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母O:三十六声母和系联法

 自语堂 2015-06-12


声母O:三十六声母和系联法


《广韵》是官方第一次修订的韵书,严格遵守《切韵》的反切系统,更加全面,又由于《切韵》全本后来亡佚了,只完整保留在《广韵》当中,后代研究中古音系都以《广韵》为范本。
《广韵》一共收录了26194个字,分为206个韵,3874个小韵,用了3874套反切,换句话说,出现了3874个表示声母的字和3874个表示韵母的字。仅以声母来说,3874个字有很多是重复的,去掉的话可能还剩下几百个,而一种语言的声母顶多几十个,如何把几百个字归类呢?学者们采用的是系联法。
A字是“BC”切,B字是“DE”切,D字是“FG”切,那么很明显,ABDF的声母是相同的,是一类。按照这种方法,只要把《广韵》的反切穷尽了,就可以知道所有声母分几类,也就是声母有多少个。这种方法就是系联法。譬如“帮”字是“博旁”切,然后再找“博”是“补各”切,再找“补”是“博古”切,“帮”、“博”、“补”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声母都是相同的,假设都是“帮”母(古人把“声母”称为“X母”),用这种办法可以把《广韵》所有声母字分成47个类别。
47个类别是否就是47个声母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有的声母会产生一个以上的类别。假设已知A、H、I、J、K、L、M、N八个汉字的声母是一类,A、O、P、Q、R、S、T、U是一类,就可以把两类合并成一类,因为它们都包含A,A起到了一个“等价物”的角色,但是如果没有A这种等价物的存在,即便它们声母是一样的,后人也看不出来,只能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声母,所以说47个类别并不代表47个声母,而应该是大于等于实际数量。
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其它办法,只能依靠古人的记载来进一步分析47个类别的声母,宋朝人为了便于记忆发音,出版了很多韵图,前文提过,韵图的基本框架就是横行声母拼竖行的韵,宋朝人给出的中古汉语声母是36个,传统中国音韵学称为“宋人三十六字母”,按照发音部位排列如下:

唇音(重唇):帮滂並明;
唇音(轻唇):非敷奉微;
舌头音:端透定泥;
舌上音:知澈澄娘;
牙音:见溪群疑;
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正齿音:照穿牀审禅;
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按照是否清浊又有如下的分类:
全清音:帮非端知见精照心审影晓;
次清音:滂敷透澈溪清穿;
全浊音:並奉群澄定从牀匣邪禅;
次浊音:明微疑娘泥喻来日。
像“重唇”、“舌头”音等等术语是中国古代音韵学的专用名词,现代语言学并不采用,从命名描写的器官可以大概看出发音部位,问题不是很大。
像“全清”、“全浊”、“次清”、“次浊”4个术语一开始无法理解其含义,要在详细的例证分析当中才能确定具体所指。
也许有类似的疑问,既然宋朝人已经告诉我们声母有36个了,为甚么还要用系联法去归纳《广韵》反切音系呢?
第一,宋朝离隋朝经过了400多年,汉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宋朝官方刻意去保持《切韵》的标准音,但是难免不受当时权威方言-宋朝河洛方言的影响,不能保证宋朝人的总结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必须到原书中去归纳;
第二,后来的研究证明,“宋人三十六字母”是不完整的,有一些声母宋朝人并没有总结出来,用现代语言学方法才能复原。
接下来只要把“宋人三十六字母”代表的声母破译出来,就可以知道中古汉语声母的音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