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意”与“力”

 tjboyue 2015-06-16
转载自剑客
谈“意”与“力”在拳术的练习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意不用力”,六合之一也是讲意与力合。意与力是什么,在武术的练习、运用中又是代表着什么,其中的意义何在,我想就这些谈一些看法。
“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是这样解释的:1、意:心愿,愿望;2、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3、意志:决定达到某种目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力”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力”是这样解释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对于武术来讲,人们对他的研究、练习、掌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方面,也就是说人体的大脑接收武术方面的知识,各种技击的方式方法。二是,人体四肢按照以上的知识、方式方法进行运行,以此来达到武术的要求,完成技击达到人思想中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从以上就可以看到,在武术中,“意”是表现为技击在人体大脑中的想法与心愿;“力”是表现为人体四肢按照技击的要求,进行运动达到技击目标的实际体现。就两者的关系来讲我认为可以用现代哲学的观点划分,“意”是意识,是精神方面的;“力”是存在,是物质方面的。其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是: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武术中就是:“力”决定“意”,“意”反作用于“力”;也就是说,“力”这种人体四肢运行运动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意”人的头脑中技击愿望是否能够实现;“意”人的头脑中技击愿望又反作用于“力”这种人体四肢运行运动方式方法。
对于一个习武者或者说武术研究爱好者,认识和搞清楚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由大脑接收关于武术技击的动作要领,由大脑指挥人体四肢进行动作,完成技击,这样看似大脑也就是意识在起着决定作用。其实这样的只能够完成一些最简单的技击,例如用拳头击打对方,或者用脚踢对方,这些动作有些就是人体的一种本能性反映。要做到武术中所要求的,人体要按照武术要领反复进行人体四肢的各种运行方式方法的练习,只有人体四肢对于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达到了运用自如,人的大脑中的关于武术技击的要求才能够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意与力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够完成武术所要求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人体四肢运行方式方法,决定着人意识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达到这种到达目标的程度,人体四肢运行方式方法不对或者达不到大脑中想要求的,思想中技击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人们有着很多语言方式表达这样的状况,力不从心,眼高手低等等。尤其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手段相当发达,获取信息的手段多种多样。中华武术中有着很多流传下来的武术理论,各种拳术的拳谱、秘籍等等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不论是那门那派的功夫,或者是这个门派的演绎方式方法打开网络全部可以尽收眼底。有很多武术爱好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学习中华武术。师傅有句经常教导弟子的名言叫做“一看就会、三年不对”,师傅一讲,弟子们就会说知道了会做了,到了动作练习,看似简单的手、脚动作比划,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甚至一年两年就是不行,达不到拳术中要求的“劲”(在上篇文章中专门讲述了“劲”),什么原因,就是这个拳术人体四肢运行的方式方法不对,就是这个拳术人体运行这种客观规律没有被人们认识和真正掌握,就是“意”与“力”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