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功:再谈物理诊断

 昵称535749 2015-06-01
2015-05-31 00:03:06


21世纪的医生只能依赖高新设备看病吗?显然不是。在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重新强调传统物理诊断的作用,不仅不过时,而且正当其时。

物理诊断中,采集病史最重要 

著名内科泰斗张孝骞教授说:“事实上,50%以上的病例应当能够从病史得出初步诊断或诊断线索,30%的病例单纯通过体征可以得到诊断,单纯通过化验检查(包括现代一些很完备的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从这一点来说,应该特别注意采集病史。”

美国著名内科学家Lawrence M. Tierney教授曾说过:“遇到诊断不明的困难病例,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是病史,病史,还是病史。”国内外两位内科大师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重视物理诊断的呼吁,其中含义发人深省。

物理诊断的优势在于花费低廉,便捷迅速,可以随时重复,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物理诊断还要求医师直接来到床旁,完整地采集病史,仔细查体,这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相处。物理诊断对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可为患者节约费用,是其另一优势。

物理诊断的劣势在于可重复性不强,准确性和敏感性有时不及辅助检查,同时不能完全避免主观因素。这些恰恰是辅助检查的优势,可以弥补临床医生感官的自然局限,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精确性。

要不要辅助检查?物理诊断说了算

辅助检查对于诊断的意义可用Bayes公式表达:

验前概率比×似然比 验后概率比

其中:概率比= 患病概率 (1-患病概率);
          阳性似然比 敏感度 (1-特异度);阴性似然比 (1-敏感度) 特异度。

验前概率是医师在进行诊断试验之前对病人患病概率的估计,验后概率是得知诊断试验结果后病人患病的概率。似然比取决于诊断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反映该试验的诊断效力。阳性似然比为5,意味着若诊断试验阳性,则患病概率为不患病概率的5倍;阴性似然比为0.2,意味着若诊断试验阴性,则患病概率为不患病概率的1/5。从Bayes公式可以看出,验后概率不仅取决于诊断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还受疾病验前概率的影响。 

可以用下面例子加以说明:假设一项辅助检查的特异度为99%,敏感度为100%,则阳性似然比为100(实际工作中很难有这样理想的检查)。若疾病的验前概率仅为1/1000(1000例中只有1例患病),即使该检查为阳性,其验后概率也仅为9%左右(11例阳性,其中只有1例患病)。这个简单的计算表明,诊断试验结果的意义受验前概率影响很大,如果不加选择都进行化验,将大大降低验前概率,即使高度特异的检查也会出现很多假阳性,给结果解释造成困难,甚至可能误导诊疗方向。例如抗核抗体阳性不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病、感染、肿瘤,甚至正常人群。若盲目进行检测,将会出现大量无临床意义的抗核抗体阳性,该检查的阳性预期值将显著下降。

通过物理诊断,医生形成初步的诊断估计,缩小鉴别范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检查,就能提高验前概率,从而充分发挥检验效力。

据美国急诊医师协会的统计,每年因头痛而就诊于急诊的210万患者中,严重器质性疾病仅占5.5%。验前概率如此之低,对所有患者均做CT或腰穿检查显然不现实。但研究发现,若头痛剧烈,且为新近发生,则器质性疾病的验前概率就增加到10% 15%;年龄大于50岁者验前概率增加3.3倍(95%CI1.2 9.3);有异常神经系统体征者增加3.0倍(95%CI 2.3 4.0)。在上述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针对性就强得多。

物理诊断是构建诊断大厦的基石

无论病情复杂还是简单,完整的病史和详尽的查体都是正确诊断的第一步,是构建诊断大厦的基石。某些重要体征对诊断帮助很大,只要充分注意就能发现,而辅助检查却不一定能发挥作用。例如传染病的特征性皮疹、蜘蛛痣、环形红斑、杵状指、摩擦音等。对于鲜血便的患者,有时简单的肛门指诊就能发现直肠病变,而结肠镜或血管造影却有可能漏诊。不仅如此,辅助检查的结果有时必须参考病史和体征才能得到正确解释。

MRI显示椎间盘病变非常清晰,曾有人推荐将其用于椎间盘突出的筛查。但随后的研究表明,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的MRI检出率高达25% 50%,其中绝大多数并无症状,也无需治疗。只有当患者有腰背痛或神经根压迫表现时,MRI的发现才有意义。

某些症状和体征敏感性或特异性很高,诊断价值并不亚于辅助检查。例如奇脉诊断心脏压塞的敏感性高达98%,S3奔马率诊断急性左心衰的特异性高达90%~97%等等。很多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需要迅速判断和干预。辅助检查有时费时较多,不够实用,过硬的物理诊断本领却能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心跳骤停、张力性气胸等急症几乎完全凭借病史和查体做出诊断,才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有时患者病情复杂,难以选择检查的方向,物理诊断却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例如一位表现为顽固性休克、高热和昏迷的患者,诊断不明,病情十分危重。仔细查体发现患者体毛稀疏,经治医师没有忽略这一细节,询问家属得知患者一年前曾有一过性剧烈头痛,此后食欲减退,体力明显下降。由此想到垂体卒中导致肾上腺危象,通过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患者转危为安。最后通过激素测定和MRI检查证实了临床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