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摘录)

 大山860 2015-06-17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摘录,本书丛原名《丹道科学》,请关注出版信息)

1、从生活中去悟道,从事物发展的变化中去悟道,从一切规律中去悟道,就像道化在身心上一样。与道浑同者,就是道的化象。德者,道之使者。以德帮助道去做奉献。德分多种层,人是用心境区分德。“德者同于德”,德是道的化象。以德去行善,以德去修身,是浑同于天地中的道德。天地之德是自然的化身。德深厚者是自然之德。用道去处事,用道去修身,用道去施德,生活中的一切都以道去施用,定能感受到道的快乐。道亦乐得之,比喻人的先天原性(元性)本是从道中而来,道是宗源之母。用道去生活,去对待万事万物,心中原性之道母信息也高兴,先天自然的自我因素也高兴。后天意识的配合用道,先天的意识积累道的精华,何不乐呢?心中有德,用德去处事,用德去帮助世人,反馈回来的是德的回报,心中的德性也高兴。行为同于德者,感觉到天地道中的德也高兴。因为德与德的物质能量能够相浑同在一起。“德亦乐得之”,说明以德办事,不断地在积累德,德性越来越深厚时,德的功能随之越来越大。用德行事,德亦高兴(德的信息物质)。

2、从养生的观念来论,后天时辰积累的学问太多,对先天时辰干扰而难得将意识进入道中。

3、自是者、自见者、自伐者、自矜者的精神与道相反,与道相反的是财物和名利的追求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表现就像有了多余的货物不施舍,而是以自我的夸耀来赞美自己的贪婪者一样。以修道的认识来论以上的行为,认为是修道中的累赘。修道讲究自然、诚实、谦虚、不彰,而自是、自见、自明、自伐、自彰、自矜正好与道的精神是相反向的。

4、人的功德来自于天地,来自于众人,来自于的道德的辅助。自是、自见、自伐、自矜的行为不显示,说明是真正有道德精神的人自然会得到道的帮助,使名誉兴旺。如果以功德自我显耀,正反映了以自我夺功名的私念,这种私念是恶的范畴,这样的行为得不到道的支持,而得到的是众人的厌恶。这是道罚人的一种现象。道是通过众人的意识来反映结果。修道的人因为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以道心而不处贪物之中,名誉之贪和物欲之贪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些现象对人的清静都不能带来好处。世人若不明白将自我的名利之心化解掉,浑浊之心将阻碍道知识的提高。短暂的荣誉和富贵反而使身体背上欲的累赘和包袱。上苍的慈悲,以博大的智慧力不断地通过事物的变化以及人心的变化结果点化世人明白道理。修道之人与世俗之人的追求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用道德精神潜移默化地在环境中帮助、点化和传播道。传道苦啊!天地不以苦为苦、道者不以苦为苦。修道者悟道、体道的过程虽是一种苦。但是,这种苦却充满着内心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