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之精在理之真与法之明

 杏林脉香 2015-06-09

药之精在理之真与法之明

——陆观虎学术思想简述

邢淑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治病切忌泥于何病何方,误所施用,即对症之方亦未必全合现症,全在医者就证加减。“治病断无呆抄旧方之理,每见有执方书而谬试,徒无益而有损。”

多种疾病始于上焦,轻可以治上,实邪非必使用攻利可除,轻可以去实。外感、内伤有多数证候非“折伏”之法可以取效,峻烈之品又极易戕伤正气,于此则每可以轻剂而奏功。

其病亦非必皆成死物于此处,多为气机滞碍脏腑不宣,正邪扭结,痰水不化之类,亦非必定用推墙倒壁之物,冲锋陷阵之师方能治之。

陆观虎为医林名宿,家学渊源,转益多师,临证数十载,学验俱丰,曾任天津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他一生寓学术思想于临床经验之中,诠妙谛于常法之外,堪为后学津梁。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学术思想,以期惠及学人。

医理求明、真、精、通

陆观虎尝谓:“须知人身本于阴阳,禀五气以生,生后乃借阴阳、五气以养,亦因五气有所乖戾而病。天地间形形色色无一不本于阴阳,即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气指木、火、土、金、水而言,就其病为'五运六气’,即四时六气之变化,风、寒、暑、湿、燥、火也。然何气为病,何者能疗,必当深明其理,洞悉其原。医者须明其理,理明是为其用,用后其理更明。”其学以明医理为先务,但医理之说凡浅显者人人可以道出,深奥者又往往高而不切于实际。

因此,陆观虎学医理要求明,明则理无所昧;要求真,真则不流于诡奇;要求精,精则不枝不蔓;要求通,通则贯串而成体系,于瞬息万变之临床表现中取得明确认识。其说虽不多,但似浅而实深,似简而实丰,临床实践经验又是“寓理论于临床”,故其医案处处是法,亦处处是理,深得仲景、天士之理在法中、方中、药中之遗意。

他理论通达,且于临诊之际应变无方,其辨证之准,用药之精亦在于见理之真与法度之明。尝谓:“夫医究非'仙’,何以良医独照如神,无他,能四诊互勘,抉其独到处,而得其真相耳”,“证同而因异者多也,因同而证异者亦每见之”。

他认为治病切忌泥于何病何方,误所施用,即对症之方亦未必全合现症。全在医者就证加减。“治病断无呆抄旧方之理,每见有执方书而谬试,徒无益而有损”,“诊者知其一,不知其二,以病就方,非以方治病,执一孔之见,应万变之病,岂有不误哉?”

由此可见辨证之明有赖于理法之精通,而知常达变又在于辨证之准确,有经有权,深邃洞达。

用药贵轻、清、宣、灵

陆观虎为清末大家陆九芝先生后裔,但不囿于家学,善学叶桂、王士雄等大师名家之法。于江浙一派之长,洞晓无遗,从而总结出临诊用药之际,从思想方法到选方遣药之轻、清、宣、灵四法,取得卓著成效。

传统十剂中虽有“轻可去实”,“宣可去壅”,但内容仍较局限。“清法”在八法中,亦只限于清火炎热之内涌。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正式提出辛凉平剂、轻剂乃适用于温病初起之证,至王士雄乃以善调枢机气化,用药轻宣灵动著称于时。

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所得明确提出轻、清、宣、灵四法,使之上升到具有原则性、指导性的范畴。

轻法轻药在临床上使用应当是最多的,多种疾病始于上焦,轻可以治上,实邪非必使用攻利可除,轻可以去实。外感、内伤有多数证候非“折伏”之法可以取效,峻烈之品又极易戕伤正气,于此则每可以轻剂而奏功。且医家能用轻剂愈重病,始能于用重峻之剂时,胆大而心细。如不能用轻,只能用重,则易陷于孟浪之习,知有病不知有人之失。故轻法实老医之深算,不可以“轻”字而轻视之。

清法不但指清热,更重要的是要求医者理法方药,不芜不杂,能于此处学养兼到,则是大家法脉。

宣法于诸病之治,以宣法行之则具见活泼。如宣解、宣散、宣布、宣泄、宣导、宣通等等。补亦有宣,则补而能行,而无呆补蛮补之失,重药加之宣法则亦见灵动,且防太过伤正,阻碍气机等弊。

灵法,灵者活也、动也,于病机关系至切。举凡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应当是无处不活,无处不行,亦就是不应有所阻碍,反此者病。此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之理。其病亦非必皆成死物于此处,多为气机滞碍脏腑不宣,正邪扭结,痰水不化之类,亦非必定用推墙倒壁之物,冲锋陷阵之师方能治之。

灵之法如用得其妙,可得“以四两拨千斤”之效。其中至理存焉。具体到实践即在病之“机”,非善窥病机用病机者不足以语于此。

陆观虎的轻、清、宣、灵四法,视或平平无奇,不知实为发江浙一派之精华,酝酿而出,合自魏之琇、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以至青浦、孟河等诸家之长一炉而共冶之。四法为陆老临床用药特色,而于温病之治疗意义尤大。

治温病以“早”得其病机

陆观虎谙温热之学,根据温病之性质,温热派治之方法及个人经验,提出温病之治疗应突出一个“早”字。各种疾病无不以早治早愈为理想,而具体到温病则意义更大。

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为方法,其趋势为自外至里,自上达下。叶桂云:“温邪则热变最速。”故而始在上焦卫分,轻平之剂即可获愈。若至传经变证,由轻而重,自表而里,治疗倍难于初起之时,故早治可得病机,迟则生变,甚至不救,此强调“早”之第一义。

温邪热变极易伤津,所以治疗中时时注意生津养液,化燥之品,亦皆慎戒,骤变之重证危候,无不自伤津液而来。所以提早顾护津液,确有深义,此强调“早”之第二义。

另外,伤寒治法有“汗不厌早,下不厌迟”之说,有“待其津液自还”之法。伤寒有一剂不解,再予之法,直至病去。而温病则多一剂不效,变证蜂起。语云:“诸病之急莫急于伤寒”,但温病则又过之,故治温病无迟缓等待之法。

所以治疗温病他总结出一个“早”字,提醒世人不少,贯彻“早”字则治在机先,弥巨患于无形,可以更为自觉积极地使用治疗温热诸法,提高其认识,发挥其疗效,理法兼到,旗帜鲜明,以“早”取得主动。再结合轻、清、宣、灵四法,使陆老治疗温热病进展到一个新高度。

治杂证以“调”贯串诸法

陆观虎认为治疗内伤杂证当以“调”字贯串诸法。因为内伤杂证固然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然多此处实、彼处虚,此处寒、他处亦可能有热,且均有脏腑不和,气血不宣,营卫不和,经络不畅,上下内外不顺不调等问题。

又病多日久,久则病情异常复杂,实际上多是“不平”之性质,而调法正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调其气,使其平也”之意。当然这里所谓的气是泛指的,亦可以理解为阴阳、气化等等。治疗诸法以“调”法贯串,则诸法皆可得所,气平以顺。

陆老善治妇科,即以妇科而论,认为:“妇人以阴血为主,理气为先,调理冲任,滋补肝肾,照顾脾胃为治疗总则”,“治妇科病当先理气,气血相配,使其如形影不离”等等,反映出在治疗上以“调”贯串诸法之意。

冲任非调不和,气血非调不顺。滋补肝肾又复照顾脾胃,无调法何以得谐。调有治法上的调整、调理,有用药上的调和、调配。妇科病以经水之病为首,世称“经水不调”,亦可明其义。

陆观虎常引萧慎斋言说:“妇人有先病而后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其观点可见。

他还认为:“久病者多病情复杂,不能旦夕图功,须面面顾到,汤丸并进,标本兼治,配合得法,择要中的,方能取效。”非善于“调”法是不可能做到和谐统一的。妇科如此,其他内伤杂证亦无不使用此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