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古代汉语注音法

 海生春潮 2011-03-11

1  工具书的种类

从功能上看,工具书可作如下分类:

类别

定义

次类

功能

书例

 

 

字典

查字的音形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词典

普通词典

查一般语词的音形义

《辞源》

百科词典

查百科词语的音形义

《辞海》

韵书

查韵

《广韵》

摘录、汇集相关材料,分类编排。

百科性

查多类材料

《太平御览》

专科性

查某类材料

《广群芳谱》

政书

记载历代或某代典章名物等。

 

查典章制度、名物等

《通典》

 

 

将某方面(人、时、地、学科等)书的名称作者

版本等加以著录。

著录式

查某方面的著录信息等

《四部丛刊书录》

简介某方面书的主要内容、得失、学术源流等作。

解题式

查某书内容方面的一些信息。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将书籍、报刊中的某些内容(字词句、标题等)及其出处加以编录。

 

查书籍、报刊中字、词、句、标题等及其出处。

《十三经索引》

 

 

将有关内容用表格、谱系形式加以编录。

 

查历史事件(年表)、纪年(纪年表)、官职(职官表)、人物生平(年谱)、地理沿革(地理沿革表)等。

《中国历史纪年表》

将有关内容用图画、照片形式加以显示。

 

查地图、文物图、人物图、艺术图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

 

2  工具书的检索法

21  检索方法是打开工具书大门的钥匙。中文工具书常用的检索法有:

部首法

笔划法

                                  形序法         笔顺法

号码法

字序法

韵部法

音序法         三十六字母法

                              注音字母法

    英语字母法

 

  事类法

  主题法

义类法

 时序法

                                   地序法

 

3  古汉语重要工具书提要

书名

编著者(成书时间)

内容要点

查阅

排检法

《说文解字》

许慎(东汉末)

我国第一部字典。以“六书”

说解汉字(小篆)本义

查本义、查小篆形体。

部首法(540部)

《尔雅》

战国齐鲁儒生

我国第一部词典。汇集了大量先秦词汇和故训。

查古词(一般与百科)、古义。

义类法(19类)

《经籍纂诂》

阮元等(清)

汇集唐以前古书中的故训

查字(单音词)在唐以前古书中的各种意义。

音序法(106韵)

《康熙字典》

张玉书等(清)

我国第一部官修字典。收字空前(47035)。释义详备。书证往往用最早的出处。

查字的各种音义。

部首(214部)、笔划法。

《辞源》

陆尔奎等(1915

(修订本)广东等

4省(区)(1983

古汉语词典。主要收录语词典故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方面的词语。

查词语典故,

查古代文物典章制度。

部首法(250部)

《汉语大字典》

徐中舒主编(1986

我国规模最大的字典。收字最多(56万左右)。注意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查汉字形音义。

部首(200部)、笔划、笔顺法。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1986

我国规模最大的词典。集古今汉语词汇之大成。释义确切,引证可靠。

查古今汉语的词义。

同上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编写组(1979

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难字260多个。注意字义的时代性。

查古汉语常用字及部分难字的字义。

汉语拼音法。

《故训汇纂》

宗福邦等主

编(2003

全面系统地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训资料。

查字在古书中的各种训释。

部首(214部)、笔划、笔顺法。

《广韵》

宋·陈彭年

等(1008

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是增广修订《切韵》而成。分206韵。《广韵》反切及其音系代表着中古音。

查字所在《广韵》及中古的音切与韵。

韵部法(206韵)

《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

虚词专著。收周秦两汉经传等虚词160个。善于以训诂学方法研究虚词。

查古汉语虚词用法。

三十六字母法

《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1953

汇释唐宋元明间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

查唐以后诗词曲特殊词语。

《辞通》

朱起凤(1934

汇释古书双音节异形词

 

韵部法(106韵)

《联绵字典》

符定一(1943

汇释六朝以前古书中的联绵词。

 

部首(214部)、笔划法。

 

第一节 古代注音拼音法

汉字的注音法: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法、汉语拼音方案

 

以下来看《康熙字典》中对“贫”的解说。(为便于阅读,本书加了标点符号、序号,并相应地分了段。)

  

  (一)[唐韵]符巾切。[集韵][韵会]皮巾切。[正韵]毗宾切。并音频。

  (二)[说文]财分少也。[尔雅·释言]窭贫也。[注]谓贫陋。[疏]贫者无财也。[书]六极四曰贫。[传]困于财。[诗·邶风]终窭且贫。[晋语]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三)又,[韵补]叶频眠切,音骈。[欧阳修·送魏主簿诗]士欲见所守,视其居贱贫。何用慰离居,赠子以短篇。

  这里对“贫”的解说,先是注音,其次释义并引书证,再次注叶音。

 

《康熙字典》给“贫”注音时,用了反切、直音和叶(xie)音三种方法。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拚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的方法。用来注音的前、后两个字分别称为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在注音时,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比如《康熙字典》中的“许”字用“喜语切”来注音。“喜”的声母是x,语的韵母是ü,声调是上声。把它们合起来,就是xǔ。应该说明的是,反切中所用的语音系统并不是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而是古代的语音系统。由于古今语音系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有的反切我们能切出现代的读音,如“许”字。另外有些字则切不出现代的读音,比如上面(一)中的“符巾切”就切不出“贫”的读音。

这种方法很像今天的拼音,当时是很先进的。反切注音法是利用汉语双声、叠韵的原理,用两个字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反切虽然是比较科学的注音方法,但是它的缺点是用于反切的字没有限制,因此不便于人们掌握。而且那时并没有今天的声母韵母之称,也难从一个字中分拆出声母韵母来,只能靠悟性,靠揣测,靠熟能生巧,而且不先认识许多指定的字也办不到。

于是人们又想出种种办法来为反切服务,完善反切法。首先是完善声母。

唐末守温和尚参考印度梵文字母,对反切法进行了修改,给汉字制定三十六字母(即标准汉字)。它是类集双声的字,成为声类。方法是把各种双声关系的字一类一类的分开,从每一类中各取出一字来做代表,就成为声类的标目。三十六字母如下:
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见溪群疑
晓匣影喻
日来

随着声类的出世是完善韵部。韵部的出现应归功于诗歌创作。韵部创始于魏晋,盛行于六朝。韵部是把各种叠韵关系的字一部一部分开,从每一部中各取一字作为标目,就成为韵目。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韵书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601年)

 

谈谈反切的来源。它的直接来源是我国古代的二合音。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若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何不如是而已之乎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反切的原理已含其中,只是还无法说清。而前人对汉字注音的探索,特别是对汉字字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析也为汉字反切注音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说文》继承我国古代民间二合音来注明汉字读音,如铃,令丁也。令丁切铃。又鸠,鹘鸼也。鹘鸼切鸠。他还创立皆声来标明字的读音,如窃,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卨廿皆声。廿,古文疾;卨,古文偰。”“二合音皆声字都包含着反切原理,黄侃《声韵说略》认为皆声以两声作字,是作字时且含有反切之理矣。不过许慎没有也不可能将这些方法普遍运用于他所解说文字的注音。

但是,即便是有了这样的反切原理的萌芽,没有佛教传入、梵文影响,反切注音也难以发明。因为在梵文传入我国以前,我国人们还不会自觉切分汉字音节,古代的二合音还只是偶然的应用,并没有有意识地将所有的汉字分声、韵两部分,直到齐梁时期,人们认识双声、叠韵还有困难,《南史·谢庄传》记载:王玄谟问庄:何为双声?何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没有汉字音节的声、韵二分,反切就不可能出现。

西域人别音,在音不字字,中国人别字,在字不在音。西域有拼音法,因此西域人学习语言比中国人方便。佛教传入中国,人们接触到梵文字母,悟出汉字音节也可以分析为声、韵两部分,才将我国原有偶然的不自觉的二合音反切原理发展到自觉分析声、韵的实践阶段,这样,反切才具有了普遍意义,使反切注音成为比较科学的自觉运用拼音原理,建立在对汉字的读音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唐作藩《音韵学教程》)汉字注音方法,能够应用于一切汉字的注音,使汉字读音冲破口耳限制,为汉字书面记音和韵书出现准备了条件,也为汉语汉字的语音规范提供了依据。

 

直音法是使用同音字来注音,比如(一)中的“贫”“音频”,就是直音法注音。直音法比较简便,可是如果读不出同音字的读音,那么直音法就失去了作用。无同音字则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陈澧《切韵考》卷六),有的字很简单,却用很生僻的字来注音,反而不得其音。另外还出现循环互注的现象(两字互注),实际上起不到认字的作用。如《康熙字典》中集,音箿。”“箿,音集。”“谣,音遥。 遥,音谣。 要读字,就要读准箿字的音,假如箿字也读不来,那就束手无策了。

最初出现的分析注音法是复杂难懂的譬况法。这种表音的方法是通过描写与说明来进行的。

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子》,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有譬况法,就是注近似音,是具体描写某个字的发音情貌的方法。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淮南子·原道篇》:蛟龙水居。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公羊传·庄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何休于上句注云: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于下句注云: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皆齐人语也。 所谓长言之即读长元音,短言之即读短元音。也就是说,用它来表示入声与其它声调的区别,用于主动者时读非入声,用于被动者时读入声。《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曷为或言而,或言乃。何休注: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

读若、读如

读若法,也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不加以描写。这种方法比譬况法简单,但仍然解决不了读音的标准问题。读若又作读如读若某同读与某同

 

《说文》媪,女老称也,读若奥。”“宄读若轨。 说文解字<玉部>:「珣,读若宣」,<宀部>:「宋,居也,从宀木,读若送。」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yí)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楚辞·离骚》: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 汉 郑玄 注:如,读若今之若。

 

叶音法一般用“叶”某音的方式来注音,比如“贫”(三)中的“叶频眠切,音骈”,就是叶音法。叶音法是用改变字的读音来迁就押韵的注音法。这里为了跟欧诗最后一个字“篇”押韵,就把“贫”的读音改为“骈”。这种注音法是对古代语音缺乏认识造成的结果,是不科学的。

第二节  音标化注音的探索与成熟

汉字音标化注音的探索开始于明朝。明朝中国与西洋各国通商,万历年间,一些天主教徒为传教来到中国,将西洋的语音学知识带到中国。为了学习汉语,这些天主教徒常用拉丁字母和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方案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1610511,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第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罗常培根据该书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157733生于今法国的杜埃城,当时为比利时领土,故金尼阁自称比利时人,而陈垣等人亦称其为比利时人 1594年11月9入耶稣会。1607年往远东传教,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即利马窦卒年)秋抵澳门,翌年春诣金陵。随郭居静、高一志二神父学习华语(另一说从郭居静及王丰肃)。),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他的拼音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成的,后人称之为利、金方案,这些本是为西洋人自己学中文而造的拐杖,却打开了汉字音标化、音素化注音的大门。它比直音”“反切简便和精密多了,但离开汉字便看不懂也听不懂(因中文是文言,罗马字只能注音),因此它不是拼音文字。1723年一传教士与清政府发生纠葛,这种方法被禁止使用。

外国侵略者带来的洋字母启发了中国文人。20世纪末到抗战前,注音和拼音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式各样的拼音方案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经过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几百年间出现了几十种拼音方案。比较著名的音标化注音的探索还有清末切音字运动、民国注音字母运动五四时期的国语罗马字运动、三十年代开始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等等。到1918年,教育部才于同年1123正式公布"注音字母"(老国音)。从此,注音字母以法定形式正式成为我国人民拼切汉字的工具。1)字母形体是汉字笔画式,符号选自古代简单的汉字。(2)虽然注音字母不是纯音素字母,但它的表音功效比直音法和反切法强多了。注音字母规定不作拼音文字用,只作汉字注音用。  (3)注音字母的拼音法为声、介、韵三拼法,如""字拼作ㄅㄧㄠ。这比清末双拼制的切音字进了一步。注音字母的方案原为38个字母,公布时增加一个,成为39个。

ㄅ ㄆ ㄇ ㄈ 万

  b p m f v

  ㄉ ㄊ ㄋ ㄌ

  d t n l

  ㄍ ㄎ 兀 ㄏ

g ?

  ㄐ ㄑ 广 ㄒ

  j q nj

  ㄓ ㄔ ㄕ ㄖ

  zh ch sh

  ㄗ ㄘ ㄙ

  z c s

  ㄧ ㄨ ㄩ

  i u ü

  ㄚ ㄛ ㄜ ㄝ

  a o e ie

  ㄞ ㄟ ㄠ ㄡ

  ai ei ao ou

  ㄢ ㄣ ㄤ ㄥ

  an en ang eng

  ㄦ

  er

  有24个声母:ㄅㄆ ㄇ ㄈ 万 ㄉ ㄊ ㄋ ㄘ ㄍ ㄎ 兀 ㄏ ㄐ ㄑ 广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其中"万兀 广"是拼写方言用的).

  16个韵母:ㄚ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ㄧ ㄨ 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