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调整期,人资工作的应对策略。

 赫嘉 2015-06-04
秉骏哥李志勇
作者:秉骏哥李志勇 重庆合川  本人从事HR工作20多年,各模块都比较擅长,目前为HRD。

 


    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亏损、不景气等情况是正常的,只要经营调整及时,企业走入正轨、稳定运营也是非常可能的,但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人资部门应当力所能及、积极作为,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思考:

    配合公司决策

    企业亏损、经营困难时,公司高层经过研究决定,不管是裁员、降薪、劝退还是经营转向其他项目,人资部门都应积极配合,做好员工解释劝导、劳动纠纷或者人员招聘工作,即使公司做法有一定不尽人情或者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也要尽量站在公司角度与员工做解释、协商工作,力争让员工接受公司的条件和要求,同时还要避免发生仲裁或者其他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

    正面引导员工

    对于公司暂时面临的经营困难,要充分理解公司政策、措施的前提下,站在人资角度,充分做好员工、各管理层级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是公司面临此情的决策解释,如果不愿意接受的员工,积极做好离职工作;二是引导员工认识到困难是暂时的,公司各级领导都在积极努力调整经营方案,几个月后公司就会走上正轨,虽然目前的工资有所下降或不能按照发放,希望大家一定要有与公司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公司面临经营困难是难以避免的,患难见真情,公司经营情况好转后,公司是不会忘记大家的付出和劳动;三是要抓住关键员工,不管是劳动问题或者是思想引导,都需要抓好各部门关键岗位人员,只有做好他们的工作,员工队伍才会更稳定些,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是全局性的。

    为调整尽全力

    公司经营调整,不管是拓展新市场,还是产品创新,还是引进新项目等,表面上似乎与人资部门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人资部门如果发挥所长,是大有作为的。

    一是与公司其他部门和高层按照SMART原则共同分析相关情况,提供人资部门的建议;二是站在拥有相关行业人脉及人才基础上,引进可能适合于公司的能够赢利的新项目,供相关部门或领导参考;三是做好任何调整决策可能引起的人才流动,包括劝退、离职、新招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项目带头人;四是主动提出人资管理各模块的调整方案,主动适应公司开源节流、轻装上阵的新政策。

    定期深入基层

    面对公司调整,人资部门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包括各部门抽出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到做好员工解释说明工作,以防止不正确的理解公司决策行为出现。

    这个解释说明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层层深入,决不允许那些散布谣言的现象出现,否则,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的行为处理。只有正面、正确的思想最大程度、最多时间去占领员工们的头脑,那些负面的想法、错误的谣言才无法侵入,否则,员工思想一旦被负面东西占据,再去引导和纠正是需要花很大精力,甚至不太可能,所以,尽早、全力、深入引导员工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给予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并经常检查反馈相关情况。

    如有任何HR或企业管理疑问,可发邮件至我邮箱:304155404@qq.com ,请将疑问阐述清楚,定将提供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解决方法。

查看原文>

红果果one

红果果one 9分钟前

感谢分享,坚持学习!
这家企业的问题确实挺严峻的 回复

小米0

小米0 12分钟前

谢谢分享 回复

新钓客

新钓客 26分钟前

谢谢分享! 回复

Sunny1983 37分钟前

学习 回复

hklte_hr

hklte_hr 41分钟前

谢谢分享! 回复

后面还有51条评论,查看更多>>
shengyanrs
作者:shengyanrs 河北石家庄  环保行业,20多年管理经验
64 25
答: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出现不能及时支付员工工作和承接业务订单等各种难以想象的挑战和压力。这样的局面,我想无论企业老板还是企业员工都是不想看到的。但是的确是现实。此时再说按照正常运营来管理和运作企业,实在是很难的。
   作为hr来讲,此时在企业进行业务调整时期该做哪些工作?就要根据企业当下所处的现实,根据企业领导业务调整的战略考虑,积极努力保留骨干员工,同时精兵简政,加大人员适应新业务需要的调整步伐。
   首先分析现有人员的状况。对于多年与企业同甘共苦过来的骨干员工,一方面要积极沟通,加以挽留;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培训,对于新业务的开展和要求等,要通过不多的培训和学习,养精蓄锐加强技能水平的提升,适应后续企业新业务的开展;还有就是对于本身可有可无的员工,就要找其谈话和沟通,了解其想法和意愿,...

查看全文

秋刀鱼
作者:秋刀鱼 安徽宣城  大型制造业HRM,擅长招聘、培训、绩效等
  随着这两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许多小微企业都濒临着停工、破产的困境。前两天,正好与一个HR朋友聊天也聊到这个话题,他们公司已经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员工已经开始出现小规模罢工,公司人心惶惶,很多员工开始另谋高就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需过分担忧,只要把握问题解决宗旨“尽快拓展业务,精兵简政,留住该留员工,争取员工理解”即可,具体做法如下:
一、尽快拓展新业务,促使企业突破困境。
  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盈利,如果企业长时间失去盈利能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本案中所面临的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快速进行业务调整与转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获得更多的订单,恢复生产。本案中该公司这一点把握还是比较好的,但公司对行业发展状况反映还是不够迅速,去年(楼主去年年底入职,入职前公司就出...

查看全文

不以字数论英雄
作者:不以字数论英雄 黑龙江哈尔滨  人资一级,二十年以上从业经验,十年人资工作经验,善长薪酬、绩效、员工关系。
92 27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员工最关心的问题,黑土大叔说了,把来时的火车票报了。想稳定员工,公司就应该先把员工的工资问题解决了。这点我深有体会,当一个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时候,再怎么安抚,员工也如惊弓之鸟,惴惴不安。经济的压力对每个员工来说都很巨大,尤其是已成家的员工,他们会观望、会选择,会有自己的底线,一般三个月内公司没有明显的改善,都会紧跟着离职潮的出现。所以,工资问题,是人资工作的最大问题,但决定权并不在人资手里。人资能做的,也就是给员工画饼,不过这张饼要尽可能真实,让员工能吃得到!(当然,如果你有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向领导建议)   一、公开规划   既然已经有了业务调整的规划,那就公开出来,一是让员工知道,公司的领导层在为公司想办法,解决当前的困难,没有坐...

查看全文

严寒下的红梅
作者:严寒下的红梅 广东东莞  电子制造业HRM,入行六年,擅长招聘、培训、薪酬
我去年底入职广州的一家民营企业,担任人事副经理,公司有600人左右。
  在我入职以前,公司就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由于整个行业的不景气,我们接不到足够的订单,生产线上经常开一天工停一天工,收入锐减。从今年2月开始,公司就无法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了,到现在,管理人员已经有三个月工资没发,基层员工也有两个月没发,目前,企业的各项业务基本属于停滞状态了,员工们也无心工作。
  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调整的规划,大概两个月后会就进入正轨,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稳定公司的正常运营,顺利渡过调整期。
  非常时期,人资工作该做哪些调整?
 
    公司订单不足,我想应该是受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今年很多企业都受到不小的冲击,有的企业顶不住已被迫关门,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老板们愿意的,也不是公司任...

查看全文

阳光心情
作者:阳光心情 河南郑州  自由职业
看到案例想到了共产党打天下那段时期,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复合型的,战争时期大家是战士、士兵,非战时期大家又变成了生产劳动者,双手既能握枪也能握锄头,人心不散,资源不浪费,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处于调整期的企业来说,如何稳定人心、顺利度过调整期、保障调整结束后的正常运营非常重要,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向我党的先辈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发扬”战时打仗,闲时练兵“的优良传统,帮助企业顺利度过调整期,尽快走上正轨。
一、案例解读
1、企业状况:去年已经开始严重亏损,没有足够的订单,生产线经常开一天工停一天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正在积极进行业务调整规划,预计2个月后进入正轨;
2、资金状况:今年2月开始无法按时发放工资,管理人员已欠薪3个月,基层员工欠薪2个月
3、人员状况:员工无心工作
4、人资方面:如...

查看全文

流音桥
作者:流音桥 上海杨浦区  多思考、会思考
一、问题
1、民营企业,原有600人左右。
2、公司严重该亏损,借不到足够的订单,开一天工停一天工,收入锐减。
3、2月开始无法按时发放工作,管理人员3个月未发,基层员工2个月未发,业务基本停滞状态,员工无心工作。
4、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调整规划,大概2个月后进入正轨,当前问题是如何顺利度过调整期。

二、分析建议
1、通过合理手段,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1)停工停产
既然公司业务已基本停滞,员工已无心工作,那么建议除了保证企业最低运作的人员之外,可以安排其他员工停工停产,从而降低对应的人工成本。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要求,非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并且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调整工资支付。
(2)减少活动开支及各类费用
对于安排...

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