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钱币收藏——薛仲轩话收藏

 富淳国际艺术 2015-05-2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在经历了大治之后的大乱,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中说到,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由治变乱,朝代更迭较为频繁,其统治者施政方针也不相同,但是某些当政者发布虚值货币来掠夺人民财富,所铸造的恶钱也成为了当时民生的一大见证。

  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这一阶段钱币的形制逐渐从五铢钱制过渡到了年号钱制,钱币的种类很多,币值也很混乱,钱币上文字的书体从篆书逐渐发展为隶书和楷书。

  

  三国时期,魏国曾一度实行实物货币的政策,到魏明帝时又恢复了铸造五铢钱的政策,魏国所造的五铢钱与东汉时的五铢钱类似。蜀国铸造了一种“直百五铢”的铜钱,后来币文简化成了“直百”、“直一”。直百五铼钱的正反两面都有穿郭,钱文“直百”两字用隶书书写,这也是隶书入钱文的最早铜钱。吴国的铸币大都是虚价大钱,目前只发现了四种,其中的“大泉二干”、“大泉五千”传世很少,钱币的轮廓厚重宽大,文字雄壮,十分难得。

  西晋建立以后,沿用了汉魏时期的旧钱,东晋时则通用吴国的旧钱,此外还有一种吴兴人沈充铸造的“沈郎五铢”。北方的十六国期间,成汉铸造了中国最早的带有年号的铜钱“汉兴”钱,这种钱币的形体薄小粗浅,因此文字容易浸灭。此外,还有后赵的石勒所铸的“丰货”钱、前凉铸造的“凉造新泉”钱、夏赫连勃勃所铸的“大夏真兴”钱。其中“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号加年号钱,传世仅二三枚,十分珍贵。

  

  南北朝时期由于私人铸币盛行,造成了货币庞杂,币值混乱的局面。南朝依然是在五铢钱的基础上铸币。刘宋政权曾铸造过四铢、孝建四铢、孝建、两铢、永光、景和等六种钱币,萧齐政权则铸造了天监五铢、公式女钱等,因传世很多,所以价格较低。陈朝的铸币比较精美,比较著名的如“太货六铼”。北朝的钱文自北魏开始逐渐了摆脱以纪重为主的局限,如“太和五铢”将纪年与纪重合二为一,并且首次将方折篆人于钱文,另外如延续至东、西魏的“永安五铼”也是北魏所铸,价值较高。北周所铸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钱币工艺精美,被誉为“北周三大美泉”。隋代统一以后,隋文帝以“开皇五铢”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百多年的钱制庞杂局面,隋朝也成为最后一个通用五铢钱的朝代。隋代的五铢钱因在铜中掺杂了大量的锡合金,颜色显得灰白,又因传世很多,所以收藏的价值不大。

  历史上称魏晋南北朝时“钱法大坏”,五铢钱的样式五花八门,购买力也良莠不齐,钱币界将这一时期的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铼”。但北魏时期的“太和五铼”和“永安五铢”,质量上乘,史称其为“重如其文”,原因应归结为北魏孝文帝的成功改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