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郦波《曾国藩家训》下部11困而知 勉而行

 江南固天 2015-05-31

  

  (执行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执行规划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有人说,执行力的好坏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有人说,执行力不但反映了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也能反映出管理者的能力。虽然“执行力”一伺来源于英语,但是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曾评价曾国藩是“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其实说的就是曾国藩的执行力。那么无论是白手起家,自办军队,还是力排众议,兴办洋务,曾国藩是如何做到“困而知勉而行”的?这种强大的执行力是他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练就的?在曾国藩家训中又有哪些关于提高执行力秘诀呢?

  

  我们前面说,曾国藩是行动力与实践力强的人。我喜欢这句“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体现做事风格上有两特点:一是高效率,雷厉风行。当年唐鉴教他静坐,他常这样做,坚持了一生,天天写日记。开展自我批评,一写写了三十年,只因病重停了三十天。二是高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做事,”但将全副精力……终身必有成就。’像办团练,也曾犹豫,但是真正开始就全身心投入。绿营哗变搞得他灰头土脸,长沙受辱后,开始反思白己的行动方法有什么问题,结果是行动力向执行力升华的智慧。美国特别推行这种执行力,像cEO就是。美国的戴尔公司的老板解释过,执行力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办求完美,另一个是系统上,都完美达成,就是执行力,曾国藩虽然没有提出这个感念,但是,却真实的达到了。“古之大成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大事,必须兼有豪迈与细心两种美德。’这就是长期目标的达成,就是细节。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办团练与洋务运动,耗时长,过程复杂,不容易作为例证。看另一件事,栽撤湘军事件。同治三年即1864年曾国荃部队攻下了天津,他不在前线,在安庆两江总督府,前线战报传来,意味着战争划上句号时,他该有多激动?一般认为肯定是兴奋与高兴。他的表现是“绕室仿徨,彻夜不眠’。这就奇怪了,这是打胜了,为什么这样呢?更奇怪的是要栽军,栽军的理由也是让人想不到的,“作战年久,暮气已深”。军晌供应也难,可日栽掉了,立即栽掉。

  

  (人们常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曾国藩栽军的这两个理I看上去貌似有理,但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的曾国藩已经是功高震王,而慈禧太后也一直对他是又用又防,所以曾国藩为求自保,主动栽军。但是此时他手下军队一共二十多万人,刚刚打肚了仗,不仅没有奖赏,而且还要大规模栽军,一时间,士兵们群情激喷,非常不满。特别是曾国荃手下的部队更是有要哗变的迹象。那么曾国藩会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局面?他又是怎么在短短半年里,一下栽掉了二十万大军的呢?)

  

  曾国藩这一下子坐火山口上,处理不好,窖易激起哗变,容易失控。得看做事的本事。他下了决心,决刀斩乱麻。决速栽军。所以,6月攻下天津,7月立即栽军,从核心部队曾国荃的部队栽起,立即栽掉一半,然后城内留一部队守城,另一半开住城外。后只剩下下两千人了。这个难题解决了,然后着手在全国范围栽湘军。第二年,栽了二十万,能亲手调动的只剩下6000人了。可以说是雷厉风行。问题是手下人情绪激动呀。曾国荃委屈呀,心里想不通大哥要求他辞职回家。曾国荃不平,当年放着上海不去,让给了李鸿章,现在打下天津,结果落得一身不是,被斥责,大哥还要他辞职。想不通也得想通。他受大哥教育的十几年,孜孜不倦地教育有效果了。想不通也得接受。正好栽军时,遇到弟弟过生日,亲手为弟弟操办生日。送走了弟弟,接着又拒绝朝廷拨款,每个月军晌,全部拒绝了。军队吃空晌,是腐败。当时许多人吃晾。上百万不要,难让人理解。怎么栽军呀?其实养部队要钱,栽军更要钱哪。曾国藩拒绝了这些军晌,哪有钱哪?早就准备了。所以迅速地栽成功了。这就是迅速的执行力。慈禧感慨他是忠臣。天下附议纷纷,几个月后,栽军结束,再也没人非议了。这件事不难看出,他上升到了执行力了。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要有忠实的行动能力为基础。美国曾排行,人类有史以来最畅销书,第六位是《致加西亚的信》,当时没人知道加西亚在哪儿,美国总统要写信给加西亚,但没人知道送往哪里。罗文接到任务就出发,三个星期内经历了许多困难,终于送给了加西亚。这个故事不复杂,清节也简单,但是这部书当时风行全美。许多企业奉为管理典范。作者说,罗文有一种品质,把信收下并藏好,只说了一句“好的”,就出发了。根本不问加西亚在哪里。作者认为,换上别人,许多人一定要问这个人是谁呀,但是罗文不问,这就是忠实的行动能力。有人认为是愚忠。但是这种行动能力不是对上级的忠实,是对任务的忠实是对责任的忠实。接受就有责任去完成。面对任务不抛弃不放弃不游移,这种执行能为就是忠实的行动能为。

  

  (要想做成功任何一件事,仅仅是有忠实的行动能力,这肯定是不够。那么在曾国藩的执行力里还有哪些内涵?在裁军这件事里,曾国藩之所以能说服弟弟曾国荃裁军,并辞职回家,仅仅是凭借着一场生日宴会吗?曾国藩拒绝了朝廷的拨款,那在没有军饷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做到安全裁军的呢?

  

  第二是执行力要有分析与策划能力。“治事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经分”“ 纶合”,这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详思”是详细的思考,说明他重分析与思考,有全局观。他裁军,看起来是大胜之夜彻夜不眠下的决定,其实是深谋远虑,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与弟弟反复商量过。“现在长江三千里上下,几无一船不张鄙人旗帜,外间疑敝处兵过重,利权过大,”盛时要做衰时想。其实曾国藩在家书中早就商量过。因为最难啃的就是弟弟,弟弟有心理准备了,渐渐地接受了。所以曾国藩的长处是分析有前瞻。第三是要有措施与细节的操控能力。像综理密微的地方,“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讲的就是措施与细节的操控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他裁军这件事,看起来突然有风险,但是做的指挥若定,得益于细节的安排。首先是弟弟的清绪,早在两年前就打预防针。再者,早在两年前就筹钱。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提。裁军时建议,要裁湘留淮。建议保留李鸿章的淮军。淮是自湘军出,但是要留,自断手足,处境危险。况且尾大不掉,拥兵白重,这是朝廷担心的。留淮,是留一个底气。正好慈禧也同意。淮军只象征的裁了老弱病残,各方都满意。整个局势稳定下来了。这保证整个事件,本来形式千钧一发,最后春风化雨了。

  

  (曾国藩巧妙的解决了裁军的问题,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执行力,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要有了志实的行动能力,分析策划的能力,措施和细节上的操控能力,我们就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呢?为什么说我们做事情还要有“约守”?这和曾国藩的执行力又有什么关系?“约守”究竟是约束别人,还是约束我们自己?)

  

  第四是行动的原则与底线,“约守|”,意思就是不只是约束别人,“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勿贪多不化,切身日夕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守得住底线。这里也是要把握住精要处的原则与底线。像天津教案后,被人骂为卖国贼,撤职,回到南京。举国一片责骂声中,身体也不行了。离去世只两年,心也不好。到南京任上,许多事千头万绪,自己都觉得撑不下去了,就算这种情况下,没记答应过的赴美留学生的事。许多人不理解,曾国藩也坚持做下去,励学生一一李鸿章与丁日昌,支持下,容阂这个留学救国的计划得以实现。只要这事有价值,无论环境心清,都会坚持做下去。他可以一直做到底。这种守住人生底线,也就守住了不抛弃不放弃做事的底线。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其所僧遇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为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难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铣积寸素。这是他一生行动为与执行为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