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大名鼎鼎的古书,都是冒名伪造的 |古典书城

 汉青的马甲 2015-06-17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献浩如烟海,除了良莠不齐,你可知里面还夹杂着大量伪书?所谓“伪书”,就是指那些虽然署有作者之名,却是他人冒名伪造的古代文献。也可以说,凡作者姓名或写作年代不可靠的古代文献,都可称之为伪书。需要说明的是:伪书虽伪,自有其文献价值,加以辨别后我们仍可取用其有价值的部分。


关于伪书出现的原因也是多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尚古观念。厚古薄今在中国千年不变,一些文人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产生影响,受到重视,常假托古人之名著书立说。这种风气秦汉时期尤其盛行,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献补亡。图书的保存在古代一直都是件大事,再加上多是孤本,战乱、火灾、禁书、焚书等无不造成典籍文献的大量损毁亡佚,这也给后世之人带来无限遗憾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常有寻求遗书之举。于是,便让某些投机之人钻了空子。如秦始皇焚书之后不久又经历楚汉战争,国家典藏的图书文献散亡殆尽。西汉建国时,朝廷藏书不足,便屡次下诏从民间求遗书,于是有人制作伪书欺世盗名,邀赏谋财。这也导致西汉成为中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学术相争。文人相轻,自古皆然,尤其是同时期才名相当的人。为了赶超对方,伪造古书便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事在战国百家争鸣便已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曹魏时期的王肃伪造《孔子家语》一事。当时,东汉末年的一代经学大师郑玄遍注儒家经典,成为不可逾越一座高峰。王肃对郑玄的观点不甚感冒又想要成一家之言,只能另辟蹊径,但由于缺乏有力的论据,便伪造出了一部《孔子家语》。


伪署作者。这类产生的原因多是有着不可明说的秘密。比如泄愤诽谤他人时,肯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比如写的比较烂或有伤风化或内容敏感的作品,多数也不加本名;等等。还有种是偷窃他人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也属此类。


好事妄为。谁也不能否认世间总是有一些个性比较独特的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纯粹是个人爱好,就是要造一些伪书出来,比如张湛造《列子》。杨慎写《杂事秘辛》时,也只是遣兴之作,谁知后世反以为真。而且,这种人在历史长河中,真不在少数。


总之,作伪的原因极为复杂,作伪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里也就说下大概。下面,咱们便一起来看看那些流传甚广的伪书。因为梁启超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已有比较详尽的讲述,以下内容古典君就偷下懒,直接摘录如下:



今将重要之伪书,已定案、未定案、全部伪、部分伪、人名伪、书名伪等,分别总括列表如下。所录限于汉以前书,或托名汉以前书者;其术数、方技等书,虽托名汉以前者,亦不录其未定案者间附鄙见。


(甲)全部伪 绝对决定者:(非常确定这本书是伪作)


《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问题起自宋代,到清初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这也是古代最大的伪书案)


《古文考经孔安国传》。伪撰人未定


《孔子家语》及《孔丛子》。乾隆中叶问题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阴符经》《六韬》。汉以后人伪撰


《鬻子》《关尹子》《子华子》《文子》《亢仓子》《鹖冠子》《鬼谷子》《于陵子》《尉缭子》。各书著录《汉书·艺文志》者已不可尽信,今本又非《汉志》之旧。大率晋至唐所陆续依托


《老子》的河上公注。晋以后人伪撰


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晋以后人伪撰



(乙)全部伪 大略决定者:基本确定这本书是伪作)


《周礼》。此书问题最大,从初出现到今日二千年,争论不决。据现在趋势,则不认为周公制作者居多。大概此趋势愈往后愈明了。应认为汉刘歆杂采战国政书附以己意伪撰


《孝经》。春秋时无“经”之名,大约汉人所撰,托诸孔子、曾子


《晏子春秋》。大约西汉人伪撰


《列子》。此问题发生不久,但多数学者已渐渐公认为晋张湛所伪撰


《吴子》《司马法》。大约西汉人伪撰


《毛诗序》。此亦宋以来宿题。撰人名氏拟议蜂起。今多数学者渐认为后汉卫宏撰,与孔子、子夏、毛公无涉



(丙)全部伪 否未决定者:(尚未确定这本书是伪作)


《尚书百篇序》。是否伏生、孔安国时已有,何人所作,完全未决


《古本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古本《纪年》之伪,不待言。但有人谓晋太康汲郡发冢事根本靠不住。如此则此两书纯属晋人伪撰。但我颇信其真


《逸周书》。有人指为伪,但清儒信为真者居多。我虽不认为周初书,但谓非汉以后人撰,其中或有一部分附益则不可知


《申子》《尸子》《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此五书已佚,今存者或不全,或由近人辑出,原书是否本人所作,抑秦汉以后人依托,问题未决



(丁)部分伪 绝对决定者:(完全确定这部分内容是伪作)


《老子》中“夫佳兵者不祥”一节。无旧注,是知后人加入


《墨子》中《亲士》《修身》《所染》三篇。后人采儒家言掩饰其书


《庄子》《外篇》《杂篇》之一部分。《内篇》为庄生自作,无同题;《外篇》则后人伪续者甚多;《杂篇》亦间有


《韩非子》中《初见秦篇》。由《战国策》混入


《史记》中记昭、宣、元、成以后之文句。褚少孙至刘歆等多人续入


《楚辞》中之屈原《大招》。汉人摹仿《招魂》而作



(戊)部分伪 未决定者:(尚未确定这部分内容是伪作)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之《虞夏书》。二十八篇为孔子时所有,盖无疑。但《虞夏书》是否为虞夏时书,则大有问题,恐是周初或春秋时人所依托


《左传》中释经语。今文学家不承认《左氏》为解释《春秋》之书,谓此部分皆汉人伪托


《论语》二十五篇中后五篇。有人谓汉张禹所窜乱


《史记》中一部分。有人谓刘歆窜改


《荀子》《韩非子》之各一部分。有人谓后人误编


《礼记》及《大戴礼记》之一部分。有人指为汉人伪撰。然两书本题“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其范围包及汉儒,有汉人作不能谓为作伪



(己)撰人名氏及时代错误者:


《易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相传为孔子作。有人攻其非。但原并未题为孔子作,不得遂为后人依托孔子


《仪礼》。相传为周公作,亦后人臆推。大抵应为西周末、春秋初之作


《尔雅》《小尔雅》。后人指为周公作,纯属臆推。大抵为西汉人最集训诂之书


《管子》《商君书》。《汉书·艺文志》题为管仲、商鞅作,乃汉人误推。大抵属战国末年法冢者流所编集


《孙子》十三篇。旧题孙武作,不可信。当是孙膑或战国末年人书


《尚书大传》。旧题伏生作,是否未定,总是西汉经生所著


《山海经》。或言大禹作,伯益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汉代相传一部古书


各种纬书。自《易乾凿度》以下二十余种,汉儒或指为孔子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战国末年传下来古代神话书


《周髀算经》。相传周公或商高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周末或汉初相传古算书


《素问》《难经》。相传黄帝、秦越人作,当然不可信。大约是秦汉间的医书


《越绝书》。旧题子贡作。据原书末篇叙词用隐语自著其名,已知作者为会稽袁康,后汉人


以上各书之真伪及年代,或属前代留下来的宿题,或属清儒发生的新题。清儒经三百年多少人研究讨论的结果,已经解决的十之三四,尚未解决的十之六七。但解决问题固然是学术上一种成绩,提出问题也算一种成绩。清儒在这部分所做的工作也算可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