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氏野马“活化石”

 在天涯377 2015-06-05
普氏野马:比大熊猫更珍稀的“活化石”
 祖 远
 
  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的野马,比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更具有动物演化研究价值,其学术意义使它成为今天世界上的珍稀物种“大明星”。 
  在十二生肖中,马被列为六畜之首,但被驯化为家畜却是最晚的。它的祖先是野生始祖马,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据考证,始祖马高仅二三十公分,足五趾,后演化为三趾又到单趾,成为草原野马。动物演化史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上的野马曾经多达350多种。 
  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体型健硕,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野马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腿短粗,尾巴粗长几乎垂至地面。此外,普氏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马多出一对。幼仔刚出生两小时后即可吃奶和奔跑,3岁左右性成熟,寿命为30岁左右。现在,全球野马仅存在中国发现的1种,即普氏野马。此野马因是俄国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1878年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并采集到标本的,故被俄国学界命名为“普氏野马”。中国学界有人主张称其为“中国野马”。过去,世界各地的野马,由于生态环境和生物链长期被人类破坏,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生活圈子越来越窄,不得不退缩到人类较少出没的荒漠半荒漠地带,且地盘越来越小,以致最终灭绝。从区域上来讲,非洲的野马灭绝最早,欧洲野马的最后1匹在1876年乌克兰的荒原上闭上了眼睛。蒙古国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1匹,当时送到乌克兰动物园饲养起来,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野马。我国对野马的存亡是十分关注的,1974年、1981年和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并配合进行过航空调查,力求找到野马,但是无果而终。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自然界还有残存的野马,其数量也少到不能形成种群,因而不足以保证一个物种的生存,所以到今天为止,我国的专家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野马已经不存在了。 
  野马,在我国历史上也是有过不少记载。先秦文献《穆天子传》里称:“野马走五百里”,说明当时野马不乏眼见。此书中还记载说,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王母十分热情而依依惜别,慷慨奉送了周穆王不少西方土地上的宝物,其中就有“野马野牛四十”。先秦典籍《逸周书·王会》里也有这样的记载:“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驹、马央驵良弓为献”,说明当时野马也十分珍贵,被当作王公贵族往来酬酢谢答的厚重礼物在使用。《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野马似家马而小,出塞外,取其皮可裘,食其肉如家马肉。”另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在随成吉思汗西征时的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说的是成吉思汗当年西征中亚,路经准噶尔盆地时鼓动将士们大批猎杀野马的场景。当时军中有个规矩:准猎杀得更多野马,谁就被众人拥推为英雄壮士,大量野马因此死于成吉思汗军队所过之处,成为西部生态史上黑暗的一页。 
  野马的存在,在我国西部各地的壁画和丰富的古岩画中也有反映。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大量画面上有野马的足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到岩画里的马及野马形象,所涉画面有射猎、群陟、蹄印、对马交媾等。 
  无论历史的记载还是真实的发现,野马在各大洲灭绝时间显然比中国要早。到十九世纪时,世界上忽然听到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尚有野马种群存在。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立即带探险队到中国寻找,在准噶尔东部吉木萨尔县境内的将军戈壁卡拉麦里山发现了真的野马群,抓不到活的,他们就射杀了9匹,由标本制作师做成了完整的野马皮标本带回国内,并送到巴黎博览会上进行了展出,一时轰动整个世界。后来,沙俄又多次派队进入中国捕捉中国野马并贩往欧洲。德国总督哈根别克电因此而知,遂于1900年春夏之交野马产仔季节,派探险家格里尔率队到准噶尔盆地成功捕捉到80匹野马幼驹,历尽8个月的长途跋涉,运抵罗马时80多匹野马已死了一半。野马最终运达德国汉堡,存活28匹,后来有11匹成功繁衍了后代。这些圈养野马,以后又不断繁衍后代,扩散到英、美等国,现已是第八九代了,全世界共约有1000匹,仍比大熊猫数量还少。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因此将其定为第一级,即濒于绝种危机的物种。 
  从现在圈养有野马后代的欧洲、蒙古等国家的野马繁衍性状来看,普氏野马由于火去了野外的生活环境,生理种性在急剧退化,肌肉发达、肺活量大、善剧烈奔跑、听觉敏锐和性情凶野等固有特点在明显减退。专家们说,代之出现的是腿变粗了2~3公分,个体体重增加了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了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以前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甚至2000年春天,新疆野马繁殖中心引进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马“准噶尔1号”因肥胖死于难产。
鉴于此,国际野马组织的专家们在1978年,提出了一个“野马还乡保种计划”,目的是让野马重回中国故乡,在原态的生存环境中繁衍保种,强化复壮,然后视条件实施大自然放归,最终目的是重建野生种群。此计划得到中国方面积极响应。1986年,我国引进的第一批18匹野马先后从德围、英国和美国正式回至故乡新疆,生活在建在准噶尔盆地荒漠地带吉木萨尔县境内的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据了解,目前新疆野马中心已繁育出亚洲数量最大的野马种群,中心已有117匹野马,分为8群。之后,甘肃也分两批引进了31匹野马后代,建立了两个饲养野马的基地。除新疆和甘肃外,北京、上海建立野生动物园。据统计,至2007年,我国的野马饲养基地其圈养野马近300匹。 
  据新疆和甘肃从事野马繁殖和研究的专家介绍,从目前野马种性来看,虽然有退化,但基因没变,仍保持着野生动物的基本种性,体型较小,立鬃,性情仍然较凶野,善奔跑。 
  围际野马组织“野马还乡保种计划”的本意,是在过渡性放还中国原生态生存环境,进行一段适应性生活并对种群繁殖扩大之后,进行最终真正意义上的放野,这个时段需要多长时间,专家们意见不一。 
  新疆是野马还乡计划实施最早的地方,在从国外引进野马并圈养了16年之后,2001年8月28日,他们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性放野,由准噶尔ll号头马带领,放出去27匹到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外荒漠。这里的原野,东西南北四向不出20公里都有水源,并且还有野马的近亲野驴,有野马的朋友鹅喉羚,当然也有野马的天敌狼。野马中心调配了最优的马组成了马群。头马是公马准噶尔11号,它的父母是两匹英国功勋马的后代,它继承有父辈的优良基因,十分强壮,放野时为它选配了7匹健壮母马。准噶尔5号,也是英国马的后代,13岁,正值生育高峰,它已成功地下了6个马驹。另有13匹未成年的公母马和6匹才几个月的小马驹。但已经圈养了一百年的野马放野的结果不理想,由于对天然荒漠严酷环境难以适应,营养不良、疾病、寒冷和狼的侵袭,死掉了3匹。为减少损失,放野5个多月后,中心只好将所剩24匹野马收回。实践说明,野马对于环境的适应较差,但也有人说,大部分野马能基本渡过大半个寒冬,本身就说明是基本成功的,少量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由于第一批放归不甚理想,国家林业局后来决定将第二次放野计划暂停。 
  关于普氏野马,在欧洲主要是在进行分子结构方面的研究,即致力于搞野马基因的检测,科学家们期待成功后,对野马进行有效的提纯复壮,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家马身上去,以改良家马的种性。 
  野马的灭亡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人为滥捕滥杀造成的恶果,因而恢复生态和还乡保种的意义特别重大。目前对动物的保护,人们太注重对单个动物的保护而不注重保护他们的栖息地,野马放野,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是要保护野马的栖息地。保护一种动物,其实是保护这个链中的所有动物,即与它一起共生共死的竞争对手。保护野生动物不从它们生存的环境人手,走的就是一条治标不治本的道路,因为即使这个种群的数量增加了,但一回到野外,由于野外的环境已遭到破坏,它们还会一步步走向灭亡。但我们仍然相信,全球唯一的珍稀濒危野马,在国内外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保种、扩群和恢复原始野生种性是有希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