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安橋8898 2015-06-17

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抗战初期,轮船招商局(长航集团的前身,简称招商局)在西迁途中,于三峡一带历尽艰险,终于成功试航峡江,将众多的大江轮撤入四川,保存了航运实力,为抗战运输作出了卓越贡献。

 

抗战开始前,招商局是我国最大航运企业,拥有众多大型江海轮船,总吨位约8万余吨。

19377月至1939年初,是中华民族抗战最危急的时期,也是招商局历史上最悲壮的时期。为阻挡日军进攻,政府采取消极防御的军事策略,征用招商局与其他船商的轮船沉船阻敌,以此拖延日军进攻时间。招商局被征用轮船、驳船、囤船的船员们深明大义,勇于牺牲,在各港口与要塞沉船24艘。沉没的大船占招商局江海轮船总吨位的40%,损失惨重!

尽管招商局损失很大,但它依然担承着西迁运输的重任。193711月底,国民政府准备迁都重庆,他们日以继夜,将大量人员与兵工器材转运到了宜昌,与其他船商共同完成了从上海、南京、武汉向宜昌撤退人员与器材的任务。

招商局是国营企业,所有江海轮船都是国家财产,绝不能留下资敌。交通部次长卢作孚在宜昌两次电告交通部长张嘉璈“各华商江海轮船较大,无法驶往川江者已到最后关头……在保证不为敌用之条件下,准予转籍或另谋保存方法,免遭毁灭,为敌掳获。”

大海轮暂避香港,大江轮西迁宜昌——是抗战初期招商局对仅存的大江海轮保护措施。随着战火一步步向长江中上游移动,集中于宜昌的招商局江轮与部分海轮,往往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这些大轮船除了撤入四川,别无出路。

 

1938年底,为保证招商局的一些大型江轮安全撤退入川,招商局与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运营的其他航商共同组成了“试航长江上游委员会”,时任长江航业联合管理处处长沈仲毅兼主任委员。沈仲毅派人对川江航道及各船技术性能进行了全面调查,肯定了江轮行驶川江的可能性,并拟订出大轮入川方案。这个计划报呈交通部,得到批准。

这里先介绍一下沈仲毅,因为后面大江轮撤退入川,他是主要指挥者。沈仲毅,浙江宁波人,早年就读上海南洋公学堂。1928年招商局收归国营,他被任命为上海分局兼上海轮船同业公会主席。19371月,被交通部任命为招商局常务副总经理兼长江业务管理处处长,指挥所有江海轮船。19385月,武汉告急,交通部委任他为长江航业联合办事处主任,统筹安排支前和后撤运输。此人性格温厚,责任心强,办事公正,敢于担当。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轮船招商局成立75周年,沈仲毅(右一)迎接佳宾参加鸡尾酒会

 

招商局大江轮准备撤退进入峡江前,遭到日寇飞机轰炸,损失不小。

193810月,《大公报》报馆全体人员带着印刷机械与纸张乘招商局“江华”轮西迁,行至宜昌遭日机轰炸,搁浅于宜昌下游。经过抢救,“江华”轮抵达宜昌港。

武汉沦陷前一天,招商局“江兴”轮由宜赴汉装载船运总司令部与抢运民工5000多人,离开汉口码头准备回宜昌。行驶3小时后,“江兴”轮突然接到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急电,要它返回汉口日租界拖运6门高射炮和500箱弹药。“江兴”轮转舵返回,将高射炮与弹药装船再向宜昌驶去。船到新泽口,遭遇6架日机轮番轰炸,“江兴”轮当即被炸沉,全船仅84人生还。

除了撤退香港与敌机炸沉的轮船,最终从宜昌准备撤退进川的招商局江海轮20艘,总吨位25744吨。这20艘船舶是:

海瑞、海祥2艘小型海轮,每艘吨位1850吨左右。

江安、江顺、江新、江华、江建、江汉大型江轮,每艘吨位3000吨以上。

澄平、利济、江兴、景德、镇江、恒吉、恒通、安宁、骏发、利源、河宽、飞龙中小型船舶,每艘吨位在200500吨之间。

江大、快利等数艘原行驶川江的轮船未计算入内。

进入峡江最困难的船只是2艘海轮与六大江轮。2艘小型海轮的吨位相对于普通江轮不算大(“海祥”1850吨,“海瑞”1852吨),但由于它们设计结构与江轮不同,马力小,吃水深度比江轮大。因此,这两艘海轮撤退入川比江轮困难大得多。这六大江轮的主要特点是船体大,各船吨位如下:

江顺     4327

江安     4327

江新     3372

江华     3692

江汉     3588

江建     2770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顺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安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新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华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汉轮(原日清汽船会社“岳阳丸”)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建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快利轮( 194097被日机炸沉于秭归幺姑沱)

 

六大江轮的长度是100或接近100,吃水深度均在4左右,在峡江内行驶就像“巨无霸”。打个比方,枯水季节,三峡内许多江段只有5070宽(巫峡上口的扇子碛,枯水航道最窄时宽度仅50),如果把招商局这些大江轮横在江面上,只要斜着停放,就相当于“渡江铁桥”!

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江轮均无峡江行驶的经历。招商局“江顺”“江安”吨位同在4327吨,载重量与吃水均居招商局其他轮船之首。二轮为沪-汉航线设计,在战前只开上海至汉口航班,从未走过汉口以上航线。抗战爆发后,招商局曾用20多天时间对汉-宜航道进行过调查,19371222,两轮在“利济”轮护送下,首航汉口-宜昌,于5天后安全抵达宜昌。4000吨以上级大轮,枯水季节能够上溯到宜昌,在当时已属创举,曾获得招商局表扬。至于从宜昌入峡进川江,这些大轮船皆未尝试过。

长江三峡三大险滩空舲滩(即崆岭滩)、青滩、泄滩,水速常在每小时1213海里(即67/秒)。在这种流速中行船,大江轮的马力就差得太远。至于其它大小险滩,礁石密布,滩大流急,更是令这些大江轮望而生畏。按卢作孚等人的意见,大江轮只宜驶到泄滩下的庙河即可避险,不宜再上行。

沈仲毅选中试航峡江的领航大江轮是“江顺”号。“江顺”吨位大,如果该轮能够试航成功,其他船舶应该不成问题。

试航前,交通部航政局让“江顺”从宜昌上溯开到南沱,看看大江轮峡江航行是否可能。试验之后,负责试验的航政宜办主任曾白光向卢作孚等交通部领导汇报“马力尚足,舵也灵活,但南沱以下究系平水,如上险滩有无把握,似不放心……如因避险入川,就驶到泄滩以下,暂行停泊,亦当勉力为之,不敢负绝对安全责任。”交通部部长张嘉璈指示:“慎选领江,设法入川。”他的意思很明确,战事发展不可预计,大江轮不能留在宜昌资敌,必须想方设法将全部大江轮撤退到四川去。要把众多的大江轮开进峡江,需要指挥行船且有丰富经验的领江。沈仲毅向民生公司求援,希望民生公司能派出一名领江,此领江作为大江轮进入川江的领航者,既要熟悉大江轮的结构,也要熟悉川江航道。民生公司管理层经研究,决定委派以前在大江轮上工作过的皮光福作为领江。皮光福接到指派后,立即从重庆总部飞抵宜昌。沈仲毅自己还雇请了两组领江,准备跟在领航船的后面。

 

19381113清晨,“江顺”从宜昌启航,上午1050分安全抵达庙河,途中航行了4个小时。紧接着,“江安”“江新”“江华”3轮在3天之内陆续上驶,“江汉”(原日清公司“岳阳丸”)也接踵而至。“海祥”、“海瑞”2轮则驶往距宜昌上游黄猫峡内平善坝停泊,以避空袭。

5艘江轮停在庙河,目标很大,并且江水经常涨落,锚位不易固定。见此情况,招商局从民生公司请来的领江皮光福建议江轮继续上行。该局经过详细调查,也认为庙河以上可以行驶大轮,遂向民生公司再次商借经验丰富的船长、领江,由他们帮忙驾驶大江轮继续向上航行。

193812月间,“江顺”“江安”“江新”“江华”“江汉”与随后赶来的“江建”六大江轮离开庙河,向上游出发。这六大江轮虽然马力不小,但体积庞大,在峡江狭窄的航道中显得十分笨拙。船过空舲滩,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拼搏,总算勉强上滩。过青滩时,青滩已经建立了绞滩站,刚安装蒸汽绞机功率比较大,最高可绞3000吨的船只上滩。虽然青滩站绞“江顺”“江安”时超负荷运转,有点吃力,但二轮总算挣扎着上了滩。其余几只江轮上滩绞滩,自然容易多了。

船到泄滩,大江轮遇险了。

泄滩是峡江中著名险滩之一,洪水期间滩险最大。目前尚值12月间,泄滩理应水势稍缓。但是,当时泄滩还没建立绞滩站,只有人力绞滩。当大江轮一行到泄滩下时,按事先约定,“江顺”轮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当接到岸上递过来的绞缆固定好后,“江顺”开足马力,向滩上冲去。庞大的“江顺”在江心全力冲滩,滩头人力绞机与船头绞缆机合力对绞。不料,竟一连绞断了33寸粗的钢丝缆绳!钢缆断开时,江水巨大冲击力将“江顺”轮冲得后退。104长的大轮无法转身,眼看后退的“江顺”将要与后面江轮发生碰撞!幸亏“江顺”船上老领江、船长、舵手都有处理险情的丰富经验,他们一边加大马力向上冲,减慢后退的速度,一边指示下游的船只紧急避让。当“江顺”退到水势稍缓处,船长指挥着慢慢地倒车,“江顺”终于退出危险滩头。反复尝试后,众江轮依然无可奈何且无计可施。招商局领导为安全起见,建议全部江轮暂停泄滩下,想办法在泄滩设立机器绞滩,帮助大江轮上滩。他们的建议获得运输司令部同意后,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绞滩委员会。招商局立即借给该会6桶钢缆、锅炉、滑车绞辘等多种绞滩设施。并在原绞桩600远的地方建起一根约有1丈多粗的钢筋水泥柱,配上3组滑轮,然后用4根各长380的钢缆连接起来。

几天之后,泄滩新的绞滩设备安装完毕。考虑到新设备把握不大,先把吨位较小的江轮用来试验。1939年元月2日,一直跟在大江轮后面的招商局“利济”“利源”“河宽”“骏发”“恒吉”“恒通”与其他轮船公司的11艘小船,顺利绞上了滩。大江轮中,先用“江新”轮做试验。借助这种绞滩工具之力,“江新”轮于1939年元月11日清晨通过泄滩,当天就抵达了巴东。随后,“江华”“江汉”2轮也顺利上滩。因是枯水季节,水流急、航道窄,为避免危险,吨位最大的“江顺”“江安”暂未过滩,仍旧停在泄滩下。“江建”轮因故被军事当局扣留在宜昌。

“江新”“江华”“江汉”3轮停泊巴东,目标太大。巴东县政府担心这三个庞然大物会引来敌机的轰炸,祸及巴东县城的老百姓。于是,政府出面知会招商局,希望三艘大江轮继续上行。25,“江新”先出发,26,“江汉”随后出发,先后抵达奉节。28,“江华”移泊巫山。621,“江新”“江汉”“江华”驶达万县。

此时,万县至重庆间的水路,以丰都县东部的蚕背梁和观音滩两段最为险要。蚕背梁因江心高高突起一道石梁,形如蚕的背脊而得名。此石梁把江水分成左右两漕,右漕为主航道。当左漕水位39米时,右漕有一股江水从蚕背梁流向左漕。在右漕行驶的船只在这股水流的冲击下会从蚕背滑向左漕,过往船舶常常触礁沉没。观音滩在蚕背梁的上游不远处,江心巨石形成一个大石盘,盘上乱石耸立,水流奔腾。此二滩都很凶险,名扬川江。

“江新”“江汉”“江华”三大江轮在蚕背梁下游,停泊观望,不敢上前。招商局派技术人员勘察,指示“江新”等轮可以在水位相宜时通过。三大江轮返回万县停泊,等候适宜水位。过了几天,“江新”从万县开航,顺利通过蚕背梁与观音滩,于629安全抵达重庆唐家沱(从宜昌启航至此,已历7个半月)。84,“江汉”、“江华”也安全过滩到达重庆。经过修整,招商局率先抵达重庆的三大江轮“江新”“江华”“江汉”,在川江上开始往返运送从宜昌撤退的军工物资。

19394月下旬,泄滩绞滩委员会完成设备的技术改造,增强了机械绞力,终于把“江安”“江顺”绞上了泄滩。“江安”“江顺”通过后面的险滩时,以安全为主,能行则行,不能行则停。走走停停,分段上移,终于在1012,“江安”“江顺”安全抵达重庆,与其它3大江轮会师。

1938年底就撤入黄猫峡的“海瑞”“海祥”两艘海轮,本想溯流而上,由于莲沱水田角滩势较大,礁石多,未敢继续上行,于时泊船于莲沱下首北岸边。除少数船员守船外,大部分船员撤到了庙河,准备滩势较缓时再继续把船开到重庆。宜昌沦陷后,日机进入峡江疯狂轰炸,又逢江水猛涨,“海瑞”轮缆绳突然断裂,锚链也随之崩断,船体随流漂下。当“海瑞”漂到平善坝时,眼看要到敌战区了,船员们纷纷弃船跳水游向岸边。空船一直向下漂,出南津关后被日军发现。起初日军以为是中国军队反攻,开炮轰击“海瑞”,却不见“海瑞”还击。“海瑞”无法停下来,一直漂到下游葛洲坝洲头搁浅横在江面上。日军派人上船检查,才知道是艘空船。此船最后如何处置,不详。

“海祥”轮虽然断断续续上行到了秭归,1941813被日寇炸沉于秭归石门,舱面全部被焚毁。

19404月扣留在宜昌的“江建”轮被军事当局放归后,驶抵青滩。后来,“江建”轮因故停泊巴东台子湾。同年93日,日寇飞机来袭,“江建”被炸毁,船员死亡1人。“江建”船体缓慢下沉,12日全船沉没。直到19437月,招商局组织人将其打捞出水,随后修复。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巴东台子湾,被日机炸毁的“江建”轮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江建”轮打捞出水后正进行扶正
梦回三峡:招商局峡江大撤退

巴东台子湾,打捞扶正后的“江建”轮早已面目全非 

193811131939年底,招商局众多江轮从宜昌试航峡江,分段上移,历经艰险,虽受损失,但终于胜利撤退进入四川。《四川内河航运史》记载,最后西迁撤入川江的招商局江海轮船共18艘,总吨位23842吨。

“江新”“江汉”等大江轮驶上重庆后,经过修整,在川江上往返运送军用物资。偌大的江轮在川江里上下驰骋,实在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招商局众多船只入川后, 在宜宾、万县设立了分局,在巴东、三斗坪、泸县设立了办事处。招商局还开辟了泸州-万县,重庆-巴东军用专线,转运美国由印度运来的作战物资。招商局与民生公司合办川湘水陆联运,确保了川湘抗战时期的交通运输。

 

4000多吨的大江轮当时能溯江而上重庆,是历史奇迹!

招商局众多大江海轮撤退进入川江,最大限度避免国家损失,保存了航运实力,而且还为川江抗战运输,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壮举,当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