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航运百年根脉———招商局长江记忆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4-05

                                                        邹光明
        招商局作为我国近代民族航运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家轮运公司,1872年12月26日设立不久后就将长江运输置于首要地位。
         1873年1月17日,招商局在组建了上海总局后,陆续设立镇江、九江、汉口等沿江各分局。7月,附局轮船“永宁号”从上海开航镇、浔、汉三埠,此系中国商轮行驶长江航线第一船,其意义影响深远。尔后附局轮船“洞庭号”亦投入长江航线运输,转运川、汉、津、粤等地货物。同年又在南京等沿江各埠设棚厂,以接送乘客。1876年,招商局又租借和购入“汉广”、“江宽”、“江永”等轮,加强了长江航线运力。
         1877年1月,招商局以222万银两购并旗昌公司全部航产,计有各种船舶25艘和江海各埠码头、趸船、仓库等。这样,招商局骤增江轮9艘,及沿江大量港埠设施。3月2日,《申报》就此发表热情洋溢的评论:“从此中国涉江浮海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
           1878年4月,招商局着手经营汉宜航线,派“江通”轮首航宜昌。5月初,“江平”、“江孚”、“江源”轮相继行驶汉宜航线,同时设宜昌分局。接着在宜昌朱家巷兴建码头、仓库设施,后又派“利川”轮常年航行汉宜、汉沙航线。1877年至1878年在芜湖驿前铺、鸡窝街共购入基地13块,建货栈3座,并设置趸船。1883年设芜湖分局。这一年,共配置江轮6艘,其中,“江宽”、“江永”、“江孚”、“江表”、“江裕”走沪汉航线,“江通”仍驶汉宜航线。



                           50年代招商局货轮在川江运输,图中正经过神女峰河段。邹光明提供

    19世纪90年代初,招商局开始经营川江航运业务。自1890年《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将重庆辟为商埠后,英、美商人纷纷雇用华商木船经营川江业务。招商局当即采取措施,将业务触角伸向重庆。1891年9月,应川东兵备道之邀,招商局宜昌分局派员前往重庆察看商情。1892年招商局租雇民船行驶川江航线。1893年春,正式设立重庆分局。此后,招商局在川江的业务发展迅速,1894年进、出川船只分别达231艘5946总吨和330艘5621总吨,均比1892年有较大增长。之后,招商局拖轮、客货轮陆续进入万州、涪陵、重庆、泸州、宜宾。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招商局已建成一支蔚为壮观的商业船队,拥有各类船舶84艘8.6万总吨,其中江海大轮29艘7万总吨。在长江营运的中外六大公司中,招商局上、下水营业额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船舶总吨位分别相当于两家最大民营航运企业政记轮船公司、三北公司的2.1倍和2.7倍,或相当于中威、华新、鸿安、民生等公司的6倍至9.5倍,招商局成为民族航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为阻挡日舰溯江而上,8月12日,招商局以“新铭”等7轮在江阴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8月13日,又以“海晏”轮在上海十六铺沉船御敌,然后继以“新江天”轮沉船御敌。
          1937年9月,招商局、三北、民生等航运企业在南京成立内河航业联合办事处,疏运上海物资,统一办理军公运输、客货运输事宜。
           1938年7月,日军继续溯江而上,准备围攻武汉,抢运战略物资保卫武汉已成当务之急,各公私轮船公司均派轮投入撤退抢运。其中,招商局以长江中下游运输为主,民生公司以川江运输为主。仅招商局在这段时间内就抢运军民94万人次,军公物资、商货47万吨。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寇继续沿江西侵,宜昌岌岌可危。堆积在宜昌码头的军用器材、航空油料等军公物资共约20万吨。招商局、民生公司、三北公司等航运企业在40天内就将大部分军公物资抢运入川,创造出中国战时交通史上的奇迹,大大减轻了侵略战争带来的损失。
        “六大江轮入川”是抗日战争中招商局船员创造的又一奇迹。川江自古被称作天险,船家皆视为畏途。自川江行轮以来,仅有千吨级及以下中小轮船在这一区段营运,大轮则从未驶入川江。抗战爆发后,招商局为打通川江运输瓶颈,1938年11月13日,安排暂泊宜昌的六大江轮“江安”(4327吨)、“江顺”(4327吨)、“江华”(3693吨)、“江汉”(3322吨)、“江新”(3373吨)、“江建”(2770吨)奉命入川。各轮借助机器绞滩,经过近一年(1938年11月13日至1939年10月12日)的艰难航行,终于相继抵达重庆。这一壮举立即震惊中外,被传为佳话。



                                     1950年,招商局7艘华字登陆艇在川江抢运华东粮食和成渝铁路物资,图为其中之一的华214艇。邹光明



        1945年9月25日至27日,抗战胜利之初,在国家急需恢复长江航线时,招商局“江汉”、“江顺”两轮从重庆分别驶往汉口、南京。
         1950年3月12日,政务院规定交通部下设航务总局及国营轮船公司,并设立长江区航务局。4月10日,长江区航务局成立(始称长航)。10月12日,奉交通部通知,长江区航务局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长江上的国营航运,基本上是在原招商局在长江各地的分支机构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4月,招商局改称为国营轮船总公司。翌年2月1日,又易名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并由上海迁至北京与交通部航务总局合署办公。原招商局汉口分公司也于1951年2月1日起改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长江区公司,并与长江航务管理局合并办公。长江区公司下辖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长沙、沙市、宜昌、万县、重庆各分公司及办事处。长江航务管理局又改称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长江区航务局。
      1951年9月,交通部撤销航务总局和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轮船总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也同时撤销。长江区公司撤销后,其业务、资产、人员合并于长江区航务局,再次更名为长江航务管理局。
         建国初期,长江船舶运输能力的公私比重不平衡,在重庆地区犹甚。重庆公营船舶占总吨位数的4%,私营船舶却占96%。重庆是西南的经济中心,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任务十分繁重。招商局为了壮大川江航线上的国营运力,装运成渝铁路建设物资、抢运粮食到华东、支援抗美援朝等,1950年又将7艘华字登陆艇投入川江货物运输,并投入川江上第一艘国营客货轮“江岳”轮,还将几艘旧兵舰加以改装驶入川江。其中,“江和”轮成为当时行驶川江最大的国营客货轮,使重庆分局的国营运力骤增加到8000吨。
       在壮大国营运输能力中,招商局对各地方国营运力的发展也给予积极支持。1950年仅汉口分公司移拨给湖南省内河航务局轮驳8艘,移拨给湖北省内河航务局轮驳16艘,移拨给江西省航业公司轮驳2艘。
       1975年秋,笔者从重庆河运学校毕业上“人民4号”(原招商局华字207艇)登陆艇时,一些招商局老船员给我讲,1950年时抢运粮食到华东,登陆艇下水载重量由以前装运500吨提高到713吨(而川江某老牌航运公司的登陆艇则由350吨增加到450吨,同样都是一样的登陆艇,招商局登陆艇载重量就多263吨,此事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史可佐证)。“江岳”轮由140吨提高到182吨,并缩短了1至3天左右的周期。当时川江航道是非常险恶的,超载是很危险并且是很吓人的。后来,长航重庆分局安全部门经过多次实践,规定登陆艇川江下水载重量最多只能装运600吨,上水载重量装运450吨。“人民4号”艇就是1950年招商局7艘华字登陆艇投入川江货物运输中的一艘,可见当时招商局华字207艇船员在抢运粮食到华东时的高度激情。
       1984年,长江航运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交通部长江轮船总公司,1991年更名为中国长江轮船总公司。1993年3月,以该公司为核心组建了中国长江航运集团,1996年核心企业更名为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原来长航和招商局的历史渊源相同,又同根同脉。至今,在中国长航集团退休人员管理部门中可以查到,有很大一部分年龄偏大的人员是原招商局人员。可以这样说,在50至60年代,中国长航集团传承发展了招商愿景和精神,而现在中国长航集团又回到了久以盼望的招商大家庭。
        今年是招商局成立145周年的日子,这个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和其它许多近代经济领域的企业,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发展关头都勇于担当,并发挥了独特的中坚作用和重要地位。
        走进新世纪,招商局集团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基于“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使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为了确保史实准确,本文参考了《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长江航运简史》、《招商局档案》、《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史》、《民生公司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