


本来,确定医生收入待遇,应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消耗的脑力与体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但现在却被编制“绑架”和引导了。有些地区,干着同样的活,有编制的医生和没有编制的医生在收入方面相差近四成。


编制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祸根,造成了医院职工待遇的不公平。医院里有编制的职工享有的福利奖金更高,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员工”。尤其是很多医院,把医生当成摇钱树,而把护士当成不赚钱的保姆,因此编制都留给医生,护士却是编制外。


当医生的收入由编制决定,这种不公平的薪酬机制,必然会伤害到从医者的工作热情。为什么会出现招人难和留人难的情况?不仅仅是薪酬低,更重要的是不公平的工作机制和环境,让医生往那些不讲出身和编制的地方流动。


在我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众多,但有编制却不多,是逐步将无编制人员通过选拔考试入编制,还是取消编制,实行人人平等上岗的成本更低?答案当然是后一种。医生的收入由编制决定,体制内的人是“香饽饽”,体制外的人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社会歧视。


除了收入之外,医生的自由度也大受限制。某个朋友的和医生聊天,说你看你们国内的医生就没有人家国外的医生有境界,去无国界的医生屈指可数。医生激动地说:“我们也是有理想和抱负的,以为我们不想去么?可我们也要吃饭养家,走了之后再回来工作都没了,而且行医执照地域性很强,我们干嘛都要看医院的脸色......'所以,去除编制化,虽然牺牲了部分人优厚的待遇的稳定,但却收获了所有人的平等和自由。


去编制化之后,就会使医生摆脱传统的编制束缚,为自由执业创造条件。在当下,医生是作为医院资源的一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资产,受着严格的限制和保护,并因此有着极为紧密的依附关系。医生的编制、人事、工资、福利,以及退休后的待遇,都跟其所聘用的医院有很大的关系。而要打破自由执业的坚冰,让人员真正流动起来,去编制化的现实就无法回避。没有了编制和人事的限制,医生与医疗机构之间只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这个源头活水才会激发出来。


其次,去编制化之后,为解决“同工不同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保障,但事实上的同工不同薪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编制和无编制在待遇上千差万别。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编制便是巨大的利益鸿沟。若不能解决编制樊篱,解决起点公平问题,就会成为限制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绊脚石。


再次,去编制化之后,就会畅通医务人员的进出通道。编制导致了管理主体与考评体系的分离,医生的进口和出口不对称。在进口方面,在现行的模式下,医生的招聘往往是地方卫生和人事部门组织实施,而用人却在医院,医院在招聘过程中缺少主体性,对医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可能难以真正考察,使得一些医生高分低能。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医生有编制保障,使得医院对其解聘缺少操控性,让一些无德医生继续保留了下来。


最后,去编制之后,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有了保障。由于编制所限,医疗人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短板。一方面,想来的人员来不了,因为来了没有编制保障;另一方面,想走的人又不愿意走,因为留恋编制。同时编制限制,使得医疗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受到了限制,医院和其他社会医疗服务机构,包括个人执业者,不能实现很好的交流与合作。


当医生变为“社会人”后,招聘医生不是以国家编制来招,而是以其社会价值来招聘,所以当政府医院用很低的价格去招聘医生,招不到必定就会随行就势,提高待遇标准。这样一来,医生的价值不管是在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薪酬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当取消编制后,医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会倒逼医院树立善待医生的观念,努力建设更好的平台去留住人才。


医务人员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技术,相比“编制”,技术才是“铁饭碗”。放开编制捆绑,政府也应该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自己开诊所,按医疗技术水平收费,对有能力的医生来说是更大的福利。像美国,诊疗收费全部市场化,阑尾炎便宜的一台3万-5万美元,贵的医生一台可达15万美元。医生还有定价权。


所以,取消编制之后,医生不用再为了编制带来的地位、待遇等问题发愁,也不再为编制所带来的束缚所苦恼,只要专心致志的研究医学,只要自己医学技术精湛,就可以拿着大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


编制:


医院事业编制是指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单位被列入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或自取自收。医院的正式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其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及单位收入组成。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及收入分配均按岗位等级决定。


浅显的说,如果不在编就是医院的人,医院给我发工资。在编就是类似公务员的存在,由国家出钱养着,财政局给我发工资,待遇及保险等隐性待遇更高,而且医院还不能随意将我解聘。用我姥姥的话说,就是端上了铁饭碗。



来源:《当代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