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点复习 · 乳腺癌的病理变化

 渐近故乡时 2015-06-12

真题回顾


【2009-52病理学A型题】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

A. 癌细胞呈巢状分布

B. 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C. 癌细胞呈单排分布

D. 间质中有特征性淀粉样物质沉积


题目解析


A 选项癌细胞呈巢状分布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学特征,浸润性导管癌镜下观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伴少量腺样结构癌细胞形态各异,多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B 选项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


C 选项癌细胞呈单排分布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病理特征。


D 选项间质中有特征性淀粉样物质沉积是甲状腺髓样癌的病理特征。


故本题选C。


考点解析


【2015西综病理学(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0.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癌肿半数以上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其他象限。


(一)乳腺癌的病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雌激素的长期作用、家族遗产倾向、环境因素和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放射线和乳腺癌发病有关。


(二)乳腺癌的病理变化


1.非浸润性癌

局限于基底膜内。导管内原位癌瘤细胞位于和导管相似的扩张的小叶,不见小叶结构;小叶原位癌瘤细胞充满轻度扩张的小叶腺泡,小叶结构尚存。


1)导管内原位癌

1)粉刺癌

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完整。镜下观癌细胞体积较大,成实性排列,中央总会查见坏死,是其特征性的改变。坏死区常可查见钙化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完整。细胞呈不同程度异型,但不如粉刺癌明显,细胞体积较小,形态较规则,一般无坏死或有轻微坏死。不易转变为浸润性癌。


2)小叶原位癌

增生的癌细胞未突破基膜。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一般无癌细胞坏死。约30%的小叶原位癌累及双侧乳腺,常为多中心性,因肿块小,临床上一般扪不到明显肿块,不易与乳腺小叶增生区别。


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由导管内癌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而来。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70%左右),镜下观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伴少量腺样结构,癌细胞形态各异,多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肉眼观呈灰白色,质硬,切面砂粒感,无包膜,与周围分界不清,活动性差。


2)浸润性小叶癌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膜向间质内浸润而来。镜下观癌细胞单行串珠状浸润于间质或正常导管之间,癌细胞小,大小一致,异型性较小,核分裂象少见。肉眼观呈灰白柔韧,切面呈橡皮状,无包膜,与周围分界不清。


3.特殊类型癌

1)髓样癌

癌细胞巢之间间质较少,肿瘤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预后较好。


2)小管癌

为高分化癌,预后较好。


3)黏液癌

多见于老年人,预后较好,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堆积在腺腔内,由于腺体崩解释放到间质中,形成黏液湖,癌巢或癌细胞漂浮在黏液中,肉眼观呈半透明胶冻状,又称胶样癌。


4)佩吉特病

伴有或不伴有间质浸润的导管内癌的癌细胞沿乳腺导管向上扩散,累及乳头和乳晕,在表皮内可见大而异型、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乳头和乳晕可见渗出和浅表溃疡,呈湿疹样改变,又称湿疹样癌。


(三)乳腺癌的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癌细胞沿乳腺导管直接蔓延,可累及相应的乳腺小叶腺泡;也可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向周围扩散至脂肪组织。随着癌组织的不断扩大,甚至可侵及胸大肌和胸壁。


2.淋巴道转移

最常见。多数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到锁骨下淋巴结,再到锁骨上淋巴结。


3.血道转移

至肺、骨、肝、肾上腺、脑等组织或器官。乳腺癌经椎旁静脉系统转移至椎体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西综题库 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