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报导出在酱油成分中发现致癌物质,引起关注,烹煮中华料理一定要使用浓、纯、香的酱油,才能增添风味,所以酱油是家家户户三餐必备,且消耗量非常大的调味料。是每天一定会吃到的重要调味料,在挑选上更要仔细挑选。 ◎如何简单辨识化学与传统酿造酱油? 1. 看价钱,酿造酱油单价较高,化学酱油较低。 ◎ 天然健康又安心的好酱油 酱油品质的优劣与原料、制造的方法有直接关系。现今诸多酱油为了大量生产、快速制造、降低成本,而开发新的方法—速酿法和混合法,必须加入大量化学调味料,品质低劣。而好酱油一定是酿造、长时发酵而成的。 ◎酱油种类: 1、传统酿造酱油 传统酿造酱油是将黑豆、黄豆……等原料洗涤蒸煮后,加入曲菌拌盐等过程,再放入大缸内,经过日晒发酵需要4至6个月以上的制造时间,就是所谓的“酿造酱油”。 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之氮元素的含量,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酱油等级也越高。 黑豆因其特殊荫酿方式通称“荫油”,或因古法陶缸酿造又称“壶底油”。是现今酱油中的极品,产量少价格较高。 2、化学酱油(胺基酸酱油) 3、化学酱油制法延伸下列两种酱油:速酿酱油、混合酱油 将酿造酱油与化学酱油混合,再进行发酵而成,可减少酿造时间。但是加入化学的成份,风味不佳,所以也必须添加化学调味料,以符合大众的口味。目前市面上这类酱油占有率不少。 从酱油的制造过程可知,同样名为酱油品质却千差万别。而讲究美食强调快速的现代人,享受的只是速成的美味,还得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比较了传统酿造酱油与现代化学酱油后,古人“依循自然法则,忠于原色原味”,不仅受用真实的“色香味”,也最符合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可能致癌的单氯丙二醇的传统酿造酱油,及不含防腐剂的酱油,是消费者较佳的选择。 ◎酱油中的致癌物 化学合成酱油中的“甲基咪唑”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可使食品呈黄棕色泽,其具有肾脏、肺脏、甲状腺、膀胱的致癌性,一般人只要吃下1/10一茶匙就很危险。另外,“单氯丙二醇”具有基因毒性,会造成细胞突变,恐造成男性不孕,并具有肝肾毒性。虽有致癌风险,仍属于不确定致癌物质。从超标量分析,一般人不太会摄取超过每天耐受值,不用太恐慌,不过仍然要注意是否有超标问题。 这2种化学物质都是酱油加工过程因油脂、糖化加热自然产生的衍生物,非人为刻意添加。而甲基咪唑(4-MEI)则是焦糖色素制程中所产生的衍生物,也可能是业者为替酱油增色,在炒糖色的加热过程中,因“梅纳反应”自然产生的物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