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突发心悸病案的讨论

 123xyz123 2015-06-10
苏X
男,26岁。银行职员,不吸烟,以往因应酬喝酒较多,近一年来减少应酬,基本不饮酒,常加班至夜间8、9点,食欲差,夜间由于下班晚及劳累,常常不吃晚饭。2014年9月21日求诊,自诉一周前突发咳嗽,无恶寒发热,无痰,而后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时考虑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但血常规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心电图等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晨起心率约60次/分,活动后心率增加至90次/分,出现上述心脏症状。食欲差,舌苔边尖红,中后苔黄腻,部分呈淡黑色。诊其脉左寸关数略弦,左尺沉虚,右寸数大,右尺沉虚。考虑为表邪入侵引发伏邪而化热,肺气不降,心肝郁热。此证虽有心慌、心悸、气短等症状,但心肺气虚较轻,郁热明显,而素体痰湿。
治法:燥湿运脾,清肺降气,滋阴补肾。目的是使一气周流通畅,则心慌心悸等症自除,不应以治心为主(心脉仍属气郁化热清热养阴而流通即可)。
生石膏(先煎)30g,生地20g,熟地30g,苍术12g,厚朴10g,白豆蔻(打碎)10g,炒薏苡仁30g,法半夏12g,川椒12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炙甘草10g。五剂。
此处以苍术、白豆蔻、生薏苡仁等运脾化湿,生石膏清上焦郁热而外散,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肾精,生脉散补心肺气阴而敛降。川椒降肺气,法半夏降胃气以助肺气之肃降,并引党参之气下行。
患者23日方开始服药,自诉效果迅速,第二日食欲明显改善,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诸症明显减轻。电话联系,患者服完五剂,症状基本消失,仍觉口干,偶尔还有心悸。予原方加减。
苍术12g,白豆蔻(打碎)10g,生薏苡仁30g,生石膏(先煎)30g,川椒12g,苏子12g,代赭石(先煎)30g,生地20g,熟地3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打碎)12g,炙甘草10g。五剂。服药后,自诉无其他不适,仅咽部有不适感,无感冒,考虑与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不必再服药。
   这是一例病程短的突发心悸,早期并无发热恶寒,只有咳嗽,西医一般会怀疑是否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而做相关的检查。中医治疗也会考虑外感之邪入侵,因为有突发的咳嗽等症状,至少是外邪袭肺。如果发热恶寒的话,还是需要解表,但只是咳嗽而无其他表证的话,可以用内部调理气机为主。这个方子就是这样制定的,生石膏有清热也有透热邪出表的作用,其他的药上面已经分析了。        没有明显的表证,只要给予调理气机升降,邪气亦可能自动由呼吸道或毛孔自动排出。
这个病情要在两年前,我可能会用炙甘草汤或桂枝甘草汤一类加苦参、元胡、仙鹤草等所谓调节心率的中药,但后来通过学习我觉得还是这种气机升降转化的思路比较有效,还在探索中。只能说把一些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外邪入侵往往是因内部失调,内部调好了入侵的邪气往往会自动排出,即正气驱邪外出。是郁热也好,伏邪化热也好,用生石膏都能散热外出。



1、楼主,就是说属于脏腑失调性心悸,外邪侵表进里,内有肺气逆,心肝郁热,体质为痰湿。可以说虚损不严重,主要是外邪伏热.郁热.痰湿相互凝结。你能抓住主要矛盾,以调整脏腑和祛除诸邪为主,好方法值得学习。
2、博士果然功力深厚,思路清晰,辩证准确,我等小医生是写不出来,按照老师的思路我来开一方,请指点,黄连 黄芩 瓜篓  枳壳  附子 肉桂 茯苓 泽泻 甘草,我认为是上热下寒,咳嗽引起上焦气机雍滞,化热,舌后黄 ,灰黑 是寒极生热,这就造成肺气不降,肾不纳气的局面,看来这个患者平时体质不是多好,不知分析的对不对?请指点。
   楼主: 用你的方子应该也可以见效,因为黄连、黄芩、瓜蒌等合用也是下降的,结合其他药物也能起到把上面的气往下降,但有个问题就是泽泻等利湿还行,健脾运脾尚嫌不足,能使上热下行,但不忘中焦升降的控制。胃气降则肺气易降,抓住思路,很多方子都可以用,不止一方,条条道路通罗马。肾不纳气用肉桂、附子也不太经典,因为这是温肾而下收之力不足,肉桂引火归元,传统讲引气归元应该是砂仁,但我目前尚无砂仁比较成功地经验。附子偏走窜。若肾不纳气,不如白豆蔻、五味子、熟地、补骨脂等组合。
      寒极生热与上热下寒不是一个概念,上热下寒是上焦气机不降,尤其是常见中焦升降失常,上下气场不相交,故而运脾降胃为核心。使上下交通,交泰丸、乌梅丸、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等皆可用。寒极生热是一种阴寒到了极点转化成暂时的热象,不是真正的热,倪海厦的解释我觉得不合适。用方是一方面,有时候是歪打正着,但思路尽量要清楚,尤其是寒热虚实。
读者、谢谢指点,我习惯用附子 肉桂  老感到李可的肾四味劲小。在乡下,2付中药不见效,患者会跑掉的,用药习惯猛,今后会注意的,谢谢

3、楼主思路开阔,不走寻常路,继往而开来,楼上之方亦气势磅礴,一路归肾。然小弟想法又与二兄不同,不揣冒昧,望拍之: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楼主:若无腹泻症状,葛根芩连汤似乎不太适宜,是以腹泻为主证,若心悸为主,恐不甚见效。还不如炙甘草汤加减,若以原方风格生地重用则应当有效。唯患者素体脾虚湿盛,需要运脾之药。
4、楼主,砂仁我经常用,配合健脾胃和补肾药,调理气机很好。中焦脾胃是道路中枢,脾胃气机顺降则对肺气降有益,还能引冲逆气归肾。冲气上逆也是比较多见的,由于肾虚冲脉空.胃气上逆.肝气上冲造成,所以调气机.健脾胃和镇潜降三法合用很关键。目前气机病确实在增多,这个是可以研究分析的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