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鼻灵散”治疗鼻窦炎一例 患上“鼻窦炎”是一种很苦恼的事情,现代西医不容易根治。西医认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本病的发生与鼻窦的解剖特点有关:1、窦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2、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连续,鼻腔粘膜炎症常累及鼻窦粘膜。3、各窦口彼此毗邻,一窦发病可累及他窦,现代观点认为前组筛窦炎是累及额窦和上颌窦的主要原因。其症状有鼻塞,多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西医治疗:1、抗感染;2、体位引流;3、滴鼻剂(以减充血剂为主),其能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常用者是1%麻黄素生理盐水;4、上颌窦穿刺冲洗;5、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鼻窦。应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最宜于慢性化脓性全鼻窦炎者;6、鼻窦手术。 以上西医对鼻窦炎一些看法与治疗。有时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后看到张大昌的弟子赵俊欣编著《十一师秘要》(学苑出版社,2008年7月第11版,2009年1月第2次印刷,P295页)有一张方子名“鼻灵散”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十分显著。其文中言:“1、‘鼻灵散’之主治,适应症状:慢性鼻窦炎,头痛(包括额、眼等部位疼痛),鼻流脓性涕,粘液性涕,鼻塞。我在临床上称之曰‘鼻灵散证’。2、治疗效果:凡‘鼻灵散证’,给予‘鼻灵散’治疗,有效率100%。实践经验证明如此,虽涉激言,亦如实说。如果以后确有‘鼻灵散证’患者,服用‘鼻灵散’而未愈,则后当对此文予以修改,不过迄今尚无未愈之例。” 我看了这段话,颇觉得不是信服,存疑于心中。 “其‘鼻灵散’方剂组成:辛夷、桔梗、柴胡各一份,葶苈子三份。” “制剂方法:粉碎成细末状。” “服用方法:每饭后口服6g,日3次。” “拟方理论依据:《内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频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又曰:‘足太阳实则鼻窒。’《证治准绳》谓:‘此症多由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通上述经论可知,现代医学上的鼻窦炎一病,在中医学称之为鼻渊,其病因病机为肺开窍于鼻,肺气郁热则肃降失司。朱丹溪说:‘上窍闭而下窍不利。’所以足太阳膀胱经气化不行,如此则上之肺热不得宣散,下之膀胱湿热无以渗下,则鼻塞时作。复加湿热内蕴,所以胸闷腹胀,胃肠道不适,胆移热于脑,所以头痛,额痛,项痛。湿热熏蒸于上,久则鼻液化为脓,于是浊涕不止。今方中柴胡、桔梗、葶苈子宣散肺郁,清肺凉胆,桔梗排脓,辛夷通鼻窍且镇头面之疼痛,葶苈子通利湿热。诸药相互成方,服之可使鼻窦炎的病状消散,于是病的症状随之消失,所谓治本而标自去。 一日,有院挂号室的职工庾女士,三十余岁,执头颅X-CT(检查报告结果显示鼻窦炎)来找我,想吃中药调理,我恐自己医术不精,曾多次请她另请高明。她仍要求我开中药。我想起这张“鼻灵散”方子。于是开了:辛夷90g,桔梗90g,柴胡90g,葶苈子270g。粉成细末,每日饭后服6g,日3次,服一个月。因该药制成细末,吞服口感不佳,难以坚持服用。她将其装胶囊,6g粉末装了12粒胶囊,一日需吃36粒胶囊。我恐她不会坚持服用,也没放在心上。不想数月后,她带小孩来找我给小孩调理肠胃,自述自己鼻窦炎已好,复查鼻窦X-CT已完全吸收,喜不自胜。不过自述只有她能坚持一日吃36粒胶囊,吃了一个月。他人未必能像她有这个决心。 事后回想,不得不佩服赵俊欣先生“鼻灵散”这张方子确实有效!诚如赵俊欣先生引用近代高僧惠明法师谈述事(实践)与理(理论)时言:“从事透理,理无不会。执理遗事,理成画饼。执理愈深,离事愈远。专在事上用功,事透而理自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