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好米饭,一条好领带

 真友书屋 2015-06-24


作者 | 沈山叔


现在去饭店想吃到一碗好的米饭,基本上概率很小,要么煮得就像是隔夜的剩饭,要么就是精细过头,嚼在嘴里让你想起里清代里裹小脚的女人,软软细细的,没几口就腻味了。


米饭好像在现代的生活节奏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东方人的生长和身材,被烙上了过多摄入这种碳水化合物的印记,所以,米饭在餐桌上也越来越被忽视,和父辈们动辄两大碗的饭量比,我们现在的饭量那真是小得惊人了。



所以,米饭的记忆,也好像只能从山里那些清晨的炊烟袅袅里再去寻一点滴。山里的清晨,是从捞一锅好饭开始的。二十多年前的某一个夏天的清晨,六点不到,天色已经开始泛白,阳光还只落在山顶上,奶奶就起了床,用柴火烧好灶台,放入大半升的米入锅,舀几大勺的山泉水入锅,慢慢熬制。火候也不用太旺,熬到汤头开始浓郁,捞出米饭,装入一个木桶或者一口陶制的大坛子放到另一口大锅里,盖上松木锅盖,用大火继续蒸熟。

盛出的米饭每一颗米都是可以分开的,口感是松软的,松松的感觉不像电饭煲里做出那种粘呼呼的口感,却又没一点水放少了的那种生硬,再细细地嚼,那饭是清甜的。伴着大碗米汤,再炒一些应季的茄子,四季豆或者黄瓜,成了一顿普通但很可口早饭。


山里的生活,也就是这样一顿普通的早饭开始的,一大坛的米饭也为一家好几口人,备下一天最重要的口粮。稻依水而生,山里的山泉为梯田提供了最好的水源,田里还放着田鲤鱼,为稻田施肥松土,成就着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早些年的时候,种籼米的也有,但是后来的山里,也基本都种粳米了。现在的大多数人,基本也说不清籼米和粳米的区别了,度娘会告诉你说,籼米要长些,吃起来干一些,就像泰国的香米。而粳米要圆一些,吃起来会软一些,就像东北大米。灶台炊出来的米饭,粳米蓬松的口感,比电饭煲里那粘乎乎的口喊要舒适很多。


如今的灶台边,奶奶也早已不在。偶尔回山里吃一顿姑姑和婶婶做的捞饭,那也是很奢侈的事情,后辈们都出去了,少数留守的他们,也开始用了高压锅电饭煲。后辈们回家的那几日,也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烧起灶台,又可以见到屋顶上炊烟袅袅。

捞饭的历史也渐行渐远,这种方法制饭却还背负一个不好的名声,电饭煲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捞饭,将米汤分离,会使得米饭里的维生素损失,他们却不知道,剩下的米汤富含营养,确是一日三顿最好的佐餐,甚至口渴的时候是最好的饮料,还是山里的小儿们早晚的“牛奶”。


如今,米汤的浓郁只得在偶尔闲时,在煤气灶上寻找。煤气灶上烧一小锅顿米,烧至半熟,捞出米饭,放入蒸笼继续蒸煮。剩下的米汤,稍微熬制,也是有了一些味道。但是没了柴火和清澈的山泉味道,纵使你煮饭用的是农夫山泉,也是徒劳的,只能说聊胜于无。铁锅里捞出的米饭,也没有了太多的清甜,幸运的是,还算有些松软,偶尔还能从冰箱和柜子里翻出一些老家带来的咸肉和野生牛肝菌,配一点上蒸笼,再撒几枚银鱼或者干虾仁,就像那碗山里的米饭,来到了海边。


还要说点什么的话,真的,如果你要开一个饭店,劝你好好经营那一碗米饭。如果去了一个好饭店,上了一桌好菜,结果那碗米饭很坑爹,真的忍不住和那些老板说一句,几万块的西服你都卖了,还差配条好领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