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儿皇帝”(56)司马昱

 文化龙乡 2015-05-26

             十五  东晋  简文帝  司马昱(320——372)

    在东晋王朝的十一任皇帝中,司马昱最为长寿,享年五十三岁,比他的父亲和儿孙都要活得久远;然而,若论在位时间,他却是最短的,仅有区区八个月左右。因此,他可以说是长寿之人,短命之君。

                    (一)  大器晚成

    司马昱登基时,已经五十二岁了,须发皆白,活脱脱一个糟老头子。

    年纪一大把了,才当上皇帝,并不是因为他老爸活得硬朗,老而不死。

    他的父亲,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仅仅活了四十七年,壮年而亡,不算有福。司马睿死后四十九年,也就是差点半个世纪的时候,司马昱才一飞冲天,由“王”变成了“帝”。这让他等得胡子真白了。

    司马昱兄弟六人,排行老末,按理说是没有机会称帝的,除非在他父亲生前他的五个兄长都亡故了,或是犯了错误被贬了;或是他父亲偏偏看中了他,非得越级传位不可。但他爹既没有这么想,更谈不上这么做了。

    元帝司马睿四十五岁的时候,离死还剩两年,拼了最后一把子力气,把司马昱折腾到了这个世界上来了。

    老来得子,男人一幸。司马睿对这个小儿子越看越爱,忍不住满世界显摆。当时有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活神仙郭璞,见到了襁褓中的司马昱粉嘟嘟的小脸,忍不住大发仙旨:“兴晋祚者,必此人也!”意思是说,将来复兴晋王朝的,必定是这小子。

    司马睿闻言,龙心大悦,在小儿子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封他为琅玡王。这可是他老人家当年的封号,珍重异常,轻易不拿出来。如今这么做,表明司马睿对老生子寄予厚望。

    喜欢归喜欢,但还没有喜欢到一定要让司马昱当皇位接班人的程度,一是因为他还小,二是司马昱的大哥司马绍已是太子,即孝顺父亲又精明强干,深得司马昱的信赖。

    司马睿崩了以后,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东晋明帝。三年以后,司马绍也转入地下,其子司马衍登基,是为成帝。

    司马衍登基时,年仅六岁,与司马昱同岁。有一回司马昱忍不住问这个侄儿皇帝:“你爹是皇帝,俺爹也是,凭啥你就能接班,俺就不中呢?”司马衍笑了笑:“谁叫俺是老大呢!你算老几?”司马昱想想也对,谁让自己腿脚不快,在娘肚子里没跑过哥哥们呢!还是绝了当皇帝的梦,跟着侄儿好好干,前途还是光明的,好处还是大大的。

    七岁的时候,母亲也去找地下的父亲去了,司马昱没有当上寡人,却成了孤儿。悲从中来,他放声大哭,眼中不仅有泪,还有血。旁人受了感动,捂着嘴相互低语:这小子,还真是个孝子!

    孝子自有天佑,也有人助。咸和九年(334),皇帝司马衍在太后母亲庾氏的授意下,任命父母双亡的小叔为右将军兼侍中,算是对孝子的酬劳和激励。这一年,司马昱年方十五,成了高干;咸康六年(340),二十一岁的司马昱又升了官,当了抚军将军、领秘书监,天天在侄儿皇帝身边晃悠,成了天子近臣,进入最高权力中枢。

    一年之后,侄儿司马衍又死在了小叔司马昱的前头,他的弟弟司马岳继了位。

    司马岳也不是长寿之人,干了两年多点,就累病在了皇帝的岗位上,眼看着就不行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司马岳之死,让司马昱突然看到了称帝的曙光。当时执掌东晋王朝实权的庾冰、庾翼兄弟,认为国家多难,而司马岳的两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难以承担治国的重任,打算立二十五岁的司马昱为帝。

    消息传来,司马昱激动得满屋乱转,一个劲的念叨:俺爹显灵了,俺爹显灵了!

    外地的重臣最终没能敌过天子的近臣。中书监何充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力劝垂死的司马岳立自己的大儿子司马聃为太子,司马岳点了头。

    建元二年(344)九月,司马岳去世,司马聃登基,只有两岁。

    司马昱幻梦破灭,气得眼都红了,忍不住暗骂自己的大哥、已故的明帝司马绍:俺都侍候你们家祖孙三代了,啥时才是个头啊!

    肚子里骂归骂,脸上却不敢表现出去,还得挤出笑意恭贺侄孙登基。好在他的辈份高,名望亦高,出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成了首席辅政大臣。不过,他并无实权,实权掌握在征西大将军桓温手中。司马昱既得听太后褚氏的,更得听桓温的,很是不爽。

    司马聃当了十七年皇帝,十九岁时就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句号,没有留下后代。已经是四朝元老的司马昱,再度心潮澎湃:这回,该轮着俺了吧!

    上一次皇帝驾崩,司马昱没能登基,是吃了大臣的亏,中书监何充暗中捣鬼;这一次天子亡故,司马昱还是没能如愿,是吃了女人的亏。

    当时朝中请司马昱出山称帝的呼声很高,但遭到了太后褚氏的坚决反对。她认为司马昱是她的叔公公,要是当了皇帝,自己的太后位置可能不保,就亲自下令由侄儿司马丕继位。

    司马昱原指望手握实权的桓温发句话,支持他登基,桓温没有睬他。再度被涮的司马昱,寻死的心都有了。

    想寻死的司马昱并没寻死,不想寻死的哀帝司马丕却被死亡寻到了。兴宁三年(365)三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司马丕上了西天,也没有留下儿子。褚太后再度跳了出来,一纸轻飘飘的诏书,就把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送上了皇位。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司马昱唯有叹息:这辈子,指望不上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司马昱绝望之时,机会来了。

    那个东晋王朝的实际掌门人,大司马桓温,因为兴师北伐,吃了败仗,差点全军覆没。为了挽回颜面,树立权威,桓温借口皇帝司马奕私生活不检点,于太和六年(371)十一月,将其废黜。

    司马昱终于面南背北、登基坐殿了。他算了算,真不容易!一是自己年纪大了,五十二岁了,头白眼花,手脚哆嗦;二是熬倒了六任皇帝:大哥明帝司马绍、侄儿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侄孙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要不是自己的身子骨好,哪有今天?身体是玩命的本钱,这才是硬道理!

                (二)  皇位害人

    没当皇帝之前,司马昱没病没灾,身体硬朗,一口气活了五十二年;登基以后,他突然觉得不行了,有劲使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让他揪心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

    外患是指北方的前秦、前燕等几个胡人政权,虽然兵强马壮,却突破不了长江天险,不足为虑;内忧就是手握重兵的桓温。他能废了前任皇帝司马奕,就不能故伎重演吗?司马昱对这个权臣最为担忧。

    登基当日,即咸安元年(371)十一月十五日,司马昱就觉得有些不对。朝堂四周,都是桓温手下的兵丁,挺枪执戟,让人心寒。司马昱心惊肉跳,请桓温进殿谈一谈。考虑到桓温有点瘸,特意下诏让他乘轿入宫。这可是极为罕见的待遇,除了皇帝,谁有这个资格?

    君臣相见,没等开口,司马昱竟然泣下数十行,把桓温惊得一呆。桓温原本打算丑表功、大吹自己废一帝、立一帝的能耐和功劳,想让皇帝记住“没有俺桓温,就没有新皇帝”的道理。现在望着新皇老泪纵横、涕泗交下的摸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扭头、转身、一溜烟走了,好像不瘸了。

    莫不着头脑的桓温,回到自己的住处,摸了摸脑袋,还在,这才长出了口气,心中道:皇帝这个东西,着实厉害,哭也能吓煞人!他定了定神,决定给司马昱来个下马威,不能让他耍威风。

    司马昱登基的第七天,桓温打了个报告,要求罢了武陵王司马晞的官。

    司马晞是司马昱的四哥,是司马昱五兄弟中唯一在世的,时任太宰。此人自幼好武,不爱读书,成人后对军队极为热心,在自己的府中还收养了一大群亡命之徒。桓温怕他闹事,对自己不利,就诬陷司马晞勾结叛军,暗养死士,居心不良,立逼司马昱撤他的职。司马昱屁股还没坐热,当头吃了桓温一闷棍,眼冒金星,低下脑袋批准了桓温的请求。他知道,这个桓温,得罪不起,惹翻了他,自己会从皇位上翻下去的。

    司马晞和他的两个儿子,莫名其妙的丢了官,面面相觑,低声咒骂司马昱:这个皇帝,真窝囊!

    司马昱不得不窝囊,因为桓温派自己的亲信在宫中负责警卫工作,时刻监视皇帝。看着那些兵丁手中的刀枪,司马昱就手摇脚颤。

    事情并没有算完。心怀鬼胎的桓温,生怕司马晞死灰复燃,更怕司马晞与司马昱君臣同心、兄弟联手对付他,必欲斩草除根,置司马晞于死地,彻底斩断司马昱的左膀右臂,为自己篡位扫清道路。

    不久,桓温让自己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司马昱面前自首,说与司马晞等人组成了一个小集团,意图谋反。司马昱明知有诈,但不敢明言,只能故伎重演,默默流泪。旁边的桓温见皇帝如此不堪,不顾司马昱的颜面,亲自喝令将司马晞父子等人全部押入大牢。

    过了两天,桓温指使爪牙上书司马昱,说司马晞等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建议将其斩首示众。司马昱救兄心切,突然强硬起来,死活不同意。

    桓温见状,不得不亲自出马,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奏书,杀气腾腾地宣称绝不能让司马晞活在人间。

    司马昱览奏,心潮起伏,又哭了一场。痛定思痛,他决定与桓温死抗,在死棋腹中硬要走出一步活棋来。

    在司马昱看来,自己登基刚刚一个多月,要是处处受人摆布,以后咋办?何时才算个头?还像个帝王的样子吗?此其一;司马晞毕竟是自己唯一在世的兄长,手足情深,不能让他死在自己的手里,那样会使别人戳自己的脊梁骨,说自己无能,连哥哥都保不住,还当什么皇帝!人心不可失。此其二;司马晞尚武知兵,是自己的一个好帮手,只要留得命在,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时候对付桓温还能有些指望。此其三;假如今天应了桓温,斩了兄长,明日桓温又提出让他这个皇帝更难堪的要求,怎么办?此风不可长,此事不能办,此人不能让!

    通前彻后的想了一整夜,司马昱擦干老泪,亲笔写下诏书给桓温,大意是:你如果承认俺还是个皇帝,你就饶了俺哥一命;否则,俺让出这个位置给你!

    一向胆大包天、目无皇帝的桓温,读完诏书,大吃一惊,汗流浃背,面色惨白。他是想篡位,但觉得时机不到,暂时还要利用司马昱过渡一个时期。现在司马昱居然主动要求让贤,让桓温措手不及,慌乱异常。

    定下心来,桓温想了想,实在不敢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连废两个皇帝,那会引起天下大乱的,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的,还是暂时听皇帝的。这个一向咄咄逼人的老贼,能伸能屈,改口说留下司马晞的性命也行,但必须严肃处理。

    能保住兄长的老命,已经是上上签了。司马昱也怕把桓温逼急了,把自己这个皇帝也搭进去,就下了道诏书,免去了司马晞父子的爵位,流放外地,至于那个所谓谋反小集团的成员,就顾不了他们的性命了,统统斩首。

    为了安抚杀人未遂的桓温,司马昱提拔他为丞相,仍然保留大司马的原职,并请他留在京城辅政。桓温心中有些发毛,没敢出任丞相,亦没敢留在京城,而是跑回了姑孰(今安徽当涂)驻地,在精兵猛将的护卫下遥控朝廷。

    救了老兄的命,司马昱又开始担忧自己的命运。他是看明白了,桓温早有不臣之心,篡位之事必然发生,除非老天愤然出手,不让这个老贼活到那一天。然而,只要桓温在世一天,司马昱就难过一天,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恰在此时,比睡不着觉的皇帝还能熬夜的、负责夜观天象的钦天监的专家们,战战兢兢地向他汇报,道是天象示警,大事不好。

    原来,咸安元年(371)十二月二十七,号称太岁星的火星,忽然逆行,直逼被目为帝星的太微星。两个月前,火星曾经掠过太微星,是以小犯上、逆臣逼君的征兆,结果是司马昱的前任司马奕一个月后被废黜。

    此番火星倒行逆施、卷土重来,着实吓得司马昱够呛,觉得自己怕是要重走司马奕的老路。他哆里哆嗦地对值班的中书侍郎郗超说:“命运的长短,俺从来就不在乎,只是有些不明白,不会再有废黜皇帝的事再发生吧?”郗超是桓温的铁杆亲信加心腹幕僚,自然了解桓温的心思,当即答道:“皇上请放心,大司马桓温忙着呢,又要防备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又要对付境外的敌对势力,腾不出手来再干别的大事。俺以一家百口的性命担保,您绝对没事!”司马昱这才把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一半,接着道:“你回去看看你父亲,对他说,家国之事到了今天这种地步,都是因为俺没本事,实在有愧啊!”他又念出了两句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罢,怔怔地又流下了泪。

    司马昱的意思,是想把郗超拉到自己这边来,让他做一位匡扶正义、拯救皇帝的忠臣。他也不想想,郗超的确忠诚,但忠的是手握重兵的桓温,而不是手无寸铁的皇帝。君择臣,臣亦择君,郗超绝顶聪明,怎么可能拉朝不保夕的司马昱一把呢!

    日亦思,夜亦愁,年过半百的司马昱就这样折腾着自己并被别人折腾,终于挺不住了。

    咸安二年(372)七月二十三,司马昱下不了炕了。他听见了死神的召唤,便去召唤桓温进京,商量后事。

    一天一夜,连接四道诏书,桓温犯了寻思。他见皇帝不行了,便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在他看来,上策是司马昱会来事,临终前主动把皇位让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中策是象当年的周公那样摄政,替未来的皇帝打理天下,为自己为帝铺平道路;下策是以大司马的旧职辅助嗣主。因此,他迟迟不肯动身,要给垂死的司马昱一个隐隐的重压。 

    桓温等得,司马昱等不得。他一面数着自己在人间还能喘的几口气,一面为自己倒计时,一面挣扎着安排后事。

    皇帝的后事主要有二,一是谁来接班,二是谁来辅政。司马昱再无能、再无知,也不能主动将皇位让给桓温。这种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儿孙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能做的,况且桓温还没有逼上门来。司马昱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咬住了呀,下诏立他的十岁的儿子司马昌明为太子,好让他在自己闭上眼后登基。

    辅政大臣的人选当然得是桓温,这是必须的。不把这个太岁安排妥当,儿子难以坐稳江山。司马昱拼了最后的老命,口授遗诏:大司马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周公,就是西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武王死后,其子姬涌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替侄子治国。成王长大后,周公双手奉还大权,成为千古美谈。司马昱拿周公这顶大帽子扣在桓温头上,指望他以周公为榜样,掌权而不篡位,为儿子保驾护航,把司马家的事业延续下去。

    说完这一句,等侍从记录下来并复述后,垂死的司马昱又挤出了一丝苦笑:桓温是周公那样的人吗?想了一回儿,他又添上一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意思是说,俺儿子如果是当皇帝的料,你桓温就好生辅佐他;如果不是,你就自己当,俺没意见。这句话是在模仿蜀汉先主刘备。刘备当年讨吴大败,病死白帝城。临终前,他将这句话留给了丞相诸葛亮,意在试探。诸葛亮当时惊得汗如雨下,连连磕头。结果是诸葛亮一辈子忠心耿耿,死保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昱也想如刘备一般,让桓温轻易就范,可惜桓温未能见到这封诏书。

    当时在皇帝寝殿外等候消息的侍中王坦之,见了诏书,默念几遍,二话不说,持诏来到司马昱面前,当场撕毁。

    撕毁诏书,灭门之罪。司马昱不以为怪,反以为喜,他知道王坦之的忠心,知道此公是为司马家的千秋基业着想。他抬起沉重的眼皮,凄然道:“俺的这个天下,本来就是白捡的,想给谁给谁,你管什么闲事?”王坦之昂然道:“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你没权力这么做!”司马昱一震,眼中放出最后的光芒:那就这么说,家国之事,皆有大司马桓温处置,就像诸葛亮、王导辅政那样。这就打破了桓温摄政的妄想,王坦之当场山呼万岁。

    当天,司马昱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