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医”解人颐

 理智书香溢 2015-06-07

“二十四医”出自《芦居浅语·解人颐》。解,剖析、解析,如“庖丁解牛”;颐,保养,如“颐养天年”。“解人颐”意思是剖析人生在世,如何把握时机,知动、知静,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世原则的,今天看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倘能做到,定能生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身心健康,幸福长寿。

  具体内容为“节饮医醉,独宿医淫,衣布医艳,苑蔬医腥,输粮医累,偿逋医羞,慎言医祸,敏事医慵,反求医侮,无辩医谤,安分医贫,卑己医骄,省费医贫,勤学医贱,静坐医烦,清淡医寂,种花医思,啜茗医睡,弹琴医躁,索句医愁,研理医俗,达观医滞,去非医过,矫性医偏”,现介绍如下。

  “节饮医醉”

  临床上经常有人询问,世上有没有令人千杯不醉的解酒良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发问者每当听到我这一肯定的答复时,无不急切地追问:是什么药?在哪里可以买到?我都用“节饮医醉”来回答。聪明者听后慧然一笑,有些人则需解释:治疗醉酒的最佳药物就是不饮酒,或者节制饮酒,少饮酒,除此以外,别无他途。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不尽相同。古有“譬如酒之于人,有濡吻而眩,有逾石不醉者”之论。坊间流传着许多解酒秘方,嗜酒者以为找到了“护身符”。他们往往自恃己能,凭借药力壮胆,或者希望借助药力增量,这最容易使人超量饮酒而不加节制。不要相信任何能“千杯不醉”的方药,要恪守“节饮医醉”的古训,这才是医治醉酒的“灵丹妙药”。

  “独宿医淫”

  “淫”在中医里为太过之意。自然界之六气过亢则为“六淫”。“独宿医淫”说的是葆精寡欲、避免房劳过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分房独宿。晋代葛洪有“下士异被,中士异床,上士异房”之论。在于强调夫妻之间性生活要有节制,要懂得寡欲葆精。清代袁开昌《养生三要》解释为:“独宿之妙,不但老年,少壮时亦当如此。日间纷扰,心神散乱,全在夜间鼾睡,以复元气。若日内心猿意马,奔走驰驱,及至醉饱,又复恣情纵欲,不自爱惜,如泥水一碗,何时得清!”

  “衣布医艳”

  《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意指财物不仔细保管,就会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妖艳性感暴露,容易引来好色之徒。“布衣医艳”是在告诫人们,衣着要朴素大方,不要追求奇装异服,以防止淫亵之人的轻慢调戏。其深层含义是在告诫人们,即使你身居高位,富可敌国,也要低调做人,高标准做事,切不可炫耀自夸,招摇过市,傲慢待人,夸财斗富,因为“满招损,谦受益”。

  “苑蔬医腥”

  “苑蔬”,意思是指在庭院中多种蔬菜。《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告诫帝王应在自己的花园中多种蔬菜、水果,这些东西可以养活民众。“腥”是指油腻难闻的气味,它不仅影响人的食欲,还对健康有害。《列子·周穆王》:“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说的就是帝王的饮食,如果过于荤腥,也难以下咽。“苑蔬医腥”是指在花园里要多种植蔬菜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日常饮食之需,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对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现代人巧妙利用居住空间种植各种绿色植物美化生活空间,应该是对“苑蔬医腥”的发挥。

时间: 2013-05-21 来源: 北京晚报

 “输粮医累”

  “输”,输送,交纳;“累”,重叠,堆积。“输粮”,指运输粮食。《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农业社会的商品主要是粮食,每年粮食丰收后,除保留自己的使用外,应当尽量把它作为商品流通出去,否则就会造成积压。从现代眼光看来,应该是强调合理理财,为多余的资金寻找出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会受穷”。

  “偿逋医羞”

  “偿”,偿还;“逋”,拖欠,延迟。“偿逋”是指偿还拖欠别人的各种债务。苏辙《送毛君致仕》:“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说的是入不敷出,不够还账。“羞”,害臊,难为情,耻辱。人之交往在于诚信。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拖欠别人的债务,要及时清理偿还,如果一拖再拖,失信于人,内心必生赧情,若被别人上门讨要,则极不光彩,羞愧难当,对质公堂,则难免其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内心的宁静、正常的工作生活将被打乱,对身心健康尤其不利。

  “慎言医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非总由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所以,古人谆谆告诫我们“沉默是金”,“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好不如话巧”。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语言艺术。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口无遮拦,夸夸其谈,哗众取宠,以所谓的“针砭时弊”显示自己的才华;以散布小道消息、透露“秘密”显示自己消息灵通、见多识广,这些做法轻则令人反感,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重则给个人或企业、国家造成损失、危害,甚至触犯刑律,引火烧身。

  “敏事医慵”

  敏,迅速、努力;慵,懒惰。《颜氏家训》有言:“积习成懒,积懒成病”。一定程度上说,生活过度安逸、甚至懒惰,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素问·宣明五气论》所列的“五劳所伤”中,“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讲的也是过度懒散导致人体损伤的例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日之计在于晨”等古训,都是在强调生活工作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事情要抓紧时间,不拖拉,要勤劳、要投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保持好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时间: 2013-05-23 来源: 北京晚报

 “反求医侮”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遇到事情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可一味地责怪他人,要自我反省。孔子“每日三省吾身”,以求自改,这是一种高尚人格的具体体现。对于养生保健而言,中医也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并加以预防。《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观、疾病观,就是一种向内、向上找原因的具体体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与否,和人体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正气充足,才能不病。无论为人处世,还是养生保健,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切不可怨天尤人,为自己找借口,借故开脱,推卸责任。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自欺欺人,自讨其辱。

  “无辩医谤”

  韩愈《原毁》:“世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思是说世道平安兴旺,就会有流言蜚语出现;人的道德高尚了,就会有人出来诋毁贬低他。有些人面对一些微不足道的言论,也会勃然大怒,极力争辩,试图迅速澄清事实真相,其结果则事与愿违,导致越辩越乱,越抹越黑,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扰乱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流言蜚语的产生,肯定是有原因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从自身找原因,不必急于争辩,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假以时日,“流言止于智者”。“无辩医谤”不是叫人一味忍耐,而是要用健康快乐的心情去对待,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或者用法律的手段去捍卫,不采取“打嘴架”的方式进行无谓的论争,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做法。在法制社会随便肆意诽谤他人是违法行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安分医贪”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一定程度上说,贪婪是人的本性之一,平时被人的理智、道德深深地压制在内心的深处,甚至不露蛛丝马迹。但是,一旦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这株“毒草”就会从心底生根发芽,逐渐浮出水面,腐蚀毒害人的心智,让人利令智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贪官恶霸无一不是从贪图钱财色欲最终而为阶下囚的。安分守己,安贫乐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积累财富,体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目标才是正路。

  “卑己医骄”

  卑,低下、与“高”、“尊”相对。谦虚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美德,骄傲自满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所以“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容易使人产生自满情绪,破坏内心的宁静祥和,进而影响到为人处世,使人际关系不良。人人都是平等的,纵然有社会分工的不同,人生境遇的差异,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尊己卑人的理由。这是保持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健康的重要原则。

时间: 2013-05-30 来源: 北京晚报

 “省费医贫”

  俗话说“贫病交加”。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孪生兄弟,“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事情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说,财富是保障身心健康的基础。财富的创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节流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方法。生活中精打细算,日积月累,即可积小溪而成江河,积抔土而成山岳。人体三宝“精气神”也需要 “节省”。超过自身限度的劳作,曲运神机,殚精竭虑地追逐名利,会使“精气神”消耗,气血匮乏,“生病起于过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养生者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要注意啬神敛气,保持精血的充足,不使其过度消耗,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和关键。

  “勤学医贱”

  “学不可以已”。学习是终生的事情,特别是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极快,如果我们的学习速度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无疑将被社会淘汰。“勤学医贱”意在表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社会认同,摆脱不良嗜好、不良习气的羁绊,增强自信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通过学习找到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纠正以往的错误认识,对自己重新定位,实现自己的长寿计划。

  “静坐医烦”

  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可见,“烦”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浮躁心态。从中医角度来看,“烦”属于七情致病的一种。追逐名利,所愿不得,焦躁忧虑是烦的原因,而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其结果。“静坐”是治疗烦躁焦虑的有效方法。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所以,当心烦意乱之时,平心静气地静坐思考,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审视人生的利弊得失,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黄帝内经》:“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述,揭示了内心清净平和的神奇效果:皮肤肌肉紧密坚固,大风剧毒也莫之奈何。

  “清淡医寂”

  恬淡的处事原则可能和当前部分人的价值观有些格格不入。许多人都在热衷于炒作、热衷于出名,“宁可轰轰烈烈死,决不平平淡淡生”甚至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人生在世,应该具有一份恬淡与从容,平平淡淡才是真。轰轰烈烈之后,只能是昙花一现;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半路夭折。“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原则,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修身在正其心,养生在养其心,治病在治其心”,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百病变化而出。

时间: 2013-06-06 来源: 北京晚报

种花医思

人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有目的的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莳花弄草,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还可以培养自己体察物性,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习惯,可以开阔思路。莳花弄草还具有医疗功效。对于沉溺于某人、某事而不能自拔,终日挂念,耿耿于怀的人,种植花草还能起到移精变气,缓解精神紧张压力的作用。种植花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啜茗医睡” 

茗,茶也。本句意在宣传茶的医疗保健功效。茶是世界第一大饮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古今中外对茶的研究较多,对其功用发挥也到了极致。人们有切身体会的就是喝茶能提神,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证类本草》首次提出茶能清脑醒神,帮助消化,消食除积,令人兴奋的作用;《本草拾遗》指出长期饮茶能减肥,令人消瘦;《饮膳正要》:“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这些文献记载,都突出强调了茶的多种医疗作用,振奋精神,提神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这是需要指出的。


   “弹琴医躁” 

 烦和躁意思相近,都是指心不静。古琴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医认为,五音入五脏,各有所归属,所以有听声识病,音乐治疗等诊断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借助五音对五脏的调和作用,平衡脏腑功能,燮理五脏阴阳,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音乐的治疗功能,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需要指出的是,“弹琴医躁”也必须有一种平静祥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寄情于琴,托情于音,似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
   

“索句医愁”  

 “骑驴索句”出自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索句”原指在作诗时构思佳句。后用为苦吟的典故。愁乃忧虑,故忧愁并称,为中医“七情”致病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忧愁思虑伤脾,脾主受纳水谷,运化水湿,忧愁思虑过度,则令人饮食不下,食不甘味,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根源,精气升降的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索句医愁”深意在于烦恼忧愁时,不妨用此方法转移注意力,也是中医移精变气的方法之一。“志士嗟日短,愁人叹夜长”。与其在忧愁悲哀中不能自拔,不如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应该指出,遇事不一定非要搜肠刮肚地吟诗咏词,更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要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情,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何愁之有?

发布: 2013-6-12 10:10 |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研理医俗”

  西方曾经有过一次关于谁是最敢胡说八道的人的排名,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在各行各业中,排在首位大张旗鼓,不管不顾,胡说八道的人,并不是骗子,而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专家的错误往往是最大的错误,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人们之所以对专家言论深信不疑,一则出于对健康、对长寿的追求;二则出于对专家学者的崇拜与信赖;三则因为专业的限制,所谓“隔行如隔山”,被“忽悠”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今有关话题的书籍、报刊、杂志,甚至最热门的专家,都以登载健康话题为时尚。专家的阐发,使得养生保健方法日益增多,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00多种养生保健理论,数千种养生保健方法,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难以企及的,甚至是“有一个研究者,就有一个理论”。

  人们常说,“读书在于明理”,“隔行不隔理”。如果能面对广告宣传推荐沉下心来思考一番,尽管你不是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发现破绽。之所以被误导,被欺骗,主要由于“读书不求甚解”,凡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这种态度为人、处世、治学,即使皓首穷经,也鲜有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

  “达观医滞”

  这是教导我们以一种豁达开朗的态度,虚怀若谷的坦荡胸怀来为人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得意之事不足一二。所以,凡事要想得开,看得透。如果思维壅滞,心臆闭塞,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对身心有害。

  中医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华佗说:“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人体以气血流通为贵,气血调和,百脉充盈,神得所养,脏腑平和,肌肉坚固,关节滑利,身体自然健康无病。反之,思则气结,导致气机壅滞,气血运行失调;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心血,血不能濡养,各种疾病都会随之发生。古今中外的长寿之人,无一不是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之人。在逆境中他们能坦然面对,笑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得意时不沾沾自喜,失意时不自暴自弃,这样的人才能达观,才能长寿。

  “去非医过”

  是指人们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仅要“闻过则喜”,更重要的是要“从善如流”,如此才能避免一条道走到黑,最终积小成大,酿成恶果,届时悔之晚矣。对于养生保健而言,要求人们要勇于戒除各种不良嗜好,不要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矫性医偏”

  意思是:改正、修正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成见,可以纠正认识的偏颇,打消偏见。

  偏见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感情因素是导致偏见的主要原因,先入为主的渗透,个人感情成分的判断是偏见的主要特征。每个人都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消弭偏见,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性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真诚待人,就会拥有健康的身心。

  “二十四医”至此告一段落。意在“示人不可妄想,勿宜妄为,安心守分,怡养天真”,不可“物欲横胸,利名牵绊,终其身于忧愁困苦”,否则“既不能自解其颐,又安能解人之颐哉”?

时间: 2013-06-20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于智敏

“二十四医”解人颐 - 张仲林 - 中国村医
 

“二十四医”解人颐 - 张仲林 - 中国村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