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解惑】国学书目问答之七:四书

 茶香飘万里 2015-06-23

19

问:传统的“四书”,是儒家经典的基础,历来注家颇多,对当今青少年而言,何人所注为佳?

答:答:对当代青少年而言,《论语》《孟子》以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为佳。杨先生家学渊源,对先秦多部经典都有极佳的注释。而其中《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扎实平易,是目前各种《论语》与《孟子》注本中最好的入门之书。
《大学》与《中庸》本来为《礼记》中的两篇,至南宋时被单独抽出来成为独立的两本书,这在经学史上是比较罕见的现象。这两本书虽然很薄,但理论水平却非常高。因此注解起来颇为不易,就目前而言,这两本书以王国轩先生的《大学·中庸》最为合适。

20

问:历史上最好的四书注本是哪一种?

答:朱熹的《四书集注》。此公的注本,尽管现在看来不乏瑕疵,但总体来看,的确体大思精,数百年来无人能超越。

21

问:读“四书”,有没有先后顺序?

答:“四书”的编订者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传统的读书人一般都按照他所建议的次序来读。这个顺序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对当今而言,也不必完全拘泥,也可以先读《论语》《孟子》,后读《大学》《中庸》。但无论如何,《中庸》都应放在最后,因为它作为与《周易》并称的理论渊薮,实在是精微深奥,若无一定的儒家理论素养,是不能进入那种“极高明,道中庸,致广大,尽精微”的境界的。

22

问:四书应该放在什么阶段读?

答:《三字经》说得很清楚:“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应该放在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的“小学功夫”之后,《诗经》《尚书》等“六经”(传下来的只有五经)之前。

23

问:太原有没有四书培训班?

答:文瀛书院“四书班”将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将四书系统讲一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