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大蒜不发芽或早发芽(第2页)

 万870 2015-05-30

2 打破大蒜鳞茎休眠的研究
2.1 打破大蒜鳞茎休眠的方法
    大蒜成熟采收后存在较长的休眠期,南方地区一般9月以后才开始播种(何平,1990),要早播提早上市,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打破种蒜休眠(严肃,1990)。李曙轩和寿诚学(1954)、山田嘉夫(1959)研究认为大蒜栽植前种蒜低温处理对鳞芽分化和肥大有促进作用。之后,Ferreira等(1991)、程智慧等(1992a)、李晓东等(1996)、姜华武和王琳(1998)、樊治成等(2000)、Arguello等(2001)、张迎迎(2003)、Rahman等(2003)也研究表明,低温能打破蒜种休眠。
    Rahman等(2003)研究认为,种蒜在贮藏期间采用高—低温转换处理也能打破休眠。樊治成等(2000)研究认为,低温处理促进了种蒜鳞芽分化,但抑制了其生长。Rahman等(2006)研究表明,250mg·L-1赤霉素处理的大蒜萌发率最高,达到31.67%。肖杰等(2003)研究发现,大蒜品种的熟性不同,所用赤霉素的浓度也有差异,对于早熟品种玉林大蒜,150mg·L-1赤霉素打破休眠的效果最佳;对于迟熟品种成都大蒜,200mg·L-1赤霉素打破休眠的效果最佳;此外还发现,赤霉素和低温结合处理大蒜,解除休眠的效果好于二者单独处理,不但表现出苗率提高,而且处理温度可以提高5℃左右,处理时间缩短15d以上(肖杰等,2008)。
    张恩让和程智慧(1996)对部分切除贮藏叶的休眠苍山蒜进行了研究,发现纵切能够打破休眠,明显加快鳞芽分化和叶数的增长;1997年对改良蒜和苍山蒜蒜瓣进行不同方位和程度的刀伤刺激,结果背部伤害和腹部伤害都加快了芽瓣比的增加进程,效果是腹伤好于背伤(张恩让和程智慧,1997)。
2.2 大蒜打破休眠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程智慧和陆帼一(1992b)研究表明,蒜种在5℃贮藏下鳞茎分化形成期间,鳞茎部位蔗糖和果糖含量逐渐增多,游离氨基酸总量逐渐减少,蒜种低温贮藏加快了这一进程。程智慧等(1992a)研究认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改良蒜、蔡家坡蒜、苍山蒜的含水量、呼吸强度、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内源激素乙烯、脱落酸、玉米素、赤霉素、吲哚乙酸含量下降,冷凉处理有加速乙烯含量下降,促进解除休眠的作用。姜华武和王琳(1998)对大蒜鳞茎分别以4~6℃的低温和N2处理30d,结果显示,大蒜鳞茎呼吸强度、电导率、还原糖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低温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对照室温贮藏均明显增加。张恩让和程智慧(1997)报道,机械伤害刺激可使蒜瓣内还原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梁庆玲(2008)的低温打破大蒜鳞茎休眠的研究表明,热处理可提前打破大蒜休眠,热处理可使苍山蒜和苏联蒜4种内源激素(脱落酸、赤霉素、吲哚乙酸、玉米素核苷)含量迅速下降。
    李晓东等(1996)将休眠蔡家坡蒜放于5、20、35℃下贮藏,研究大蒜休眠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20d内,各温度处理蒜瓣的乙烯释放量均比开始温度处理时高,5、20、35℃处理分别在49、77、49d出现峰值。张恩让和程智慧(1996)报道,部分切除大蒜贮藏叶后,吲哚乙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水平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Arguello等(2001)将大蒜鳞茎贮藏于低温下,发现低温打破休眠期间赤霉素(GA3)含量变化有一个峰值,随着蒜瓣的萌芽,GA3减少,认为GA3减少是大蒜鳞茎萌发的标志。梁庆玲(2008)研究认为,在大蒜鳞茎贮藏过程中,-3℃冷藏处理大蒜的丙二醛(MDA)含量先快速升高又快速下降,对照大蒜MDA含量缓慢上升,冷藏2个月后苏联蒜MDA含量高于对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