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驿站的小页~ [http://756746192.qzone.qq.com]

 驿站hi0688 2015-05-29
疾病与用药
方剂用药应知道利弊:(1)药有气味厚薄;(2)归经主治;(3)脏腑喜恶;可胜病,又可致病。脾胃之气,概括为胃气:前人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保护胃气,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之一。
1、汗法用药:
(1)如阴虚病人,又感外邪,虽表邪宜汗,但汗为阴液所化,促阴液耗竭,如先滋阴,又粘滞外邪,必滋阴发汗并进,如加减萎甤汤之类。
(2)如阳虚兼外感病人,单发汗易造成亡阳,必在发汗中兼顾阳气,如参附再造汤之类方剂。还有宜上,温下,蠲饮,化痰等,和发汗并用。
(3)汗法注意事项:
凡遇剧烈吐下,淋病,疮疡,亡血及脉迟等,虽有表证原则上都在禁汗之例。汗下劫夺津气。肺热伤津,不免耗灼胃液,胃热清肺肃金。
2、吐法注意事项:
涌吐剂作用峻猛,吐法是一个应急的方法。用之得当,收效迅速,如用不当,最能损人元气,极损胃阴。因此,服用涌吐剂后,须注意保护胃气,可服食糜粥调养,切忌骤进油腻,煎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故一般慢性疾病,对老弱体虚,或身体虚弱,遇有下列情况的,均不得施用吐法:
(1)老弱体衰者;(2)妊娠或产后;(3)失血病患者;
(4)气虚而气短,气血不足者,或喘息患者;(5)脚气上冲者。
3、病在上焦,治上宜缓:
病在上焦、中焦用根;病在下焦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人之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
如止咳润肺药,凡性味有偏,多用蜜炙法,以达性味薄,而缓的要求。如病在胸膈时,治宜甘缓之。缓则治其本,法本须渐,期由量变而达质变。
4、病在上肢:
加川芎、桂枝;病在下肢,加牛膝,木香;痛甚加乳香,没药。牛膝治下肢无力。苁蓉治下肢无力,不孕,肠燥,阴茎寒热痛,壮阳,入肾大肠经;病在下肢用治四肢痛用元胡。
5、用参、附、熟地,注意必查脉象:
实证切忌用;当归、没药可化脑中瘀血,可预防中风;白术胀气改苍术。
6、柴胡用于解表退热,量宜大:
疏肝解郁量适中;升阳举陷量宜轻。辨证用药,是临床的重要依据。
7、元气素弱之人用药:药虽外行,气从中妥,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以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之意也。
8、一分发热一分邪在,应以祛邪为主:
但必须考虑热伤阴的可能。在病邪处于劣势时,(次要部位时)要及时养阴。
9、清营分热,用咸寒犀角:为防热盛伤阴,配伍玄参,生地、麦冬、清热滋阴;用苦寒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清心解毒。
10、不拘有热无热,少加黄芩:
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11、治血虚发热,切记用散表清热之剂:
血虚发热,以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虚热自除。
12、药物应用:植物类药物,应用剂量宜稍大,以煎剂为好;虫类药物剂量宜小,以散剂为好;金石蚧类稍大,与草木类相比,草木类较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