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隶书鲜明的时代特点

 鸿墨轩3dec 2015-06-09

当今隶书鲜明的时代特点

文章摘要:当今的隶书在其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与正统汉隶即“碑体隶书”已渐行渐远,风格上有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

当今的隶书在其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与正统汉隶即“碑体隶书”已渐行渐远,风格上有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实用性完全被艺术性取代。

当今的隶书易写、易学、易认、平易简约的实用性只存在于报刊杂志的印刷体中了,书法创作中没有谁象20年前那样刻意强调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隶书创作的舒张个性、突出个人特点、强调变化等等,都使它的受众范围逐渐缩小、实用性逐渐减弱;书法家更加注重的是专家的认同,大家创作是更多考虑的是专业的审美需求和展览效果,求新、求异、复古、夸张变形都是以突出艺术性为唯一目的的。太多人认同、或者太多人都在学习的风格,一律被目为“俗书”。这就促使大家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从而使当今隶书的研究不断深入、创作风格千变万化。20年前,陈大羽可以凭借酷肖齐白石的单刀印而雄踞印坛,现在,如果谁学习张海、刘炳森即使可以乱真,也不可能入选国展。

二、对篆书与行书等书体的吸纳。

传统汉隶发展了两千余年,到今天,我们已很难在单纯的汉隶上有所突破,所以在更早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的隶书家在隶书与其它书体的揉合上做文章了。比如伊秉绶,他在隶书的结体中就掺入了宋板书的方整和横细竖粗,而赵之谦则在隶书与魏碑的融合及侧锋用笔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当今书法家在对隶书的改造上,首先是采用复古的方法,把隶书与篆书进行揉合。把篆书的结构方法、笔法或偏旁、笔画的写法运用到隶书中,以增加隶书的古朴和深度,使隶书的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隶书字在结构上的天然缺陷。马士达说:“隶书的用笔必须充分地按照篆书的用笔方法去做。由于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尽管它是今体字,但它的艺术信息必须十分古雅,古雅为隶书的基本书法精神。”何应辉、俞建华是这种复古形式的代表,他们的隶书弱化了笔画的粗细对比,线条更趋简洁干脆。

通过用笔加快和连笔的产生,当代隶书家又把行书同隶书进行了完美的创新结合,张海把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称为“草隶”,这种结合使隶书变得活泼灵动。同时枯笔的运用与飞白的大量出现,使虚实对比和感染力极大增强,传统隶书的光亮厚重不复存在。

还有的书法家把汉碑与汉简融合,突出用笔的舒张自如,强调造型上的夸张和变化。线条粗细相间,转角方折,长短不一,点画飞动,跳跃,变化无端。在章法上,当代隶书对汉简的吸收,打破了汉隶多方正平整、用笔单调和章法的棋局算子与平均分布,采用活泼多样的不受束缚的章法形式,有的纵有行、横有列,有的纵有列、横无行,有的纵横不刻意去安排,有的字间距很大而行间距紧凑,采用大小错落、上下错落,极大地丰富了隶书的整体表现形式,与当今书界盛行的“展厅效应”“视觉冲击力”等妙合契同。

此外,质地纯朴、绝少法度绳墨、个性突出的民间书法也给当代隶书家的创作带来了艺术灵感。民间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载体、创作方法和自然风化状态,散发出一种浓厚的自然气息,令人神醉魂摇。由于民间书家更多地接近自然,而毫无矫饰造作之风,并具有强烈的个性美,暗合了当今书坛张扬个性的特点。甲骨、古陶、钟鼎、简牍、诏版、权量、砖文、瓦当、古钱、封泥、石阙、摩崖、墓志、造像记、抄经等的大量发现并被书家吸收,使当代隶书走向更加多元的审美格局。着名书法家王镛,成功地借鉴砖文铭刻,其隶书饱满酣畅、奇崛霸悍、大气磅礴、浑朴厚重,风格突出。

三、隶书原有特征的改变或丧失。

隶书最突出的特征是结构的扁平取势和笔画的蚕头雁尾。这些沿续了两千余年的规矩,现在几乎已被革除殆尽。其实,这种变化从80年代末即已开始,到周俊杰书体成熟时,这种变化已渐为人接受,但这样变化的人还是很少。现在,这已是不可扼阻的风潮。所以有人说:“一旦艺术家的主体观念得以解放,其创作活动必然能冲破原来被视为不可逾越的束缚,其审美眼光、创作思维亦必然得以拓宽。”

首先从结构上看,因为与篆书的揉合,非常多的字呈方形或竖长条形,扁平取势的字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且笔画或偏旁之间的挪移、错让、对比,也使结构匀称这一点受到了挑战。传统隶书一般通过笔画的内敛,使字形清瘦,而周俊杰、俞建华等隶书名家的笔下,则通过笔画的外拓,使隶书产生了颜体楷书般浑厚宽博的效果。从笔画上看,因为与行书的揉合许多人都不再刻意表现蚕头雁尾,直入直出的写法,使隶书原有的重笔和波磔越来越弱,灵动轻盈取代了朴茂拙厚。更具特点的是对“蚕不二设雁不双飞”这一不二法则的背叛。比如河南着名书法篆刻家许雄志,其隶书便是“蚕多设、雁序飞”。如果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他的作品是否能被称为隶书,也在未知,但他正是以这种触目惊心的背离和匪夷所思的感觉,打动了欣赏者的。沃兴华说:“古人写字以平正来抒发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审美理想,今人写字则以造险来表示这个时代自由传奇的精神。”

随着隶书原有特征的丧失,其技法因素日益退居次要地位,而书法中的情、性、意、韵的因素日益彰显。

四、笔法更加多变。

传统隶书笔法上要求中锋行笔,讲究“藏头护尾,力在其中”,用笔贵迟涩,注重积点成线的厚重深入感。而今日隶书则大量使用偏锋、侧锋,并突出枯润、疾徐、轻重的对比,点画的形态、线条的质感和整体感觉都与传统隶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大大丰富了笔画的表现形式,也加强了隶书的灵动与抒情。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杏花汾酒集团杯”书法大赛,共从全国各地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征集稿件55000余份,经过千挑万选,隶书类共有9人进入电视转播的决赛。9个人中不仅没有一个人写传统的汉隶,他们的风格与近代诸家如伊秉绶,赵之谦、邓石如等也截然不同,他们的作品中,既有篆书的笔画、偏旁,也有行书的连带、飞白。他们在用笔上无一不是起倒提按八面出锋,这种用笔突出了线条的苍莽与生辣。不再讲究“无往而不收,无垂而不缩”,使隶书与行书得以更完美的结合,使笔画更加洒脱自如、更加充满现代气息。

五、章法丰富多彩。

汉隶因多为墓志书法,所以在章法上大都方正平整,横有行、竖有列、等大等距,分布如棋局算子。当今隶书在章法上有了很大突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一般人多采用横有行竖有列但字距大于行距的写法。刘炳森的隶书多用此法,其行距小到几近于无,有时相邻两行的字至有粘连相切者。也有不少人用汉简的形式,有行无列,突出字形的大小变化和笔画的长短变化。这种写法行内字与字结密而行于行之间距离拉大,整体布白对比强烈。采用这种章法的人还多以淡墨刷出简形底纹,加强了装饰效果和纵深感。此外,就是周俊杰为代表的横竖行列不明显、字大小错落、穿插挪让的形式。这种形式章法上浑然一体、结密无间,敢用者少,因而也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这些创作上的新特征,其出现的原因不应仅仅从书法家或书法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考虑,时代大潮的冲击,求异、求新、求变的社会风尚的影响是这一特点产生的社会基础。一些着名书法家先行探索,书法媒体及各种大展、大赛的导向,广大书法创作群体为得到尽快认同的“跟风”现象,成了这一特点产生的群众基础。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突飞猛进,又使书法家对于创新求变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参照。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墨守陈规来获得大众的认同。变则通,通则久,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一切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隶书当然也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