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养气功用

 隐士的书屋 2015-06-25

再谈养气功用

以前我写过篇短文“养气——劲力、速度之本”,某人匿名

打电话质疑说:你自己练到没有啊?!还什么什么之本?!

我说:我没有练到。

某人颇为不屑地说:你都没有练到,你写这些东西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说:早就声明过本人没有功夫,我只是几十年来收集资料、走访各地,见过一些人,见过一些材料,也练一点拳,有点自己的体会。我写的东西,绝大部分我都没有练到,主要是我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并对照我自己多年的体会和认识。信不信由人。自己掂量。

说到养气的功效也是如此。“养气——劲力、速度之本”并非我杜撰出来的,前人既有身证的实例,也有类似的论述。

身证者,如前述齐公博先生,据其同代人记载、忆述,通过三年三体式,齐公博先生养气功深,一通百通,其劲,周身如电,感而遂通,如晴天霹雳。其动,恍若幽魅,使人不见形迹。其势,如山飞浪卷,于孙门之外,未有能当之者。

论述者,如山西著名拳家董秀升先生对养气功用有段描写:“武术专家,技臻绝顶者,其攻人也,无迹可寻,虽稠人广象,千目共睹,莫能见其手之所至,足之所履,身之所止,谓为玄无,乃魂气充有以致之也。其被攻也,手触其身,如金城,足冲其股,如铁柱,当之者,颓狼狈却退,乃魄气厚有以成之也。”(见《岳氏意拳五行精义》第二章第二节“意拳养气之功用”)

有意味的是1924年孙禄堂先生去山西时,齐公博先生随行,并与董秀升先生等合影留念。此行,董秀升先生陪同孙禄堂先生一路,在孙禄堂先生返回太原准备回京时,董秀升先生因十分仰慕孙禄堂先生的武功卓绝,请留住在董宅月余,向孙先生请益讨教。故董先生一脉拳学与孙氏拳有相近之处。

技击以养气为本,如今听上去,并无新鲜感,但能致是者鲜。

今人习技击,仍多以力、法为能。今人亦有标榜其拳有养气之功者,然而当他们将其拳用于技击时,只对自己的弟子、学生及崇拜者有效,装神弄鬼,经不住公开实战的检验。

养气不是练气功,也不是练硬功,所养之气,乃虚无一气,亦称先天真一之气,由虚无而生,即无形无相、无思无意之金丹、内劲也。

支一峰师兄云:“养气功深者与人动手时,动作自然平实,无半点玄虚之象。”如齐公博先生、支燮堂先生,与人动手,无任何玄虚的手法或遥遥鼓弄意气之象,而举手投足间使人无法抵挡。

有人问:齐公博先生的山飞浪卷岂不是着相?

答:山飞浪卷此乃势,而非相。所谓山飞浪卷用以形容无相之象。此象虽能确切地感知到,但没有具体实际的形状。

又问养气从何入手?当然是从孙氏三拳入手为最佳。

如何从孙氏三拳入手?以我的体认,最初一步就是无极式。关于无极式如何练,我以前的短文谈过一些,这里不赘述。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无极式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张烈师兄基本不谈无极式,认为无极式就是练拳前通过立正、静心,收拢注意力,使之集中而已。而支一峰师兄、刘树林师兄等对无极式就很重视,认为不站上一两个小时是得不到该式的功效的,此为进入养气功夫之门。

无极式姿势平易,近似立正之姿,但站上10分钟就能感觉到其难点在哪里,难在静心。所以无极式练的首先是心意,使心意空静。

前人讲摄生之道,有所谓逆运、所谓转乾坤、所谓扭气机。

那么如何运?如何转?如何扭?

就是动中求静,最终达到动静合一。这是一个有无并立,又有无不立的过程。由形意、太极、八卦三拳的规矩中返虚无。

所以如果没有一个锻炼的过程,身心是达不到虚无状态的。真正进入到虚无状态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一气萌发,所谓扭气机。在此之前是使自己要进入虚无的状态,所谓要虚无,在入虚无,而非已入虚无,真实的虚无之境。

无极式这步功夫没有下,以后练的东西就缺少内在的标杆,只是练动作,锻炼身体外在的机能而已,无法由虚无一气即内劲来统御技击技能。虽名为太极、形意、八卦,实际上对身体机能的锻炼效果与当代拳击、散打、笼斗无异。内外家之分界惟养气而已。

又有的人,拳是拳,养气是养气,二者分练,两者是分家的,其拳仍属外家。

唯打拳就是养气,对打亦是养气,最上乘者甚至实战格斗亦能养气如孙禄堂先生及孙存周、裘德元、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支燮堂等先生之技击,才是真正的内家,为孙氏拳之功用也。孙氏拳所以被一些人称为新内家拳(有别于清初黄百家论述的内家拳),其根本处就在于此。

曾有人问:孙氏拳有没有什么专门练内功的功法?

答:孙氏拳修为内功的功法都在拳架子里。否则不是孙氏拳。

孙氏拳行以极还虚之道,使虚无一气统御技击,于技击无所不至其极,养气、技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乃武学至境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