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钙健骨食谱(1):1750千卡食谱(蛋奶鱼素食)

 小麒小麒 2015-05-31

我国居民膳食中的一大营养问题,就是30年来钙的摄入量一直远远低于推荐量——推荐量为每日800毫克,而摄入量却只有400毫克左右。虽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个水平30年来却未见上升,甚至有些地区还有下降。

有人质疑,中国人真的需要吃那么多钙吗?虽然只有400毫克钙供应量,为什么以前也没听说过那么多骨质疏松患者呢?一代一代的人不是都长得很好吗?这件事情要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要讨论的,是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外一些书籍说到,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虽然不喝牛奶,但几乎没有听说过人们担心自己骨质疏松,于是判定中国过去没有骨质疏松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候营养非常合理,老年人的骨骼质量非常高。

不能忘记的是,在进入现代生活之前,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国人的预期寿命还不到40岁;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只有60多岁。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很多人已经因为其他疾病而去世了,自然显得骨质疏松不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还有医疗统计数据是否健全的问题。

在几十年前,人们的健康意识远不如现在强,虽然民间有“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的说法,生育多胎的女性因为长期钙和维生素D供应不足,出现骨质软化,甚至发生骨盆变形的案例并不罕见,中老年妇女更是常常出现腰痛、背痛、身高下降、弯腰驼背等问题。民间还一直流行着“老太太怕摔跤”之类的说法,不少老年妇女身体本来没病,一旦摔倒骨折,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这些足以证明,所谓古代没有骨质疏松问题的说法,是非常不合事实的。

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痛苦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也从不因此去求医,所以很少出现这方面的医疗记录和统计数据。

第三个重要方面,是人的骨骼成长状况和身高问题。

在出生之后,一直到25岁之前,人体都在不断地积累钙,骨钙的总量不断提高。显而易见,在同样的骨质密度下,骨骼总体积越大,需要的钙就越多。在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为了保障骨骼的质量,除了提高钙的利用率,往往还会用控制骨骼总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局就是虽然骨质密度合格,但身高却不能达到遗传的最佳状态。

在几十年前,国人普遍的营养问题是优质蛋白质供应不足,甚至很多贫困地区热量供应也不足,钙不足的问题显得不那么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在多数人的饮食当中,优质蛋白质已经满足需要,但膳食钙的摄入量却停步不前。这种情况下,膳食钙就可能成为制约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虽然身高矮一点并不影响寿命,也不影响健康,但毕竟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英俊挺拔,女儿能够亭亭玉立,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未来的求偶甚至求职竞争力。

从世界上来看,钙的摄入量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间并无相关性,但对同一人种而言,膳食钙摄入量和平均身高有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希望自己孩子的身高达到遗传潜力的最大值,那么把钙摄入量提高到推荐水平上,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

第四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谁更需要关注钙营养和骨骼健康。

实际上,人的一生,无论哪个环节,都需要关注这个问题。

婴幼儿时期,虽然喝母乳和婴儿奶粉的时候钙的供应并不缺乏,但往往会因为维生素D供应不够而发生佝偻病;断奶之后幼儿食物供应不合理,更会直接造成钙摄入量不足。如果3岁之前不能解决佝偻病问题,孩子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骨骼畸形,如漏斗胸、肋外翻、腿弯曲(X型或O型)、上臂弯曲等情况,对孩子的身材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中国人当中,腿长得又长又直者比例不高,大部分人腿骨都有程度不同的弯曲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幼年时的骨骼健康有关系。

在青春发育期,原来幼年时生长发育不佳的孩子还有机会进行“追赶生长”,假如这时候营养供应较为充足,至少能够弥补在身高方面的损失。所以,这时候供应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钙元素,是保障青少年身高增长和骨质密度的重要措施。然而,这时期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给他们足够的室外运动机会。同时,家庭膳食不合理,脂肪和蛋白质偏多,而富含钙及帮助钙利用的食物太少,甚至还放纵孩子随便喝甜饮料,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骨骼质量和身高发育。

在青春发育期后,虽然骨骼的长度已经不再发生变化,但是在25岁之前,骨质密度仍然可能继续上升,达到一生中的“骨钙峰值”。然而,这时候很多人不是经常健身,注意饮食质量,努力提高骨质密度,而是随意节食减肥导致钙摄入量少得可怜,或者纵情烟酒导致钙利用率大幅度降低,让自己的“骨钙银行”经常入不敷出,这就给后半生的骨骼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40岁之后,无论男女的骨质密度都缓慢下坡,但女性从更年期开始,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距离绝经年龄的时间越久,年龄越大,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也就越大,如今很多城市的女性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骨质疏松必然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国内的调查表明,很大比例的老年女性在骨折卧床后两年之内离开人世。但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之前,从未因此求治,也不曾因为担心骨质疏松而改善饮食质量。

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是巨大的,不过危险并不是从50岁开始的。近年来的体检机构报告发现,中年人当中存在骨质疏松情况的比例非常大,在很多城市当中,已经上升到了前几位的体检检出问题,仅次于超重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三十多岁的女性、四十多岁的男性出现轻度骨质疏松的情况已不罕见,这种情况提示,他们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已经让自己的骨骼提前衰老了。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钙摄入量普遍不够。

钙的良好膳食来源包括几个方面:奶和奶制品,豆腐等大豆制品,深绿色叶菜等蔬菜,坚果和油籽,带骨头的小鱼和小虾贝类等。日常所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等食物当中,钙的含量都很低。肉类中的钙含量,无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非常非常低;即便肉骨头熬的汤,钙含量也非常可怜。蛋类和鱼类比肉类好一点,但钙含量仍然是很不足的。

看到这里就很容易明白,国人最经典的吃法,比如米饭+肉丸子,面条+牛肉,馒头+红烧肉,烧饼+酱肉,鸡蛋炒饭,肉丝炒米粉,肉末酸辣粉,鸡汤米线等等传统餐食,都是钙含量非常低的组合。虽然觉得口味不错,却不能充足供应骨骼所需的多种营养。

除了钙之外,骨骼的健康还需要其他多种营养素来配合。主要包括钾、镁、锌、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A,还有合成各种物质所需要的B族维生素。其中镁本身就是骨骼牙齿中的微量成分,充足的镁能提高钙的生物利用率;充足的钾能减少尿钙的流失量,提高钙的利用率;锌也是骨骼微量成分,与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缺锌时骨骼生长出现障碍;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维生素K作为“骨钙素”的活化因子,帮助钙沉积到骨胶原上;维生素A和维生素C对骨胶原和软骨的合成有帮助。

另一方面,过多的动物性蛋白质,带来过多的磷、硫元素,会促进尿钙的流失。过多的脂肪也降低钙的利用率。膳食中的草酸和植酸不利于钙的吸收,但这种作用主要是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值得关注,钙充足的情况下就无需过于担心。

其实,很多富含草酸和植酸的食物,同时也富含钾、钙和镁元素,比如大豆和坚果。可以通过合理的食物烹调加工来部分除去它们,而不是只要含有草酸植酸的食品就完全不敢吃。比如说,把大豆做成豆腐,去掉了大部分草酸和植酸,钙含量还有所增加,是非常好的补钙食物。大豆制品中还同时富含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妇女尤其有益。

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钙的吸收利用率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那些早早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人,除了与药物和激素等作用有关的之外,常常是那些消化吸收功能很差,经常慢性腹泻,身体瘦弱营养不良的人。

总之,健骨的饮食,并不仅仅是补钙的饮食,而必须是各种营养素充足平衡的饮食;达到健骨的目标,也有赖于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还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比如什么食物中的钙生物利用率更为理想,奶类到底能不能有效补钙,怎样搭配食物更能帮助骨骼获得更全面的营养……有关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博文中再接着说。

   这里给大家设计了一个1750千卡蛋奶鱼素食谱,适合不需要减肥的40-65岁成年女性使用,也适合不吃肉的人日常使用。需要增重者可酌情增加食量,需要减肥的女性则可在这个食谱基础上略微减少食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