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资本市场日趋火爆的当下,银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非标”资产的监管力度。银监会发现,非标准化债权(下称“非标”)资产仍在缓慢扩张,主要是通过“其他类投资”实现的。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债券、股票以外的投资余额近11.7万亿,同比增58.2%。据了解,目前银行往往通过券商的受益凭证投向非标资产。对此,监管高层近期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要规范业务发展和会计科目核算。在这一背景下,银监会加急下发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情况调查评估的通知,要求各银监局在6月末进行调查评估。银监会再度要求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检查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资本计量的准确性。银监会要求,要重点核实一些项目的会计核算,并看监管资本是否计提准确。这些项目包括,商业银行借助通道投资形成的资产,是否按照穿透原则采用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对委托贷款、委托投资、非保本代客理财、远期资产购买等表外业务,是否按照银行实质承担的风险计提资本;商业银行的资本计量系统中,是否存在理财产品迟报、漏报、错报的现象。此外,银监会还要求检查银行是否加强对特殊风险的监督检查,如针对存在交易链条长、结构设计复杂、规模迅速膨胀、资金异地流动等特点的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