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做法一
主料:面粉1000克、温水600克、猪五花肉700克、肉皮冻280克、蟹肉160克、蟹黄、酱油各40克、猪油100克。 辅料:料酒6克、香油8克、白糖、葱花、姜末各5克、精盐15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
制作
1、将面粉加水和匀揉透,放置片刻。
2、猪肉剁成肉茸,蟹内剁碎,锅内加猪油烧热,放入蟹肉、蟹黄、姜末煸出蟹油,与肉茸、皮冻、酱油、料酒等调拌成馅。
3、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每50克4个的面坯,擀成圆皮,加馅捏
成提褶包,上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
灌汤包做法二
原料:新鲜猪皮500克,冬瓜600克,鱼糁150克,火腿30克,黄瓜皮30克,鸡蛋皮1张,生姜25克,大葱50克,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鸡精、干湿淀粉、香油、鲜汤各适量,葱叶、红樱桃各少许。
制作
1、猪皮洗净,放入高压锅中,掺入鲜汤,加入生姜、大葱、精盐、胡椒粉、料酒、鸡精,加盖,上火压至猪皮化成汁后,待冷却开盖,打去料渣,将汤汁倒入方形盘中,晾凉后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冻,然后将其修切成直径为2厘米的圆球,共12个。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见方的大块,再片成大薄片,共12片,放入盐开水中浸泡约10分钟;火腿、黄瓜皮、蛋皮均切细丝;葱叶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撕成细丝;红樱桃剁成细末。
3、将修切成圆球的皮冻先滚上一层干淀粉,再裹上一层鱼糁,然后均匀地沾上火腿丝、黄瓜皮丝、蛋皮丝,将其包入浸泡过的冬瓜片中,再用葱叶丝捆扎成石榴包,并在上面点缀上樱桃末,即成水晶灌汤包生坯,入笼用旺火蒸约5分钟,取出摆入盘中。
4、净锅上火,掺入少许鲜汤烧沸,调入精盐、胡椒粉、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锅浇在盘中水晶灌汤包上即成。
灌汤包做法三
猪后腿精肉,猪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娄,食盐、饱和碱水、猪皮、制净后,加入料酒,老抽、葱姜、煮制成皮汤,冷切后,冻五个小时,成皮冻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黄,蟹肉拌入适量的盐、鸡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盐适量,要感到口感有点咸。
饱和碱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面团,放醒发两个小时。下坯子,可心擀皮,包制成形即可上笼,这种汤包虽然个大,但是一个是汤多,传热快,别外也说明不能蒸过了。汤太过了,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也会使汤包开裂,旺火足气六分钟足够。但是这种做法必须有维扬包点的包子手法作基础。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汤破的情况。
灌汤包子汁多味美的三大特色制作而成,使其既有时尚特色又有传统精粹,色白如玉、汤汁丰富、口味极其鲜香、妙不可言,深得广大顾客的赞誉。
上海小馄饨制作大揭秘
原料: 夹心肉糜150克、鸡蛋两只、虾仁50克、小馄饨皮半斤、葱、姜若干、鸡蛋一个、榨菜丝若干
步骤:
1.将虾仁、葱、姜依次剁碎,与买来的夹心肉糜(要有肥有瘦的那种,不怕麻烦自己剁是最好)搅拌成泥状。
2.将鸡蛋打成糊状,倒一半到步骤一所说的肉泥中,按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盐和味精。
3.馄饨陷料既成,取出小馄饨皮,将适量陷料放在皮子中心地带,对角捏住(千万捏紧了啊,别下锅散了啊),小馄饨即成形.
4.烧热铁锅,放少许油.旋转铁锅使油均匀地涂在锅壁上,倒入蛋液,迅速转动铁锅,使得蛋液在最短时间内粘上锅壁.蛋液坚固即成.
5.准备锅倒入开水,等水开后下入小馄饨,等水沸后,加入少量冷水,等再次水沸(熟了的馄饨应该是浮在水面上的).
6,汤料的准备:将刚才准备的蛋饼对折对折再对折,用刀切成丝,与葱花、榨菜丝以及适量的盐、鸡精、麻油,放于海碗中,冲入沸水,放如煮好的馄饨,即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到的上海小馄饨了。




通化酸菜水饺
原料:猪五花肉馅500克,腌酸菜1棵
佐料:葱花,姜末,酱油,五香粉,盐,味精,香油,色拉油
酱汁:蒜泥,香油
1 猪五花肉馅
2 在肉馅中首先放入适量香油搅拌均匀
3 然后倒入酱油搅拌均匀
4 接着放入五香粉(花椒粉,八角粉,姜粉,桂皮粉,茴香粉),盐,味精彻底搅拌均匀
5 再倒入适量色拉油拌匀
6 放入葱花和姜末拌匀(量要比平时做菜的量大,这是饺子提味很关键的步骤)
7 腌酸菜1整棵对半切开,一定要用凉水彻底清洗掉酸菜的粘液及臭味(切不可用热水烫)
8 将洗干净的酸菜剁成馅,也不用剁的太细那样就没有口感了
9 将酸菜馅挤干水分放入肉馅中
10 将酸菜和肉馅彻底拌匀,饺子馅就做好了
11 温水中加少许盐,倒入面粉中慢慢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下剂子擀成饺子皮
12 包成饺子,锅里水开后放入饺子,观察饺子皮鼓起煮熟就立刻捞起控水装盘
北方萝卜丝烫面蒸饺-
北方人吃馅,肉馅部分大多都惯用水打馅。省肉、出数、抱团儿。用少量的肉馅调制出比原来肉量显的多的肉馅来,这就是说的出数。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用料少,不腻口,用水打馅调制出的馅,包进饺子里,煮出来的内馅是抱团儿的,就像一个小肉团,不松散。比放了很多肉,既油腻还不香的要讨巧不少。
另外就是揉面了,做蒸饺,大多会用烫面。利用沸水将面筋烫软,淀粉烫熟膨化,降低了面团的硬度。所以水温越高,沸水量越多,做出的产品愈软,吃起来不会面皮很硬。尤其是蒸饺尤为明显,因为蒸出来的饺子不如煮出来的面软,变冷了,饺子皮就更加的硬了。
但也不是什么面食都适合烫面,煮的面食建议还是用温水和面,吃的是那份劲道。烙、煎、蒸的话就不用了,否则会真的把你劲道着。烫面的适合做一些烧麦、蒸饺、烙饼、葱油饼什么的。但包子除外哈,那是发面的,另说了。
原料:
猪肉馅200克、白萝卜1根、中筋面粉300克、清水适量。
调料:
盐4茶匙、白胡椒粉1茶匙、姜粉1茶匙、生抽1汤勺、香油1茶匙、鸡汁1茶匙、花椒水(花椒+水)适量。
做法:
1、肉馅加入1茶匙盐、白胡椒粉、姜粉、生抽拌匀。
2、加入少许鸡汁,可以更好的提升肉馅的香味。
3、用花椒水把水调制成水打馅。边加水边顺着一个方向打至上劲儿。
4、白萝卜擦成丝,挤掉多余的水分后与肉馅混合拌匀。用盐调味后,加入香油拌匀即可。
5、揉面用烫面法,热水慢慢倒入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疙瘩状,然后揉成面团。盖上一块布或者倒扣面碗静置15分钟左右。
6、把静置好的面团揉成条,揪成等大的剂子。撒上薄面避免互相粘连。
7、剂子擀成面皮,填入适量的馅。
8、包成饺子,先中间捏住。
9、然后从一侧撵着捏角。
10、按照同样的办法把所有的饺子包完。
11、蒸锅中加水,屉布浸湿,铺在锅屉中,上气后码入饺子生呸。
12、中火蒸约15分钟左右即可关火,建议关火后不要揭盖,等5、6分钟后再揭盖食用。


三丁包子
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以这三丁作馅,鲜、香、脆、嫩俱备,肥而不腻。
据说,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它为天下一品。 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
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要旨。于是众厨师按照丁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三丁包子
原料:发酵面团650克、猪肋条肉500克、熟鸡肉100克、鲜笋100克、酱油5克、白糖50克、虾籽5克、淀粉20克、姜葱米适量。
做法:
1、将猪肋条肉洗净焯水,放入汤锅,投入葱、生姜、酒,煮至七成熟,捞出晾凉,改刀成0.7cm见方的肉丁;
2、将熟鸡肉切成0.8cm的鸡丁,熟笋改刀成0.5cm的笋丁;
3、另将炒锅上火火,放入底油,葱姜米煸香,倒入三丁加入酱油、白糖、虾籽,加进鸡汤适量,大火煮沸,中火煮至上色入味,改用大火;
4、加入湿淀料勾琉璃芡,上下翻动使三丁充分吸收卤汁,盛起晾凉备用;
5、将面团搓条,摘成12只面剂,用手掌拍成10厘米直径的圆皮;
6、刮上凉透的馅心,右手拇指与食指自右向左依次捏出32个皱褶,醒一会儿,置于笼锅,蒸约12分钟即可。

私房话:
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