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女德之“孝”篇》

 愚雅轩 2015-06-15


 

中华文化道德篇 人生八德

《女德之“孝”篇》

    《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试观乌鸟反哺,羔羊跪乳,禽兽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1、八德之《女德篇》(12孝)---木兰从军 

1八德之女德篇12孝)---木兰从军  

    诗曰: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隋朝时,有一个奇女子,姓魏名木兰,是亳城东魏村人。这一年,突厥国来攻打边疆,朝廷里招募了兵丁去抵御他们,魏木兰的父亲照例应去当兵,可是因为年纪老了,又生着病,魏木兰的弟弟年纪又太小,并且体弱,魏木兰就装扮成男子模样,代替父亲去当兵。在外面过了十二个年头,经历了十八次的战斗,别人始终不知道她是女扮男装。后来得胜回朝,因为魏木兰有功劳,皇帝就封她为尚书郎,魏木兰没有接受,回到家里,脱去军服,仍旧穿着从前的衣裳,又做了一首戍边诗,叙述她从军经过的情形,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诵。

2、八德之《女德篇》(12孝)---秀贞谏母 

2、八德之《女德篇》(12孝)---秀贞谏母  

    诗曰: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明朝杨秀贞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女儿,一直想生个儿子,没想到第四胎又是个女儿,气恼之下,就把新生的女儿扔进水里。这时候,刚刚十三岁的杨秀贞,急急忙忙把妹妹抱了起来,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想生儿子,竟弄杀女儿,那就更不能够生儿子了。假如母亲因为忧愁陪嫁费钱,那么把将来给我的嫁妆给这个妹妹就好了。”杨秀贞的祖母听了,就骂她不懂事理,杨秀贞又跪着禀告祖母说:“祖母天天念着阿弥陀佛,现在见死不救,那么念的佛又有什么用处呢?”祖母也被她感动了,于是留养了这第四个孙女。过了两年秀贞的母亲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在母亲生儿子的当天,父亲梦见了秀贞的祖父说:“第四女若不留养,这个儿子你绝不会得到!”是因为秀贞的跪禀之言感动上天,才使杨家得到这一后代。

娥皇、女英 

 3、八德之《女德篇》(12孝)---皇英妇道

3、八德之《女德篇》(12孝)---皇英妇道  

     诗曰: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侍亲。

    根据《史记》记载,上古五帝时期,有一位叫尧的帝王,国号为唐,所以也称他为“唐尧”。他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小的名叫女英,史书上常合称姐妹二人为“皇英”。

    有一次,尧帝问朝里的官员:“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说将来谁能继承我的位置,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

    当时,主管四岳的官员就一致向尧帝举荐说:“民间有一个叫舜的农民,他的父亲无知而且妄为,所以人称“瞽叟”。生母去世后,后母待舜极为不善,她所生的儿子对舜也非常傲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舜居然还能够以孝顺而远近闻名。相信他这样的人若能继位,一定能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尧帝为了谨慎起见,就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通过舜在家的品行和处理家事的态度,了解他的为人。同时又让他的九个儿子去和舜相处,考察他在外治理一方的能力。

    皇英姊妹二人下嫁给舜之后,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的女儿而表现骄慢,反而更加谨慎勤俭,惟恐辜负父亲和天下百姓的期望。所以他们就和其他的农家女子一样去干那些繁重的粗活儿。服侍舜和他的父母、弟弟也是十分周到和恭敬。可见,他们姐妹虽然贵为公主,嫁至农家,也是安守本分,尽心尽力。

    在皇英姐妹的精心服侍和协助下,舜对全家人更是倍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夫妻的行为也使尧帝的九个儿子被深深地感动,不仅十分尊敬舜,而且做事也很谨慎和努力。尧帝为了表彰舜,就赐给他许多布匹、乐器和牛羊,还修筑了米仓。此时的舜因为已经不再是平民的身份,依照礼节也就不和父母同住在一起了。

    舜的父亲瞽叟和弟弟象二人,原本就对舜百般地欺负和刁难,现在看到舜不仅有皇英两位贤良美丽的妻子,还有那么多的财物,瞽叟和象就起了图财害命的念头。

    一次,父亲瞽叟和弟弟象叫舜去修米仓。皇英姐妹虽然得知是父亲瞽叟和弟弟象欲谋害舜的阴谋,可是为了使丈夫不失孝道于父亲,仍旧让舜去做。并且预先做好防范的准备,并悄悄地对舜交代了一番。

    当舜爬上米仓后,发现父亲瞽叟已经在仓下纵火焚烧起米仓,他就手持皇英姐妹为他准备好的两个大斗笠,就象大鹏展翅一般,从空而降,躲过了这一劫难。

    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未能得逞,父亲瞽叟和弟弟象二人就又绞尽脑汁,制造各种陷阱来谋害舜,甚至让弟弟象与舜同住和用酒灌醉舜等手段,结果都被英明睿智的皇英姐妹所化解了。

    还有一次,瞽叟和象又让舜去挖深井。当井挖到已经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见舜常穿的衣服放在井旁,便料定他一定正在井下干活儿,就趁机迅速往井里填土,直到把井填实,并封上井口……

    二人见大功告成,非常地高兴。弟弟象急不可待地对父亲说:“这本来是我谋划的,现在应该由我和你们共同来分家产— ——兄长的两位妻子和琴归我,牛羊和米仓归你们,我就住在哥哥的房间里。

    当弟弟象正在舜的房间里得意地弹琴的时候,舜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吓了他一大跳!原来,皇英姐妹早就知道了瞽叟和象的阴谋,就让舜一边挖井,一边在井下的一侧,同时另挖了一条通向其他井口的通道。当瞽叟和象往井里填土的时候,舜就顺着事先挖好的通道,从其它井口安全地逃了出来。

    皇英姐妹以其爱心和智慧,不仅多次使舜化险为夷,而且对待公爹瞽叟和小叔象,依旧是那么孝顺、恭敬和友爱。她们在家中恪尽职守,帮助舜分忧解难,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舜在事业上的顺利发展。

    舜以其身体力行的道德风范,感召他所耕作的历山之地,家家学会谦恭,没有了土地纠纷;在他渔猎的雷泽湖畔,人人学会礼让,纷纷把好的位置让给老人。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时间,就有很多人来此定居;两年时间,变成了村镇;三年时间,成为大城邑。

    这正如《大学》中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

    后来,尧帝把王位放心地让给了舜。娥皇做了王后,女英做了王妃。而她们服侍和照顾瞽叟和象,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皇英姐妹这种谦虚谨慎、恭敬勤俭和尽守本分的举动,也成了天下女性学习的良好典范。

    可见,女性的伟大,在于她拥有大地般的慈爱容忍和孕育万物的胸怀。若天下女子,都能够用真诚心来感受家人的需要,做到孝敬父母,协助丈夫和教育子女,这样不仅会成就自己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而且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未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则又是对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更大贡献。

    人类历史的延续正是靠社会人才的代代承传,才能绵延不绝。而一个女子在家庭中所能付出的这一切,也正是使家族世代兴旺、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础保证,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女性对家庭和社会贡献的深入思考。

4、八德之《女德篇》(12孝)---屠女守坟 

4、八德之《女德篇》(12孝)---屠女守坟  

    诗曰:屠女葬亲,孝感山神。治病皆愈,守墓终身。

  南齐时候,有个姓屠的女孩,她的父亲双眼瞎了,母亲长年有病,这样穷困潦倒的一家,自然受到了势利乡邻的鄙视。为让父母心情好受些,屠女姑娘便将全家迁移到了更远些的地方,而自己则白天打柴晚上纺织,尽最大能力好好地供养着残疾的双亲。后来父母都死了,她无力请人帮忙下葬,便自己亲自掘泥土挖坟墓葬了父母,那高高的坟头,都是她柔弱的双肩一担土一担泥挑来堆成的。在她堆坟头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半空中有个声音对她说:“你真是个有孝行的姑娘!山神愿意给你一点帮助,你从今以后可以为人治病了,你会有大富贵的。”屠女只以为这声音是妖魔,根本不敢真给人看病,她自己也反而病倒了。过了些时,她的邻居有个人中了溪河里一种小虫子的毒,屠女决定试一试替他看病开药。果然,那人服了她的药,很快毒就散尽病也好了。

  于是,她的声名便被传开,她也真开始为人治病抓药了。让她看过病的,没有不治愈的。这样,屠女名声一日比一日响亮,她的生活也日渐富足起来。而这时,那些当初鄙夷他们家的人,也反倒都争相着来提亲了。屠女却看淡世相人情,立志不嫁,只一心一意为父母守坟尽孝去了。

5、八德之《女德篇》(12孝)---崔唐乳姑 

5、八德之《女德篇》(12孝)---崔唐乳姑  

     诗曰: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寿终,称妇贤德。

  唐朝有个山南西道节度使名叫崔管,是河北博陵人。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脱落了,不能吃饭。崔管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头,洗好了手,到堂前拜见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吃着自己的奶。日复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长孙夫人虽然没有牙齿,不能够吃饭,可是好多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康健。有一天,长孙夫人忽然生起病来,于是家里老的、小的都走到她的房里面去探望她,她就对大家说:“媳妇对我这么孝顺,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她的恩德,但愿子子孙孙的媳妇,个个像我媳妇一样的孝敬长辈,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后来,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书、做州郡官的有好几十个人,论起天下做官的人家来,总要首屈一指地推尊崔家。

6、八德之《女德篇》(12孝)---邹媖引过 

6、八德之《女德篇》(12孝)---邹媖引过  

    诗曰:宋有邹媖,引过护嫂,四子登科,富贵寿考。

    宋朝时候有个女子名叫邹媖,她有一个哥哥,是前母生的。哥哥娶了荆氏做妻子,邹媖的母亲经常虐待荆氏,邹媖便每次都护着嫂嫂荆氏。后来邹媖也嫁人了,里里外外都很贤德和气,大家都对她称赞有加。一次,邹媖抱着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回娘家来,她的嫂嫂荆氏抱了孩子在床上玩,没承想,也不知怎么搞的,那孩子掉到床边的火塘里,烧烂了额头,很快就死了。邹媖的母亲大怒,本来平时就对荆氏不好,这下还不得把她杀了。这个邹媖,很快便想到了嫂嫂的处境,便忍着悲痛,对自己母亲说:“是女儿自己抱了孩子到嫂嫂屋里玩的,这事与嫂嫂无关,嫂嫂完全是不知情的。”而做嫂嫂的荆氏,听到小姑子邹媖这样说,更加悲伤,觉得太对不住邹媖,便绝食以表后悔。邹媖又走到嫂嫂屋里,强忍着伤心和眼泪,说:“孩子既然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嫂嫂要爱惜身体。这孩子,我几天前就梦见他要死的,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于是,她一定要嫂嫂吃饭,嫂嫂最终也听了她的话。

    后来,这个贤德的邹媖,很快就连着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四个都中了进士,她本人也平安活到九十三岁才去世。有人说,这是老天回报善人邹媖呢,让她多寿多福多贵子。

7、八德之《女德篇》(12孝)---菊花无怨 

7、八德之《女德篇》(12孝)---菊花无怨  

      诗曰:菊花被鬻,遇父得归,劝留后母,孝养无违。

    宋朝张菊花,在她七岁的时候被后母偷偷地卖到范尚书的家里,又骗着张菊花的父亲说:“女儿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她父亲听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双眼都哭瞎了。过了几年,张菊花和她的父亲恰巧在别人家里碰见,父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菊花辞别了主人,跟着父亲回家了。她父亲要把后母赶出去,张菊花说:“我没有母亲这一番行为,便不能跨进富贵人家去的,这样说来,母亲是对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况且我回来了,母亲就去了,我怎么可以安心呢?”于是父亲也就罢了。父亲年老了没有儿子,家境又穷,死了以后,张菊花侍奉后母,非常孝顺。后来后母不能行动了,张菊花背着她行走。等到后母死了,张菊花就在富人的家里做工,她又忠心又勤劳、又和气又俭省,样样都做得很好。

8、八德之《女德篇》(12孝)---郑杨求杏 

8、八德之《女德篇》(12孝)---郑杨求杏  

     诗曰:杨氏访杏,易服改容,得愈姑病,又获金龙。

    唐朝有个叫郑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是个贤德的好女人。杨氏的婆婆病了,有人告诉他们吃杏仁可以医治老人家的病。杨氏便对自己丈夫说:“这时节哪里有杏卖呢?要得到杏,只好到各处去找寻求访了,那么你就在家做工种田好好侍奉母亲,我则去各处打听打听吧。”于是杨氏便换上了男子的衣服,踏踏实实到邻县打听去了。走到一处地方,一眼见到路旁的烂草污泥里竟有一颗杏子,杨氏找寻多日也不见杏,于是这一颗杏也就被她如获至宝般捡了起来,洗净后就带回家给婆婆吃了,婆婆吃了杏仁后病也一日比一日好了。但忽然有一天,天上风声雷声大作,杨氏以为是自己在烂草污泥里捡起杏子给婆婆吃,如此不敬不孝的行为惹怒了天雷,想到自己不孝敬之人是该遭天神惩罚的,她便向婆婆告别,走到天井里,伸开双臂,闭上眼睛,接受天雷的劈打。但没承想,她只觉两臂重重的,风雨雷电很快也止息,等她睁开眼一看,手臂上重重的东西,原来是缠绕着的两条几尺长的金龙啊!杨氏将这金龙换了钱,从此家里也变得很殷实了。

    若有孝心,则不但不会遭报应,更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会发生。烂草污泥中的杏,想来也是老天爷的赏赐吧,否则早该腐败。孝感真是可以应天啊!

9、八德之《女德篇》(12孝)---妙真祝寿 

9、八德之《女德篇》(12孝)---妙真祝寿  

    诗曰:元葛妙真,持斋守贞,终身养母,戒杀长生。

    元朝有个孝女,姓葛名妙真,九岁时候,听算命先生说她的母亲只能活到五十岁。葛妙真心里很忧愁,就祈告天上的神明,愿自己吃长素,不出嫁,并且天天念观音经,以求延长母亲的寿命,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进家门,只用腌肉去供养母亲。又把做针线活所多余来的钱,买了动物去放生,劝亲戚邻舍少杀生命,勿可淹死女婴(当时因重男轻女而有溺杀女婴的恶习)。有时候,看见有小孩子捉鸟的、钓鱼的,葛妙真一定劝小孩子的爹娘警诫他。久而久之,亲戚邻居都受了至诚的感化,所救活的动物性命不知有多少!后来她的母亲一直活到八十一岁,这不能不说是葛妙真戒杀放生,至孝动天的结果。

10、八德之《女德篇》(12孝)---赵妇感火 

10、八德之《女德篇》(12孝)---赵妇感火  

    诗曰:赵妇姑老,鬻子买棺,邻火大泣,孝感平安。

    元朝有个姓赵的孝顺媳妇,是湖北应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故了,家里很穷苦,她就出去给人家帮工,赚些钱来,养活婆婆。有了好吃的东西,她一定带回家来给婆婆吃,自己则吃粗茶淡饭。她又想到婆婆年纪老了,假使有个不测,家里穷苦,又哪里去买棺木呢?于是她就卖掉了第二个儿子,用这个钱来买一口棺木,放在家里。有一天,邻居一不小心着了火,这时候风又很大,差不多就要烧着她家了,她赶紧扶着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不动,她就大哭着说:“可怜我卖去了儿子,才买来的棺木,哪一位帮着我抬出来啊?”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间,天上的风转了方向,于是赵家才得以保全。

 11、八德之《女德篇》(12孝)---吴冯感化

11、八德之《女德篇》(12孝)---吴冯感化  

     诗曰:吴妇冯氏,继姑虐之,顺受化娣,姑悟而慈。

    明朝吴子桂的妻子冯氏,家里很贫穷,她非常勤俭地奉养尊亲,她的晚婆张氏,常常辱骂她,可是冯氏依然很和气地听受骂声,一点没有怨恨。四邻妇女,要结伴来劝解她的婆婆,冯氏阻止她们说:“婆婆之所以骂我,是因为我不能够顺婆婆的意思,现在你们倘若来劝解,那就是说婆婆有过错,我就免不了要犯不孝的大罪名了。”吴子桂有两个弟弟,都已娶妻,婆婆也虐待她们,那两个媳妇就生了上吊寻死的念头,冯氏委婉曲折地劝解了一番,打消了她们的念头,并且受了冯氏的感化,也格外谨守妇道,婆婆因此也渐渐悔悟了。那两个媳妇,因为冯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她当作母亲一样看待。

12、八德之《女德篇》(12孝)---刘女代耕 

12、八德之《女德篇》(12孝)---刘女代耕  

    诗曰:刘玉二女,父嗟无子,终养代耕,承欢菽水。

    明朝河南汝阳刘氏一家,有两位孝女,她们的父亲名叫刘玉,生了七个女儿,可是没有儿子,家境很贫苦,靠种田为生。有一次,刘玉站在田里的土堆上面,叹息着说:“我只生女儿不生男子,使我老是这样扶着犁头,没有休息的时候。”他的话被第四、第六两个女儿听见了,很心痛年老的父亲。于是两个人立了愿,终身不嫁,也穿起了短衣天天到田里代父亲去耕种,以博老父的欢心。等到父母先后去世以后,没有能力去安葬,她们就把住屋改做了坟,并且天天早晚像父母生前一样地问安。

    隆庆四年(公元 1570年),督学副使杨俊民,知府史桂芳,亲自到了她们的家里去问候她们,这时候两位孝女都已六十多岁了。

   【注释】承欢菽(sh ū)水: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意思是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