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点评上海卷语文作文题 学生“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老刘tdrhg 2015-06-09

学者点评上海卷语文作文题 学生“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文章作者:姜澎 樊丽… 来源:文汇报 2015-6-9 10:18:58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都备受关注、也最易引发争议,今年也不例外。昨天是高考首日,语文考试一结束,全国各地的作文题就被“晒”了出来。

  评点各地的作文命题,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赞赏今年的大多数作文题目“有一种从大时代大道理向内心关照的转向”,尤其是上海作文题,首次让考生关照人内心的复杂性;但也有学者认为,大部分省市的作文命题开放度不够,加上高中生人生阅历有限,考生要在这类作文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上海作文题:今年向“内”转

  今年上海的作文考题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坚硬和柔软的部分,但是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在不少大学学者眼中,这一作文题较之往年更关注人的内心,但并不是一个适合中学生发挥的题目,很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套题作文。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今年的作文题,对高中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而平时读书多、能够将题目理解得比较清楚的学生,又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把这个话题表达好。他们除了生搬硬套、故意升华,恐难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写作能力。”

  而一个好的作文题“应照顾到高中学生的特点,能够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浅处就能体会深层次的含义,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他说,好作文题至少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阅卷时有统一的评价尺度,“说实话,凡是考试的文章都无可避免会有模式化的缺陷,考试时一般只能产生符合规范和条理及文字都清楚的文章。”第二是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但是今年的题目不太符合这两点。”

  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看来,“今年的作文题关照到人的内心世界,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哲理性的人生问题,又可以和日常生活相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但他同时认为,作文要求将内心的柔软和坚硬结合并升华,给考生划出了框框,“这其实仍然是要求学生按照套路写,最终上升到出题者所认定的深刻含义中,这限制了学生的发挥”。

  近年命题共通点:倡导思辨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看来,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两概念'的传统”,即对立统一辩证思维的思考问题方式,引导学生从小我关注到大时代,这也是语文教育承载的一个基本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由此分析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黄荣华说,“柔软”与“坚硬”是人心灵的两种状态,认识两种心灵状态,构建和谐的心灵与健全的人格,是幸福人生建设的重要部分。这一题目体现语文教育对生命情怀的关照。

  其实,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近年来都投射着“两概念”的传统。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纪铨也认为,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一如既往地体现“倡导思辨”的海派风格,强调创建和谐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的“自我和谐”。

  多地作文题:命题趋同,难拉差距

  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受到社会关注度最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作文给学生留下多大的空间,某种程度上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命题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助于让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一点正成为学界的关切。

  点评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时,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张生坦率地说,八成题目“不怎么样”。从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到广东卷的“感知自然”,再到湖北卷的“喷泉与泉水”,安徽卷的“蝴蝶翅膀的颜色”……在他看来,这些作文题本质上类似:看上去很开放,但内核相对封闭。这会直接导致考生发挥余地受到一定限制。就拿上海卷的“和谐的自我”来说,不管内心是“坚硬”还是“柔软”,最后都要统一到“造就和谐的自我”上。但从现实来看,历史上很多天才、艺术家恰恰是很偏执的,谈不上“和谐自我”,命题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考生的发挥。

  在张生看来,今年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是全国卷(2015年新课标)的“写一封信”,题目的开放度最大,对考生的限制最小,命题给出的信息也最清晰。题目的材料很短,讲的是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命题者允许考生可站在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等不同的角度,陈述自己的观点。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认为,在今年所有作文题中,浙江卷的“文章和人品”最符合考试命题的意图,即区分度够大,容易完成人才选拔的目标。“考生有多少阅读量,对自己读过的书有多少感悟、理解,都会呈现在作文里。”(记者 姜澎 樊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