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焱:向大白学习如何做父母(下)| 你伸出的双手,能让他成长为自己的英雄

 大漠胡杨968 2015-06-18

作者 | 荀焱

来源 | 《婚姻与家庭》


别闹,我就是个傲娇的微信君,这篇是接昨天《大白》的续集!

字那么多,那么长,为了你们,当然是要出2集啦~



向大白学习:爱的抱抱


大白是这样的→


大白最经典的动作就是那个熊抱,大大的,暖暖的,融化人心。

大白的抱抱是温柔的。当得知孩子受了“另一种伤”后,它立刻搜索解决方案,第一条就是拥抱,它马上从孩子身后抱紧他;当孩子全身湿透冰冷时,它再次搂紧他,把头低上去并加热自己的身体,吸引所有的小伙伴都靠拢过来。


大白的抱抱是护卫的。在危险面前,大白一次次地充当孩子的盾牌和缓冲软垫,在孩子坠落的惊悚一刻,它总是能及时从他背后翻转身体,面向孩子抱紧他,给他带来安全和保护,更带来力量和勇气。


照进现实


机器人应该是没有性别的,可是大白柔柔软软的身体和大大的拥抱充满母性的味道。当他用笨拙的身体紧紧把男孩搂入怀中,试图温暖他时,犹如一位保护孩子的母亲让人感动。同时,从象征意味上来说,面无表情,语音单调,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没电的时候如同喝醉的怪样,又有着滑稽老爹的经典造型。尤其大白是由“长兄如父”的哥哥制造,后来男孩对大白的改造,如同钢铁侠般的强硬外形赋予它最阳刚的姿态。

尽管大白的拥抱有温柔和护卫两种呈现,但网上总有人习惯于把大白叫做暖男,更偏向于将大白当作男性的角色。可以推测,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来自父亲的、充满温柔的拥抱是很匮乏的。事实上,这代表了很多人的真实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的拥抱确实是很难得的。婴儿时还可以,长大些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有多少父亲的胸膛能够给孩子靠一靠,甚至在这样的怀抱里安然入睡?因为男人还是不太习惯用这一表达爱意的方式,尤其像大白那样时间较长的拥抱。这个世界上,需要父亲拥抱的绝不止影片里的一个男孩,所有的孩子与父亲都渴望被温暖。你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在心灵成长课程中被强行要求“和自己家人拥抱”的男人们,无论多么严肃的外表都会被深深触动,说起感受无不是嘴唇颤抖,眼聚泪花。


大白的拥抱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在最被需要的时刻来临,这种最及时的温暖与支持可以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尤其是母亲,可能会常常亲亲抱抱。但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真正需要拥抱的时候,父母却往往做不到。常常会这样说:“这点事都做不成,你怎么这么笨!”当孩子伤心难过时,父母却说:“有什么好哭的,你这样以后还能成什么大事?”其实,父母不知道的是,那一刻,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只需要一个舒心可信赖的温柔窝,可以让他无所顾虑地深埋其中,抚平伤口,寻求力量,感受到爱的支持。


就像大白说的那样:“放心,你在我怀里,没有人可以欺负你,我会好好地保护你。”“相信我,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小心走散,我也会回来找你!”

拥抱看似简单,却有着很大的能量,因为它可以给孩子带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很好地传承。大白的拥抱治愈了男孩痛苦的内心,更激发孩子心中独立而坚强的能量。痛苦是自我纠结的结果,爱的体验让孩子与自我和解,用爱的眼睛去观照这个世界,去拥抱光明。男孩成长最直观的体现是对待家人的转变,从最初的被大白拥抱后不知所措,到主动和阿姨拥抱告别,甚至主动提出“阿姨,再抱一个!”原来,爱了还可以更爱。


越长大似乎越需要隐藏感情,其实是羞于表达。真正的成熟是学会珍惜爱,因为体会过痛的滋味,所以对一切更温柔。爱的抱抱,从父母做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学到更多,爱的抱抱也将不再匮乏。




向大白学习:爱的无条件


大白是这样的


大白从未对孩子的表现有过任何不满和抱怨。

为孩子做事,它不张扬,甚至为此负了伤也不会抱怨,即使在警局,也只是安静地、淡定地用小小透明胶贴补身上的一个个漏气孔;无论孩子在自己面前如何咆哮、踢打,它永远坚持拥抱着他,守候着他;生死关头,它毫不犹豫牺牲自己,拯救孩子的生命……

无论小男孩多么任性和执拗,大白所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和爱护,大白对小男孩的爱是无条件的。


照进现实


看了电影,很多人感慨:我们都需要一个大白,因为大白的爱才是真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心灵真正的滋养品,所以,影片中桀骜不驯的青春期叛逆小男生会最终被打动,激烈躁动的情绪被平复,尖锐仇恨的内心被软化。

无条件的爱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圆满,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要做到无条件的爱,需要释放掉自己对人所有的期望和你希望他们变成的样子,而还他们自己以本来面目。这意味着为人父母者,不再要求孩子看你的脸色,听你的安排,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来取悦你,或是要求孩子用爱来回应你。无条件的爱就是学习成为爱的源流,而不是等待别人成为爱的源流。

无条件的爱是听从孩子的召唤,一起爬入黑黑的床下,滚着灰尘,兴致勃勃地一起探险;是看着孩子试卷上大大的“×”,安静地用心思考他的思路到底在哪里转弯,并欣赏他也曾冥思苦想地努力;是听到孩子大喊“我讨厌你,妈妈”时,也能在心底坚定地认为:能说心里话不容易,这是孩子希望和我连接的方式,因为听到了孩子的期待,妈妈谢谢你的诚实和勇气;是在孩子远离时告诉他:“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幸福,相信你也能做到”…… 

如果此刻你在摇头,就需要想一想:现实中,你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吗?

的确,当危难临头必须选择时,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会像大白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拯救孩子。就像地震废墟中那些覆盖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躯体,那是一种本能。然而,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真相却是残酷的,“为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爱,99%以上是有条件的爱,而不是无条件的爱。”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不是机器人,充满电就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为人父母者更习惯带着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时辐射孩子,带着既定的思维模式随时评价孩子。父母恰恰由于自身的无力,最常期待的是孩子能无条件地理解自己,理解那些即使是自己都后悔的、伤害孩子的言行,是出于爱的名义。“我都是为了你”其实是一句谎言,是父母们不敢面对失败的自己。这并不是责备,因为给不了无条件的爱并不是父母的错。

每个顶着父母头衔的人内心都是多重角色,为人父母的同时也是儿女,是夫妻,有的时候更是一个叛逆的、会失控的小孩。由于自身缺乏控制,不安和恐惧时常如影随形,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最无法放下的就是忐忑的心:“孩子学习不好,我是不是个失败的妈妈?”“在幼儿园就这么内向,长大怎么找工作?”因为恐惧,自己又无能为力,所以,父母总是靠要求孩子去做些什么让自己放心,把安慰寄托在孩子身上,“你表现好,妈妈就高兴啦!”“你学习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其实,恐惧是正常的,要求孩子也没有错,只是不要忘记,最佳的途径就是完成自我和解,面对自己的恐惧承认并面对,对自己说:“我在害怕,这很正常,看一看能做些什么让我自己感觉好一些。”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成为孩子的大白父母。


么么哒~看完文章并分享给别人的,一定都是好爸爸、好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