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系列之四

 夏尔德浪 2015-06-08

优秀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有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看到生成的白色物质,他突然想起来,我为什么不称量一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呢?这不称不要紧,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诞生了。他发现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是相等的。经过反复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他认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通过石灰质量变重了,那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投影展示标题)

二、        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自学)先自学课本方案一、二,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变化现象。

(2)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情况。

(反馈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反应前物质及反应后物质,得出白磷质量+气氛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由此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反思:营造探究氛围,这是上好《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要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动的探究氛围,大家都跃跃欲试,把探究学习推向高潮,亲历探究过程,即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这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目的保证,保证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的生成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点拨)《课件展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几点

(学以致用)课件展示:

1、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已知3g木炭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是

    g那么,3g大炭与10g氧气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 g.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的质量 g

(提问)刚才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所有的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学生自学)先组织学生看课本实验,然后分组完成实验。

三、反馈自学成果(课件展示)

(讨论)

1、上述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如果在燃烧着的镁条方罩上罩,使生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小故事)讲述质量定恒定律发现史。

(提问)质量守恒的实质是什么?

(课件)动画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板书)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四、(当堂训练)(课件展示)

1、蜡烛燃烧的生物有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共ag,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g氧气和cg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应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