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云横秀岭图》看高克恭的绘画美学思想

 阴山工作室 2015-06-13


从《云横秀岭图》看高克恭的绘画美学思想
元 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 绢本设色 182.3 x 106.7 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元代著名画家,与赵孟頫齐名,有“南赵北高”之称,是元初画坛上公认的领袖人物。时人有“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皆尚高房山”、“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等溢美之辞。《云横秀岭图》是较能反映高克恭山水画风格特点的佳作。 
  《云横秀岭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为绢本浅设色的山水画立轴。图中主峰耸立,群山环峙,云烟蒸腾,山麓坡谷,清溪涓流,丛林茂密。山头以青绿点苔,显得温郁苍翠;坡脚以粗笔勾皴,具有稳定感;山腰间飘浮的大片白云,为融和米芾、董源等诸家画法的典型之作,别开一面。 
   
  一、高克恭对米芾的绘画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赵孟頫在题高克恭的《墨竹卷》跋文中曾说:“仆至元间为兵曹郎,秩满,彦敬与仆为代,情好至笃,是时犹未甚作画。后乃爱米氏山水,专意模仿,久而自成一家,遂能名世传后。”这就道出了高克恭山水画与米氏山水的师承关系。 
  米芾的绘画美学思想中,有不少标新立异之处。米芾在《画史》中自述:“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为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这为文人画在格调、意趣、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笔墨形式等诸方面,树立了高层次的典范。他要求画家在格调上“出尘格”,追求清润淡泊的趣味,以表现自身的高雅脱俗的情怀;在意趣上主张“信笔为之”,用简率放逸的水墨写意手法来表现物象;在风格上强调神韵,不求对客观物象作精细描绘,“意似便己”,故而米氏山水神似胜于形似。 
  因此,米芾在笔墨技法上追求“信笔为之”的水墨写意方法,通过墨色的自然晕渗和笔触的随意性挥洒,来求得偶然出奇的效果;他弱化了传统山水画中线在造型上的作用,以点代皴,积点成面,表达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景趣。完全是用墨法去表现远景和描绘氤氲缥缈的江南景色,形成了自己的语言。 
  但米氏山水在宋代并没有能改变体现诗兴意趣的传统绘画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没有成为一种左右时尚的绘画样式。而高克恭经过不断的创作实践改变了米氏山水的尴尬境地。 
  在高克恭《云横秀岭图》中很难看出作者明确的摹写对象,他似乎有意避开了具体景物的束缚,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加强笔墨本身的趣味效果上。画面中的层层点簇,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高克恭在创作时那种“心手两得,物我俱忘”的怡然神情。他所关注的似乎已不再是如何真实地表现物象,而是这些点独立的情感表现功能。高克恭在发展了米芾绘画中点的表现性的同时,又谨慎地使之避免因为过分简率而流于无法可依的墨戏,试图以此达到简洁闲逸的效果。 
  如果说,米芾通过墨戏的态度和题材的选择达到了这个效果,高克恭则通过笔墨形式本身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样,文人画终于可以纯粹借助于笔墨本身,而不是通过画面或题材体现某种诗意内容,也就是通过游戏翰墨的偶然效果去寻找与欣赏趣味相适应的艺术标准和美学价值。 
   
  二、高克恭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思想 
   
  元代全真教在北方日益兴盛起来,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弟子丘处机很受元太祖的器重,这逐渐影响了许多文人士大夫,致使“官僚士庶,宗师道众”。高克恭在《春云晓霭图》中以“房山道人”落款,以道人自居,即可佐证他信奉道教,或者说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从邓文原的《巴西文集?故太中大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中就可以看到高克恭在日常生活中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深。《行状》中记载高克恭“性极坦易,然与世落落寡合”,“及卒之日,家无余贷,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有人问他“人生至贵者何?”他脱口答道:“无求。”这种“无求”的人生态度恰是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体现。而道家思想对高克恭在绘画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山水画南北交融的独特风格上。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两宋时期不仅达到高度成熟的阶段,而且还出现了重要的审美分野,形成了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北方山水画派通常先以线条勾出凹凸,然后用“钉头”、“雨点”、“斧劈”皴擦,来表现北方石质山的雄伟峻厚、风骨峭拔,作品多高山大川,势状雄强,有崇高感;南方山水画派则用柔性线条和点子间杂长、短披麻皴来表现南方土质丘陵,平淡天真,气象温润。从审美境界和气息上来讲,北方山水画显然偏于阳刚之美,南方山水画则偏于阴柔之美。这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美感和美的理想,而高克恭在《云横秀岭图》中却把这两种美有机结合起来。 
  在《云横秀岭图》中,远景为高山险峰,气势雄伟,有崇高的美感;近景则是江南水乡风景,气象温润,有平淡天真之趣。远景高远的群峰和近处的江南之景用缥缈迷蒙的云烟相接,虚实相生,巧妙而自然。在用笔上,近景中的树木林杆用中锋笔法画出,树叶则以横点和介点互相配合点簇。在用水墨勾皴点染完后,在山石的阴暗处敷染赭石、花青等色彩,给人以浑厚而明快的感觉。高克恭在“米氏云山”墨法的基础上,又在画面中加入了刚劲的中锋笔法,增强了笔墨的阳刚之美。在技法上,高克恭还加强了点的浓淡干湿、错落、大小的变化,点在画面中既是造型手段,又蕴含着笔墨情趣;而小斧劈皴运用,使得山体苍郁厚重,更具有势强雄壮之气。画家将南北两种山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南方山水的秀丽和北方山水的雄浑在画面中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阳刚和阴柔的统一,形成了一种南北兼融、雄秀并济的全新的山水形象。 
  因此,从《云横秀岭图》可以看到,高克恭既不偏于北,也不偏于南,既不偏于阳刚,也不偏于阴柔,而是“兼收并览”,力求在审美创造中,消除南、北差异,从而做到阳刚与阴柔的统一、雄浑与奇秀的统一、风骨与秀媚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而这也正是道家美学思想在他绘画上的体现。

(文/张能锐 图/阴山工作室 本文转自中国论文网)



从《云横秀岭图》看高克恭的绘画美学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