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 旦 大家看到这个字了吗? 就是一个日,下面一横 这一横,就是地平线 这个日,就是太阳 日月为之易 悬象莫大乎日月 对不对 日月就是阴阳 就是白昼 白昼与什么有关 与太阳有关 太阳在地平线往上升,阳旦 往下降,阴旦 大家要知道,我们汉文化 说这个时间 夜半子时 鸡鸣丑时 平旦寅时 日出卯时 食时就是辰时 包括隅中、日中、日(日失) 晡时 日入 黄昏,人定 在汉朝,是这样来说这个时间的 用12地支能对得上 那么,来看这个阴旦,阳旦 这是指天象,天文 经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那么在人体 也有阴阳 阴阳二气 人体三焦相火,主一身之气 黄芪,平补三焦 听过吗? 柴胡 那么有少阳证状,就是火郁啊 小柴胡治什么 不仅和表里 大剂量的柴胡甘草的功效,跟你打利巴韦林一样 小柴胡汤,柴胡用半斤 普通折算,要用到24克 那么,柴胡这个药 你看神农本草经 他说,去寒热邪气 普通在春,秋二季采挖 时医称疏肝升阳,治肝郁气滞 那么 我们知道六经气化 六经,外邪进入人体,他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一般病邪在三焦,都从火化 都表现出热象 就是功能亢进 功能亢进,从哪里表现? 比如,吃的多, 或者,尿黄 或者,大便秘 或者,出血 或者眼睛发红 或者,流鼻血 或者,脉象弦急 或者,脉数,大 根据不同的情况 表现出这样的状态 对不对 那么,有客热 清一清 但是 大家要注意 不同的药 他有不同的性、气、味 学中医,讲四气、五味,归经 那么,比如,气比较窜的药 他偏于升 性重的人,相对缓、慢一些 味轻的,比较淡 味重的,容易走里 一般来讲,酸苦涌泻为阴 辛甘发散为阳 不同的药,这个状态不同 药性也不同 比如,柴胡 微苦,微寒 当然,他的气,有一股香气 气、味不同 如果你用的重 也就是用的药量大,他偏重于味 如果用的量小啊,他轻质的 偏重于疏散 所以,我们看一个药 也要有阴阳的概念 不单独的说,用量 还要看配伍 包括这个药,他如何煮 这个很重要 如何炮制 那么 我们以前讲过 一味人参,国人一看人参,都知道大补 而萝卜呢 萝卜的补,知道吧 如果来化验化学成份 萝卜、人参,能差多少 对不对 可是,自然造物 人参吃多了,生痰 我眼见的,吃人参吃多了,长脂肪瘤 就在皮下,一硬块 去检查,就是脂肪 那么,萝卜,也叫莱菔 萝卜子,叫莱菔子 吃萝卜,可以消食,去积,去痰 助消化嘛 那么,国人的大厨们 煮肉的时候,放萝卜了 如果放人参 不如放萝卜 对不对 年龄越大的人 讲究七损八益 人参很重要,可以补 萝卜也很重要 吃了得消化 不消化,一切白搭, 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对吧 现实问题 那么黄芪 这个药 关于性味的部分, 大家可以看一下陈士铎的本草新编 可以体会,这种性、味、气、归经 用量 因为,神农本草经,这一部分,能否找到 大家找就知道了 包括伤寒论,他没有专门讲药性,上来就是方 包括,用散、丸、汤 都不同的 轻则用散 重则用丸 通常用汤 你看古人救人,都制丸, 比如象东垣,制肾气丸救人,制作丸子,如梧子大,急下多少丸 是这样的 那么煮汤就快多了 为什么没有煮汤,而要做成丸 这个过程,肯定要比煮汤慢了 古时候,没有粉碎机,对吧 要用药碾子,再碾,还要筛 是不是 复习阴阳应象大论 包括十九病机 有人在讨论 你学习标、本、中,六经气化 就明白,他在讲什么 所以 历来医家,都很重视病机 虽然没有明讲,但你明白病机,就会找原因 医宗金鉴 有四诊要诀 里面就有这一部分 放在运气部分来讲 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包括你用黄芪,柴胡 讲黄芪、柴胡 不是说不可以放一起用 我今天就自己开了一方 就是因为长期坐车啊 一天坐十几小时车 连续坐几天 屁骨这一块,肛周这一块,湿湿的 弄不好就有痔疮,或者肛周湿疹 实际,就是我以前说过我开悟中医的这个病:湿气下行 湿气下行的根本,就是中、上焦气不足 那么,看病越来越简约 不会这个那个 直接来看,这个气 中上焦气不足 就是要补中气,补上焦之气了 一个方子,我发上来 共3剂,实际,只吃了一顿,已经好转八成 刚好今天大家讲到黄芪、柴胡 这个方是这样的 做为学习和交流 黄芪40g 柴胡30g 党参30g 茯苓30g 白术30g 甘草10g 升麻10g 怀山30g 陈皮10g 炒槐米10g 这个方剂,很简单 用了一个什么方 四君子汤 大家挑出来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用了升麻,用来发所谓阴火,提升中气 那么四君子,是用来土生金的,通过健脾补气,然后补上焦之气 黄芪,用来补三焦 而又用了柴胡 柴胡而且用量不轻,30克 来干什么? 大家猜一下,暂时买个关子 怀山呢? 陈皮呢? 炒槐米呢? 放炒槐米,是因为,用纸的擦屁骨,稍微有点血 怕出痔疮吧 东跑西跑,吃火锅啊 陇南的大红袍,麻辣的四川味来几顿 就变这样了 吃了过隐啊 出汗 兰州,弄不好还要下雪啊,有时候毛毛寸 过去陇南,武都这些地方,都快收麦子了,麦子都黄了 国家大了有好处 跑几天,都感觉到四季 四季的变化,有可能,在一天就体验完毕了 那么,燥性的东西,吃多了,会怎么样对吧 有痔疮的人,吃一些燥热的东西,就容易复发 问题就在这里 容易引起血燥, 对不对 但是,根本原因,在于中上焦气不足 那么黄芪来平补三焦,用到40克 柴胡,用来轻三焦的郁火 张锡纯有一个方子,升陷汤 他在用黄芪的时候,用到柴胡,桔梗来提升 当然,黄芪的量重,柴胡,桔梗用的量很轻 又加了知母,来去这个黄芪的偏性 黄芪这个药,生、熟用都不同 当然,也有很多种类 我们甘肃这边用的,以陇西黄芪为主 味甘,微温,这是普通的说法 你自己试试 黄芪用来煲汤,对吧 药膳常用的 象朱良春,不是有个食疗的 黄芪煮水,来熬粥 那么,这个药量,就很重要了 包括性味的搭配 所以,明白这一点,去看古人的方子 哦,张景岳的,治疗老年便秘的济川煎 济川煎,没有黄芪,有升麻,对吧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你看,升药,降药,放在一块用 补、泻也放在一块 所以,用药,要达其意 你用二、三副药解决的事情 绝对不要用五六副 对不对 柴胡,黄芪 实际上,伤寒金匮,这些药,是最常用的药 常用的药也一样,或者不常用的 都要掌握这个 那么这个应用 不光是背背药性 还是不会用 要对照着,这一个药,基本的方剂,都出现在哪里 方剂用量 怎么用 怎么炮制,怎么煮 要去对比,找出异,同点 内经不是说: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这几句玉版要论的话,是内经的核心 就是要学会这种方法 比如揆度,,,就是权衡啊,如何度量,如何分析,如何把握 奇恒,奇就是不同的,奇怪,就是不同,才奇怪对不对 恒,就是常的,不变的,相同的 就是如何找出异同点, 要用什么方法? 对比法,类比法,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推理 最后,就明白了 如果把握不清楚,就有问题,就失机 失什么机,失掉天机 天机不可泄漏 天机,就是用药规律 这是对药说 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乃至天文,星象也是一样 但,你在应用的时候,再不能一个一个 而是象写文章一样, 行云流水 灵活应用 方自法出,法自势立,势自道生 自然就明白,跟挑西瓜一样 哦,这个西瓜肯定甜 这个是皮厚 这个还没熟 对不对 不是说,一个方剂,他是死的 是当量 比如,小柴胡,柴胡用到24克 你三岁小孩,也这样用吗? 如果是一个身体虚弱的人,镜面舌,出现柴胡证 有可能,不用柴胡,用桑叶,菊花 明白吧 那么人家说的柴胡劫阴 讲的就是这个 比如虚人,你吃了柴胡不管用 用轻的药,慢慢缓和,哎,这样,病反而好转了 这个需要把握,也是功夫啊 比如 大家可以去查 蒲辅周 老先辈 他用一杯淡淡的龙井,来治病 救一个久病的 用过很多药,无效 就用一杯龙井,淡淡的 一闻那个味儿,精神就来了 什么原理? 是不是? 那么,一体的 再说陈皮 陈皮可以化痰吧 而且,他可以行气 补气要行气 补血要行血 以通为补,重在流通 怀山的目的,就是阴阳同补 吃山药,大家都知道 特别是生的山药 一切开,有涎,很粘 偏于阴的部分,而且偏于收 如果再一炒 那么炒,利于消化 而且,他可以去火气,就是稍燥了 那么怀山 说怀山 不能不说一说四大怀药 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 所谓四大怀药 当然,以怀山不代表 有人写怀山,也写成淮山,或者怀药,淮药的 仲景,包括伤寒,叫薯蓣 有薯蓣丸,一味薯蓣粥 经典的用法 还有地黄丸 治虚损百疾,五劳七伤, 去风 补肾、脾、肺,也可补心气不足 也可以止泻 与黄芪配伍,可以治消渴 或者用山药,配合补脾肾的药,治哮喘这些 增强免疫 吃山药,洋芋 红薯 他们都是薯类 蛋白,淀粉量比较重 从气的角度,偏于收 用来补益 如果用的量大,往往要加行气药 那么,行气 行气,也是多方面的 气是什么? 简单来讲 就是流通的这个状态 那么空气对流运动才可以见 对不对 加强流通性 不是死的 比如免疫差的也好 或者身体虚 比如,有伤口 不容易长好 除了炎证的因素 有可能是气血虚 精气亏虚 特别精气亏虚 说山药,切开粘粘的,有涎 可以补精 炒了,燥一些 去其偏性 所以,往往用炒怀山 这一个炒 一个山药,用炒 还有,用新的,旧的 新的,当年的 旧的就是跨年度 可以看一看,对不对 一聊时间过得很快 东拉西扯,大家斟酌 做交流,不发表见解 愿大家六时吉祥、如意、自在。晚安! 昨夜说黄芪、柴胡 意尤未尽 柴胡,可以疏肝 大家都知道 实际,是改善内分泌 即人的三焦系统 伤寒有一方,曰柴胡桂枝汤 即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和方 治太阳、少阳两感 太阳少阳并病 太阳少阳合病,应该这样,讲错了前面 太阳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外感,有肢节烦痛 呕吐啊 心下肢结 呕吐,圆运动的口诀总结是呕为胆逆,吐为胃逆 呕吐,表里不和,以柴胡和之 比如桂枝汤证 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怎么说,12个字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汗出 后面加上,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如果恶心的厉害,桂枝汤加柴胡,是不是 就知道,这个逆 柴胡桂枝汤,也是调整人体表里,人体体温的一张方 现代有些医家讲,是在中枢神经 用来调整人体的体温 包括一些免疫性的疾病 但中医不这样讲 两张方,都是和方 桂枝汤,是和营卫 小柴胡汤,是和阴阳 都有生姜、甘草、大枣,,,大家知道这三个药 不同的桂枝、芍药 在气化 太阳寒水,少阳相火 整体出现 气化,有标、本、中 这是从病理上来说 也是运气的一部分 三焦者,水、火之道路也 人体无处,不是水、火之功用,也无处不是三焦之发用 三焦主一身之气,为命门相火之用 那么有郁火,首在三焦 那么一身之气,三焦受邪,必然是热象 我们昨晚讲了,热象 那么,采用什么药,对吧 不一定,就单独柴胡 任何方子,都是有常有变的 有人把伤寒的方子,奉若圭皋 药不能替,量不能改 方无不善代之药,医无可善代之人啊 比如黄芪 黄芪,可以平补三焦 也可以补益卫气 我们说营卫 那么,什么是营卫 在内经,有营气、卫气循行 水谷精微,化生精气 灵枢经所谓: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灵枢经还这样说:谷入于卫,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行脉外。 营卫的概念,大家要清楚 那么,我们致用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经络者,真气之道路也 真气者,人体之能量也 人体的能量如何而来啊 一是吃的饭,喝的水 饮食,对吧 再下来 人体吃的东西,必须要进行化学、物理的转化 把吃的食物的能量,通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运输、呼吸……新陈代谢的过程, 那么人吃的食物,需要不需要呼吸的氧气啊 对吧 真气 这样是更全面的 简单的看,就是气血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 气血通一身嘛 那么通常也这样说:卫气、营血 那么,挖文化的根子 营、卫这两个字 是从古代的军队来的 那么,也是一个比喻,类比的概念 营卫,简单来看,就是军营护卫 营门卫士 灵枢经还说: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则无汗,夺汗则无血,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那么,致用,以气血 黄芪,可以补卫气 或者补肺气 那么对应来说 六经藏象,或者五藏体色表 一个道理 肺气,肝血,心神,肾精 皆以土气为用 所以,讲气血,是根本 无非气血发用 矛盾不矛盾 不矛盾 所以用药,需要不需要明白生理 可见而知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阳旦,阴旦 都是在讲,气的状态 阴阳者,升降也 讲气,必然含血 气血升降 水火交变 叫一物一太极,一物自八卦 太极是模型 八卦是工具 先后二天,太极遍含 太极初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先天不动,后天要动 先天为体,后天发用 万物不离体用 不离阴阳 不是光眼见的就是阴阳 阴阳以象,阴阳以气 察气观象,这是阴阳的本质 察气观象,口诀不完整 察气观象度其势,峦头理气各所宜 九宫飞星年年转,不出太极河洛理 那么,大道至简 由繁致简难 由简致繁易 学之致繁,用之致简 学之至繁,用之至简 到最后,就看气血升降,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 那么话说八纲,出自许学士许叔微之手 发扬伤寒,焉然成一学派 后世谓之八纲辨证 无不从卦出也 伤寒九十论,好书 读伤寒,不读许学士的伤寒九十论,不读医宗金鉴伤寒要诀,有点说不过去的 道是不可分的 这正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老子曰:道可道 所以,从哪个方面注解,都是有道理的 但是,跟吃饭一样 吃米饭,吃面,都饱肚子 殊途同归 哪条最快 水、陆、空 当然是空 飞过去 怎么样飞过去 飞在虚空 学习也一样 不靠二尺五 数术,就是飞行系统 一念之达 就是仲景在伤寒论序文中引用孔圣人的话:生而知之者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孔子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我是属于困而学之者 病而学医 死都不知道咋死的,就是属于困而不学 荀子《劝学》 曰:学不可以巳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不临深溪,焉知地之厚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当然精彩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知,金古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以寄身,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 这是易经要义啊 君子之道 小人,有二心 君子,只有一心 常曾闻:二心小人,一心君子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阴阳相胜之道,昭昭乎进象矣! 君子劝学,推荐给大家 又是荐书 不是有人要求荐书 就推荐一些千古奇文给大家 以承我中华之绝学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 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荀子劝学,透尽天机 再发一段 最后一段 学易之人,必背之 除了系辞要熟读 劝学要背诵 比道德经更明了 道德,阴符,一体一用 劝学具焉 劝学致用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为其人以处之 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使耳非是无欲闻也 使口非是无欲言也 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至好之也 目好之五色 耳好之五声 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 群众不能移也 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 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而后能定 能定而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荀子劝学,千古奇文 大家看一看 ---2015.4.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