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传播时代的阅读困境与媒介素养

 云在青天ysz 2015-06-2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人类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期,图像在不断挤占、征服甚或超越文字,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日益被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和符号所包围,视觉文化已逐渐取代语言文字获得主因地位,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视觉文化时代,受众在认知、体验世界的过程中将面临怎样的阅读危机并如何走出这种阅读困境。

  一、视像成为当代生活的主要图景

  在以电子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视觉文化时代,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凭借自身优势打造的图像符号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霸权,图像崇拜已成为现代文化的盛景,视觉享受凌越文字阅读成为人们的新宠。在当下纷繁芜杂的社会景象中,从室内装潢到城市规划,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网络游戏到动漫音乐,从重读老照片到名著文本的精美插图,从央视春晚的视觉盛宴到超级女声的集体狂欢……充斥耳目的影视文化和网络艺术形成了对文字阅读的合围和挤压之势,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成为当代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和无法规避的符号。在这个大众文化流行的消费社会里,影视文化以强烈的视听震撼裹挟着芸芸众生;电脑窗口不时弹跳出的一个个图像景观使受众浸淫在无尽的审美愉悦中。而消费文化的平面化和娱乐化、意义的深度消失和纷乱场景的拼贴意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受众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浏览,在看,在忙不迭地看电视、电影中快速移动的影像,看网络中应接不暇的图片,看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日益浸润在流光溢彩的视觉景观中,受众原本狭隘的公共空间变得愈加逼仄。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资讯。如果撇开其他方面的因素,单从媒介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解析,我们还是能充分享受到电子媒介时代高度跳跃的非线性读屏方式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和视觉快感。因为媒介技术,现代人的确比古人的经验范围要遥远而深广,大至浩瀚的太空世界,小至深海蜉蝣、原子内核,都可以用肉眼在屏幕上看到。不经意的剪贴和复制在视觉文化领域里随处可见,成像和剪辑技术使任何图像的拼贴显得轻而易举。但是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使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开始退化,甚至导致独立的思维和判断力的降低;关注点的雷同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经验交流状况很难持久下去;长期的读屏浏览使我们开始用他人编织好了的被动视听去代替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判断——用新闻代替事实,用选择代替自由,用数据库代替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视觉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图像亦不必为实际负责。媒介技术的扩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实施替代法则的过程,媒介和现实已经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人最大的自由就在于他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实性,而这种拟态环境剥夺了受众享受真实的权利。电子媒介带来的虚拟化正在全面地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的行为和心性,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它可能导致现实倒置reality inversion,一切成了模式、形象与符码,想象界真实界的距离完全消失,幻象与真实相互混淆,人类面临真实感的消失。整个世界是一个由模型不断地自身复制的世界,是一个意义内爆的世界,在这种由电子媒介和消费娱乐所主导的行为模式的符号之下,一切变得既是分离的又是毫无差别的,每个人都狂热地追随着大合唱式的时髦模式,世界越来越难以把握和理解。

  二、视像浏览使受众遭遇阅读困境

  在每一种传播技术的背后,都潜藏着相应的媒介逻辑。因此,受众信息接受方式和媒介技术之间的循环互动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电子媒介时代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为非线性发散型结构,传统的纸质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则呈现出一种线性传播的结构特征。当受众在进行纸媒阅读时,由于受阅读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只能在既定的信息中阅读,而且只能向前或向后阅读,甚至有时受众需要暂时离开某一文章去查阅某个生词或另一篇参考文献以补充某些知识,然后再回到最初的阅读起点,某种程度上会给受众带来令人不快的阅读障碍。

  尽管如此,从本质上来说,印刷文本平面化的特征以及文字符号最具张力的抽象性特征,使人类的思维有着无限延展的空间。文字阅读能够使受众静心坐下以凝神专注的方式,通过深思联想沉入到文本中,透过语言而想象其传达的形象并品味其内在意旨,进而领会作者传达的深层内涵。一方面,由于文字书写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转换隐含了意味深长的距离,使文字表达的间接性、抽象性、体味性为文本表征和阐释保留了悠远的审美空间。另一方面,文字书写的延时性和稳固性,又可以使书面表达中的思想审理和价值重建保留了意义空间。

  电子媒介创造了没有边缘的多中心,以随机的不连续的图像瓦解了线性的逻辑思维模式,而走向非线性的思维。制约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经过若干次超链接的资料虽然和原始阅读的信息之间没有了联系,但受众仍可以在信息汪洋中继续传播下去。而在这种超文本的自由阅读中,受众很可能被卷入一种链接深渊,以致迷失了自己。以电视为例,它受收视率的影响,屈服于紧急性的压力,从而制造了一种快速思维,培养了一批快思手。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让他们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经消化过的文化食粮,提供预先已经形成的固有思想快思手的特权使得颠覆性(文字意义)式微而世界也欲渐陷落于深度的假象,时髦言词的烟花和不实之词的喧嚣亦消弭了当代社会最真实的生存困境。电子媒介时代视觉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可视性、内容上的通俗性及明星效应,极大地满足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休闲愿望的情感诉求,再加上传达方式的瞬时性和重复性,使受众无法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并进行抽象的形象思维和演绎推理,更无法深入到文字当中,而是沉浸在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中。相较而言,纸媒文本的那份高雅文体特有的理性反思的沉重感和批判意味,就轻易地被受众的视听感受消解掉了。

三、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光盘以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出现,都充分说明视像化已随处可见。在视觉文化传播盛行的今天,文化转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转向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的成长环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种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问题。眼花缭乱的视觉文化需要人们去认真辨别,生活经验不断在暗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但这恰恰又是最危险的。

  当视觉文化成为快餐式的消费品时,人类很容易沉迷于轻松的感性愉悦而摒弃相对沉重的理性思维。读图式的文化消费,由于过多地依赖直观图像思维,可能会带来联想、思辨能力的下降,可能带来读写能力的下降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个性创作能力的退化以及媒介文化同质化带来个性风格的缺乏,都是迫切需要人们认真对待的问题。感性与理性、读图与读文的和谐统一应是视觉传播时代的应有之义。在我们欢呼读图时代来临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抵抗人为的视觉暴力,自觉抵制不良图像信息意识,提高受众对视觉图像的批判解读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因此,在当前视觉信息超载的网络语境下,视觉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成为当下受众走出阅读困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因势利导,把传统的文化有机地嫁接于视觉文化中,在继承中发展,直观而不低俗,还受众一个多彩、健康、清朗的视觉空间。

  视觉文化素养是指人类通过观看,同时整合其他感觉经验,发展出一组视觉能力的素质。视觉能力对正常的学习过程来说具有基础性作用,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发展出这些能力,并据以理解和区分其环境中的可视动作、物体、符号,无论它们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创造的。对视觉能力的创造性运用,使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将这些能力运用于鉴赏,人们就能理解和欣赏视觉传播方面的经典之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加强了意识形态批评的内容,人们开始关注图像背后隐含的内容和意义,这使素养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媒介多元化时代,受众读书时间越来越少,视觉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过程,要着眼长远,进行系统教育,特别是应注重对文字阅读的强调,在阅读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拯救道德腐败、价值失范的趋势。只有在公众视觉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夯实基础,才能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媒介文化冲击;只有在文化素养教育中取得突破,才有可能使公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经受得住文化多元化的考验。

  视觉文化素养强调的不仅是观看,更是要看懂,更是要求受众正确把握视觉图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这个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去阅读?当我们厌倦了视觉符号的冲击和暴政,想要重新获得视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时,我们的出路又在何方?这些都是每一个享受着或者批判着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的人们所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因为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放弃我们珍贵的视觉:谁失去双眼谁就会把灵魂抛弃在一个漆黑的深渊,在那里,重见阳光及宇宙光明的一切希望都停止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出现是不可抗拒的,而且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就不会站在守旧的立场上来对待视觉文化,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变化。其次,视觉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具体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文化转向,另一方面又要对这一转向的种种影响予以研究,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最后,在充分研究视觉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提倡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和行为范式。譬如在教育中、在娱乐中过度的视觉化和快感化就应该加以限制;再比如,有必要提倡回到书房,亲密阅读。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语言是我们生命的家园,我们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应该保持我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回到书斋清静阅读,应该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做出的理性选择,换言之,我们不要因为图像文化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此文系2009年度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藏藏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02)

  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6(1)

  []布尔迪厄,许晖译:《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马焰.序一[A].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5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