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孰为此者?

 见素抱朴780 2018-11-28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本章老子用狂风暴雨,不能持久的道理,说明;统治者如果施狂暴,那肯定也长不了。最好的治国方法,就是“无为”而治。即“希言”,少发号施令,不打扰百姓(《道德经》第十七章“悠兮,其贵言”),这才合乎自然,合乎“道”和“德”。如果失“道”又失“德”,就一定会面临失败的结局。

道德经(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孰为此者?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曾在《资治通鉴故事》看到本章的“译诗”很有意思,且与译文相似,特摘来分享:

发号施令尽量少,百姓安乐不受扰。理想国君应如此,合乎自然才最好。狂风难刮一早晨,暴雨不能整天浇。狂风暴雨哪里来?天地一手来制造。天地狂暴尚难久,人间狂暴长不了。按照“道”、“德”施政令,他和“道”、“德”同命运。失“道”失“德”胡乱来,他和失败就同在。谁能跟着“道”“德”走,“道”“德”和他交朋友。谁要失“道”又失“德”,失败和他手拉手。国君若是失民心,百姓对他就不信。

道德经(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孰为此者?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本章我们大可以可以和第二十二章作比较,老子重在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不良后果。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像“剩饭”、”肿块“一样,为有“道”之人所不齿。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赞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身子反而立不牢;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且落后。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应该叫做剩饭菜,又可叫它肿瘤块。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道德经(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孰为此者?

我们回顾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提到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文献参考——《资治通鉴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