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流书榜 | 南都副刊2015年6月书榜

 真友书屋 2015-06-19

《历史学人01:“强盗”资本家?》,李礼、方曌主编

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版,38 .00元


《历史学人》是一份以书代刊的深度关注全球历史问题的系列读物。其中阎克文的《韦伯,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引发我的兴趣,韦伯的社会科学理论对今天还有什么影响呢?可以从翻译、研究韦伯的那些学者身上得到说明。出乎我们的意料,翻译研究韦伯得到个人劳动回报最为不凡的,竟然是在南美。巴西版《经济与社会》的译者,原是位农学家,后来获任巴西农业部长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而推荐他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他非常称职地翻译了《经济与社会》。在阿根廷、智利等地也有些出人意料的故事。在欧美以外的许多国家,韦伯著作的翻译者也大多能获得相应的高度评价。“在日本,《经济与社会》的译者不经规定程序即可获任终身教授之职。比较来说,中国大陆的韦伯译者们基本上就是义务劳动了,和苦行僧差不多,这让全体与会者惊诧不已。”(贝叶文)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梁治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5年4月


梁治平先生长期研究中西法律文化,主张“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将法学的专业思辨融贯中西文化的思考之中,这部《法辨》就力图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法律。古今对于苏格拉底之死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和解读,此书中《从苏格拉底之死看希腊法的悲剧》则是从希腊法的角度分析苏格拉底的死因。苏格拉底被控的罪既是宗教的又是政治的,当时希腊的宗教生活与公民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民主政治成为一切的主人,通过它掌握了最高的立法权还有司法权。希腊有陪审团制度,但他们不是在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权威法官的指导下就事实问题做出裁决,而是按多数原则独立地决定事实与法律。在众多杰出的古希腊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作为法官或法学家为我们所知。只有雄辩家,他们用滔滔雄辩征服陪审团听众,只要鼓动群情激愤,让多数人倒下天平的异端,民意就成为了法律,苏格拉底所遭遇的悲剧也是这种民主审判导致的。(贝叶文)




《一瓢纽约》,张北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5年4月


《一瓢纽约》是张北海的文化随笔集,他生于北平、长在台北、求学在洛杉矶、任职联合国、归隐于纽约,地理意义上的人生轨道之复杂多元,也是他行文口吻上的对应物:像一个不慌不忙、言之谆谆的老友,平淡而低姿态的对岸书写,一幅不带一丝情绪和感慨的纽约文化版图,这大概是受耳提面命式的斗争语言的长期熏染的大陆书写所没有的传统。


他经历了1960年代美国新左派青年运动,在最革命、最反叛的纽约经历一个光辉而短暂的时刻,一个充满了爱与和平、摇滚和大麻的世代,仿佛能在文字中窥见一个唱着反战和性解放的长发老嬉皮。但一座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尤其对于纽约这样一座难以被定义的城市来说,它的演变或萧条、或成长,所以他自称为曼哈顿天空线下的一个漫游者,偌大的纽约城于渺小的个体也不过生命里的吉光片羽,《一瓢纽约》也不过是张北海一个人的纽约。(朱蓉婷)



《哲学的快乐》,(美)罗伯特·所罗门著,陈高华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5年4月版,42 .00元


对于对哲学感兴趣、关注哲学类书籍出版状况的读者而言,罗伯特·所罗门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在中国早已成为哲学类入门书的经典之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再版。今天介绍的《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一书,是作者1999年出版的一本哲学类散文集,此次是第一次被翻译为中文。所罗门教授编写此书的出发点既有较纯粹的学术考量,也有对真实生活的哲学性关切。从较专业的角度,作者在本书中反对简单地把所谓严谨的、“学院的”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作为两种不同“传统”进行对立的倾向,尤其反对把哲学当成是只关乎逻辑的对语言的技术性使用辨析与评估的干瘪作法。从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方面,本书所收集并重新编辑的文章主题涵盖了诸如理性与怀疑、正义与情感、个人身份、生命的悲剧性、死亡等主题,其核心意图其实也包括了把哲学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生活方式带进非哲学专业读者的生活中。正如其标题所明示的,哲学绝不仅仅是干瘪的论证,而代表了一种通过思想与激情生活的态度。这一点想必对于所有读者都大有裨益。(李尔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