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背后都有这样一些“送水者”

 haosunzhe 2015-06-1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深水区,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用户数、交易量等层面上的比拼,而是细化到运营效率、风控能力、获客成本、用户粘性等多维度的考量。
这就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IM通讯、安全软件等IT基础设施的支持,可以说,这些扮演着“送水者”的服务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生态体系的稳健程度。


速度:
金融所有盈利模式都来自风险套利,风险套利的核心要求就是系统和用户的稳定性。而互联网产业的特征是快速迭代,随时都在生成着的新的用户需求需要给予快速的反馈,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传统银行、券商所使用的系统不会轻易升级就是为了求稳。但是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海量用户的参与、上亿次的请求,就在分秒之内产生,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传统的模式早已不能适用,必须要有新的工具、新的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APM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火。
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即应用性能管理。其实这一技术在全球IT领域中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借移动互联网之势火了起来,
移动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而APM就是一种自动化运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交互系统所依靠的应用就由APM来优化,应用背后的自动化运维靠的是工具,而不是人。
安全
金融业务对网络安全级别的要求是最高的,这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在系统漏洞的扫描、防火墙的软硬件、灾备等各方面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并不耸人听闻地说,目前多数P2P平台并不具备安全防护上的能力。而且,目前对单个P2P平台来说,还尚接入到央行征信,各平台完全是个信息孤岛。因此,容易出现借款人在多个平台借款,超额授信的问题,这样违约风险不易控制。
打通各个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针对行业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建立预判模型,就尤为重要。
互联网金融基础IT软件提供者中科柏诚在为P2P公司搭建应用风控模型的基础上,实现黑名单数据共享,建立起互联网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就有效降低了行业的风险。
沟通
金融的核心即是信任,因此,金融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需求尤其强烈,需要不断的面对面、线下、线上的多种交流。
从已有的市场需求来看,线上获取的平均投资金额远小于从线下获取的投资金额。用户投资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往往也是从小的投资金额开始,随着与平台交流、信任的增加,投资金额才会逐渐增加。
目前,微信已经很好地连接起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也解决了一部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
但是对于独立于微信生态之外的APP,则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更为关心的社交应用。
因为金融产品涉及的交易场景往往比较复杂,用户很多时候不愿留下电话,以防受到骚扰。于是各种聊天APP成为了普遍的选择,用户可以直接在APP内向客服询问,而后台也可依据情况自动处理,这样用户购买金融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如果通过微信与用户沟通,不但将自己的用户共享给了微信,还因为微信接口的限制,不能做到对微信内流动的消息做到完全可控可管,这都为企业业务运营带来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的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
例如环信推出的即时通讯云就致力于解决手机APP内用户和商家之间的的沟通问题,而且可以使所有聊天信息保存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APP内部,信息安全可控。环信平台只有用户的聊天ID,除此之外完全没有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而经过环信平台发送的所有的消息的聊天记录,则完全归APP所有,并受到严格的法律和技术的双重保护,APP有完整的控制权可以备份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