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笔有长横、短横之分。横要写得平稳、坚挺、厚实和灵动。这样写显得笔画劲健有力。 “横”的形态:长横在汉字中起着大梁的作用,写出来的横不能像水平线那样绝对平的,取势是左低右高,两头起、收用笔明显,中间略微有向上的弧度,看上去好似一条拱形的长桥。 短横:笔画较粗,有的比较短直,有的两头翘起,中间呈凹状,像一条小船。 “横”的写法:横的写法分藏锋、露锋。运笔的方向从左到右。 长横是采用藏锋方起圆收笔法,落笔时应先向左推一笔,即逆锋起笔(也就是“欲右先左”的说法)。随即转锋轻轻下按(横画竖落笔)。提笔转锋向右行笔,笔锋要保持在笔道中间运行(也就是中锋用笔)。行笔时要用力均匀。运笔到右下方尽端时,略向上微昂,然后随势向右斜下按笔,即刻提笔围兜迅速有力地顺原笔道回锋收笔。有方起圆收的效果。 短横可用露锋起笔法,即顺锋落笔,收笔时稍顿即收,不作明显的兜围顿笔的笔势。怎样理解“藏锋”藏头护尾的用笔法呢?可以结合运笔路线图,借鉴一下打秋千的动作,打秋千时先是往后倒退几步,再蹲而起。这同横的起笔先左推一笔,随即转锋轻轻下按,然后提笔右行的道理相同。当秋千荡到高空的时候,身子一提再一蹲向后使劲的动作,如同运笔至右端,向上微昂,再向右斜下按笔一顿,即往回收笔的道理一样。 写“横”易犯的病笔: 图30起笔无法度,行笔平拖,尽端无收笔,用笔偏锋抹出扁平的“墨道”,笔画没有力度感。 图31起笔错用顿,过重而成墨疙瘩。尽端按笔也太重。起、收停留时间长,注墨过多。 图32起笔用露锋,且锋外露太多,而出现“长啄”形。 图33起、收较重,行笔轻,行笔至中段时向上翘弧度大,笔画显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