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诊断病毒性肝炎

 kyl01 2015-06-10

如何诊断病毒性肝炎

被浏览了次, 发表时间:2008-07-24 15:16:35

 

1999.10

  在经历了几代医学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之后的今天,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已不十分困难。最初,医生们根据病人提供的症状和体征以确诊肝炎, 谓之症状诊断或临床诊断;后采取化验的方法了解肝功能的变化来判断肝炎, 称之为生化诊断;60到70年代以后,有了检查病人血中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进入了免疫诊断的时代;今天, 医学界已普遍开展了测定病人血或肝脏内肝炎病毒基因的方法,因此,如今是基因诊断的时代。

  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诊断病毒性肝炎也仍然需要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直接和最重要是来自病人的主诉。尽管通过普查的方法可以发现很多所谓“隐性感染”的患者, 但大多数病例的确诊还是由于病人因各种症状求医而获得。

  病毒性肝炎病人会有哪些表现呢?最常见的有全身乏力、食欲不佳、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腹泻、肝区疼痛;急性期尚可有发热、黄疸、肝脏肿大, 少许人甚至可以有出血、腹水、肝性昏迷等肝脏功能严重损害的表现。这些表现可见于各型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非病毒性肝炎,就各个病人而言,可能表现得轻重不等,少数人毫无症状, 只是在化验肝功能时才被发现。由于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炎中, 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大,对病人或对社会的危害也最大,因此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那么医生怎样判断是否患病毒性肝炎呢?医生有一套程序,采集各方面的资料,正如前面已说到的,根据综合资料做出判断。首先是采集病史, 其中特别注意调查有无染上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比如了解有无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有否在肝炎流行地区旅游或居住,近期内是否输过血或用过其它血制品如白蛋白、冻干血浆、丙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是否接受过注射或输液治疗等等。其次就要验血了。有的医生会一次开出许多化验单,其中可能有些是不必要的,或者应该是分步进行的, 但为了找出下述问题的答案,有些化验单是非开不可的。第一,是不是肝炎?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厌油、腹痛等不一定都是肝炎的表现,胃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也会有这些症状,因此,一定要首先了解肝功能。我们知道,肝脏所承担的功能可以上千,不可能逐一了解, 临床上通常所化验的肝功能是指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 过去还有许多浊度试验现已被淘汰。一旦肝细胞破坏,转氨酶就会升高,胆红素也会增加。破坏严重时,白蛋白下降;第二,确认有肝细胞损害后,进一步了解什么原因所致。当然,首先要考虑肝炎病毒,即使有其它可能性, 也应在排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后才能确定。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各型在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要确定是哪一型肝炎,还需列出许多检验项目。目前各型病毒肝炎都有了特异的检验方法,比如用免疫测定法,检验血中各种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一般来说,这种抗原或抗全一定是某一型肝炎的标志。也可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查找血中某种肝炎病毒的基因。基因诊断的方法很可靠, 尤其是对那些肝功能正常者,如查出病毒基因,就得提醒你不能麻痹大意, 还需继续治疗。当然它也有不足,比如:检验的费用太高,一般人很难承受;技术要求高,并非中小医院所能开展;只能提供病毒有或无的信息, 不能帮助医生给肝炎分期。由此也引出第三个问题: 确定病毒性肝炎是在哪一期。甲型肝为和戊型肝炎极少转为慢性,分期的意义不是很大。丙型肝炎一般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则有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之分。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特别要注意休息和治疗。另外,在各型肝炎的病程中有极少数可发生重症肝炎,这型肝炎非常凶险,病死率很高,特别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肝炎分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病理活组织检查,通过一种细针,在超声波的引导下经过皮肤插入肝脏,吸出少许肝组织,在显微镜下即可诊断。这种方法最可靠,危险性也不大,国外视其为常规,国人顾虑较多,可能与医生的宣传解释不够等有关。

  最后介绍一点有关肝炎的新资料。病毒性肝炎可能远远不止五型,庚型肝炎病毒有可能致肝炎,但目前还不肯定;TT病毒是最近被发现的,是否与肝炎有关也不清楚;国外有人在因特网上发布消息称,发现了一种肝炎病毒可能是现今尚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不能明确病因的肝炎的病原,但尚未得到公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两种以上肝炎,比如丁型肝炎很少独立存在,它是乙型肝炎的伙伴,如果同时患乙、丁型肝炎,病情多较重,而且易发生重症肝炎。其它几型肝炎都有合并存在的可能, 如乙丙, 乙戊,丙戊等。所幸的是合并感染的几率不高。

来源:缪晓辉个人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