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脉诊的左右手所候脏腑不同

 星之明光 2015-05-26
中医脉诊,在目前的我看来,是比较神奇的。根据脉上的一点点的变化,就能判断出脏腑的细微的变化。很多时候,你摸出来的东西甚至连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当你告诉的时候,对方会是一副恍然不悟的表情。常常会是“是,我最近是这样的”,“奥,是,我说我最近怎么了”,等等。对于脉诊为什么能反应人体内部的变化,恐怕不是一句“气口独为五脏主”能解释明白的。目前对于此的论述一般有以下2点原因:一是气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且气口是肺经经穴“经渠”,输穴“太渊”的所在处,太渊为脉会,是气血流注最为显著的浅表部位,故全身脏腑气血盛衰变化都反映到气口;二是脾胃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源,又有“气口亦太阴也”。
但这些毕竟是晦涩的,具体是为什么很难理解清楚。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胃,左尺肾,右尺候命门。 先抛开寸关尺不说,但是左右为什么会所候不同呢? 这个在西医看来,是非常的不可思议,觉得简直是不科学,往往认为,反正都是正常的跳动嘛,能有什么不一样的。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看心脏到双手桡动脉通路的不同。左手桡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左腋动脉----左肱动脉-----左桡动脉 右手桡动脉:左心室----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右腋动脉----右肱动脉----右桡动脉。 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头臂干上,左侧没有经过头臂干这个“弯”,右侧则经过了头臂干,等于是绕了一下。当然,血管还有很多的变异,不过头臂干和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的这个变异还是比较少见的吧? 二者相比,等于是左侧桡动脉距离心脏更近一点,右侧更远一点。左右的差异,就如同中心静脉压和外周的区别!
由此联系临床脉诊的一个心得,一般近期比较劳累的人,其右侧脉整体会弱一点,但是左侧是正常的。而长期劳累的人,左右手都是弱的。右侧往往反映近期的情况,而左侧脉反映长期的一个情况。这时候,可不可以说是,劳累引起的血管压力的细微变化反映在了脉上呢?我认为是可以的。还有一种人的脉,是之前半年或者2年内特别的劳累,但是近1个月2个月内休息了,此种脉象,一般是左手的脉弱,但是右手脉象正常。这个能不能理解为,通过近期的调整,他的外周的血运正常了,而因为之前伤了身体内部,所以内部还没有完全恢复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此种现象,还跟另外一种现象相吻合。比如常年饮酒或者肉食比较多的人,其整体脉象往往都是比较洪滑的,是一种痰重的脉象。在患者没有注意的时候,往往是左右手都是滑的。但是当患者注意戒酒、素食1年,或者2年之后,患者的右手脉象可以是一个比较平和的脉象,脉来比较的爽利,左手则不然,仍然是滑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过饮食的调整,外周的血运有所改善,但是身体最内部,就是中心的压力等等还是没有恢复呢?尤其是常年的饮食习惯,往往左手很难在1两年内改变。至于需要多久能恢复成比较爽利的脉,还需要笔者进一步的观察。此种痰湿体质的人,往往是脂肪肝,高脂血症,年纪大一点就是高血压糖尿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