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诗词世界》第5期古今诗话

 田牧 2015-05-30

李寒之
秦观曹贬谪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被人称道,连王安石也赞誉为“清新妩丽,与鲍(照)谢(朓)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抑郁之情充溢于胸。他倾倒于苏轼之旷世之才,与之结成生死之交,却由此而铸就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
元丰八年,奋斗多年,年近四十的秦观终于跻身仕途。同年,主张新法的宋神宗病逝。年幼的哲宗继位,主张旧法的高太后摄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一切复旧。一时间,新党纷纷被逐出朝廷,旧党得势,卷土重来。力主旧法的苏轼被召入京不到一年就擢升为翰林学士。此时已任蔡州教授,自感在多年落第的打击下雄心已折磨殆尽的秦观,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多年的政治抱负终于有了可以施展的机遇了。可是事与愿违,当苏轼以“贤良方正”之名将他推荐给朝廷时,却遭到一些嫉恨他的人的打击和中伤,使他被迫假称有病离开了京都,仍旧回到蔡州。隔年,范纯仁再次向朝廷举荐。秦观这次以能“著述之科”被召回京师,应制科,进策论。他的三十篇策论对用人、理财及边防各方面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改良建议,对于当时的时政颇有用处,引起当权者的注意,被任宣教郎、太子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职。
京都的这段时间,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几人都很受苏东坡的赏识。他们经常相约为伴,骑马游玩,饮酒作诗,交游的是馆阁名流,游览的是名园胜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宜秋门外喜参寻,哀丝豪竹发妙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当时的秦观,经常出入歌楼娼馆,与妓为友,相处相恋,可以说是风流倜傥。可是这样的快乐竟消失得那样快,在他还没有尽情施展他的抱负之时,政局就发生了变化。
元祐八年,高太后驾崩,哲宗亲政。主张新法的章惇、吕惠卿等人重新执掌了政权。主张旧法的所谓“元祐旧党”的在朝之臣被纷纷赶出京城,无一幸免于难。苏轼、黄庭坚等人相继被贬。厄运也同样落到了秦观的头上,他被贬为杭州通判。离京前,旧地重游,不胜感慨,写下了有名的[望海朝]: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梭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触目伤情,回忆起那个新晴的日子,漫步郊外,桃李芬芳,在此佳景中,无意中跟随着别人的车子,产生的一个情感的故事。如今往事已矣,不堪回首,只能交付那流水随意绕天涯。
尽管留恋万分,却不得不离京赴任。可是没隔多久,御史刘拯又说他重修《神宗实录》,随意增减,大力诬毁先辈,于是将尚在途中奔波的秦观再贬为“监处州酒税”。独处处州的秦观,内心极度忧伤,面对眼前的明媚春光,益发思念远在四方的朋友。他在[千秋岁]中叹道:“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朋友们都漂泊在外,再次举杯畅饮已不可能,彼此牵挂,已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今自己面对的只是那天边的碧云,凄迷而暗淡。想当日的豪情不再,当日的梦想已绝,不禁凄惨地喊道:“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落红万点,引起的却是他如海深愁。
虽已被逐出京城,但那些嫉恨他的政敌却从未停止对他的迫害,又因他写了一首《题法海阇黎》而被加以“谒告写佛书”的罪名,他又被降级贬谪到郴州。郴州偏僻遥远,他不得不告别老母、妻子,只身前往。面对漫漫长途,他无限感伤。心力交瘁的秦观,怀着对未来的深深担忧,一人度过了除夕之夜,真是“乡梦断,旅魂孤”,备感凄凉。第二年,朝廷又对元祐旧党加重处罚,秦观又被贬到横州,真是愈贬愈远。对于他来说前途是不可预见的,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等待着他。离开郴州前他写了著名的词篇[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整首词流淌着寂寞、愁苦、失望之情。暮色中,登楼远望,一弦弯月正从东方升起,却被雾气缠绕,月色朦胧,连渡口都看不清,那没有烦恼、没有争斗的桃花源更是望不见、寻不着。春寒料峭,传到耳畔的哀切的鹃声又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远方朋友捎来的安慰,更增添了无限愁思。这时已自感无望的他像许多的文人一样,想躲到一个清净无忧的世界。可是已经身陷逆境的人,又到哪里找得到那一方净土啊!所以,最后秦观只能将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托付于山水的描绘之中,其中也夹杂着一丝悔恨:本可以过那种安静的生活,为什么要卷到这样一场纷争中呢?苏东坡认为最后一句乃千古绝唱,曾将此句写在自己的扇子上,无限惋惜地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秦观怀着愁绪万点,匆匆上路。继而又被贬到雷州,这次仿佛到了天涯海角,举目无亲。他已深深绝望,竟自作挽词:“婴衅徒穷荒,茹哀与世辞。……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叹首:“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他哀叹自己死后将会像犯人一样,葬于异乡,怕只怕连魂魄都不敢东归故乡与亲人见面,心情之惨痛可想而知。就在他自感已心力耗尽之时,朝廷却又来了一纸赦令,让他们这些被贬之臣北归。绝望之中突然见到一线光明,他悲喜交集,急切地盼望“及我家于中途,儿女欣而牵衣”,可是却在返回途中,醉卧光化亭而谢世。
在他并不幸运的五十二个春秋中,已近不惑方才走入仕途,却又有近一半的时光是在贬谪中度过的。满腹经纶,却未能施展于世,实在是“哀哉!痛哉!”当时的一代文宗苏东坡也悲叹说:“世岂复有斯人乎!”

“靖康之耻”与爱国诗词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挥师南下,渡过黄河,围困了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宋朝廷割地赔款求和,金兵方退去。然而,不到半年时间,金兵再度南侵,进攻都城汴梁。破城之后,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于靖康二年(1127),立卖国贼张邦昌为楚帝,建立伪楚政权,劫掳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和宗室成员以及大批官员、工匠、金银器物等北去,北宋由此灭亡了。宋康王赵构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是为高宗,改年号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这次惊天动地的大变化,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不仅改变了宋朝历史,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国家的灾难和耻辱也打破了诗人词客留连光景的迷梦。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痛局势,他们由对一己之身的念顾转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对金国侵略者和朝廷的主和派进行了猛烈抨击,从此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南宋文坛创作的主旋律,也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闪耀爱国主义光辉的篇章。在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基调的诗词创作中,岳飞、张元干、张孝祥、李清照、陈与义、陆游、范成大、辛弃疾等,是这些作家之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南宋初期,金兵继续挥兵南下,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岳飞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将领们奋起保卫自己的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全。他们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也写下了光照千秋的爱国诗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这首[满江红]词,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军民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信念。虽然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和这首歌词一起,在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历史时代里,曾经起着巨大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岳飞这样的爱国将领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抗击着金国侵略者,而爱国作家们则以自己的创作,为他们摇旗呐喊,坚决支持代表人民利益的主战派同以秦桧为首的投隆派进行的正义斗争。在主战派胡铨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之时,张元干填了[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一词支持他,同时又赠词给被排挤的主战派大臣李纲,对他们表示支持和鼓励,张元干自己则因此遭到秦桧的迫害,被削籍下狱。他的这两首词和其它的爱国词作,成为南宋爱国词的先导,也奠定了张元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南宋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还有张孝祥,他曾因上疏为岳飞诉触怒秦桧,被诬下狱。秦桧死后,才得重新起用,他于隆兴元年写成的[六州歌头]是他爱国词的代表作品:
长淮望断,关寒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隆兴元年,主战派张浚派兵渡过淮河向北征伐,北伐军在符离打了败仗。于是朝廷里主和派游说孝宗,派遣使臣与金国议和,并借此打击主战派。面对时局变化,爱国志士满腔悲愤,张孝祥在一次要会上即度赋此词,在词中表达了痛恨敌人,同情人民,对主和派的投降政策无比愤慨的爱国情怀。
在两宋文坛上,以婉约词见长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在她的诗歌作品里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是有感于高宗罢免主战派宰相李纲而写的名名篇,诗歌通过赞美项羽的英雄行为,鞭笞讽刺了高宗统治集团的投降卖国政策,李清照还有一些借古喻今的咏史诗也都深刻地表现了她的爱国思想。
在南渡作家中,还有曾几、陈与义等诗人,他们目睹国家沦丧,身经流离之苦,国破家亡,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改变了原来的诗风,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如陈与义著的《伤春》诗: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诗中对高宗的逃跑主义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向子諲英通抗金的行为,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再如曾几的《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鸡。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纸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全诗表达出了诗人忧心国事而又无计替国家解除危难的苦闷心情,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除上面列举的作家之外,还有刘过、吕本中等人,他们的许多诗词作品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对敌人和投降派的痛恨,充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然而,在这贯穿于整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潮流中,最伟大的爱国作家,当属陆游和辛弃疾。
陆游生长于国家遭受金朝统治者侵略压迫的时候,他从小就受到极深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陆游一生的大量创作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始终贯注于作品中的鲜明特色,抗敌御侮,为国雪耻,一直是诗人作品中不断得到表现的思想主题。如他的《金错刀行》《书愤》《关山月》《大将出师歌》《胡无人》《出塞曲》等等诗中,都充满了爱国激情,直到临死的前夕,诗人还写出感人至深的《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这些充溢着爱国思想感情的诗篇,给宋代诗坛带来了昂扬激奋的战斗气息,也给后人留下了生动的爱国主义的教材。
陆游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则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和陆游同时,也同样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对在耿京义军中的战斗生活的回忆和向往的词作,是辛弃疾创作中爱国精神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描写了词人年轻时,在义军中驰骋疆场、抗击金兵的战斗经历,抒发了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但他的报国理想却被无情的现实碾碎了。由于自己的救国报负不能施展,所以作品中经常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将深沉的爱国激情,化作悲壮苍凉的感慨,如他的[水龙吟]《登建康党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等词,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在陆游、辛弃疾逝世之后,又有刘克庄、戴复古、文天祥、邓剡、刘辰翁等作家,继承发扬了他们的诗词传统,写出了慷慨悲凉的作品,把“靖康之耻”后形成的爱国主义诗词传统,继承发扬到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中,写出了新的爱国主义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