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川省农机局在2010年合并到了四川省农业厅,成立了4个处,然后去年省畜牧局合并到四川省农业厅的时候,农机变成了3个处:农机化发展处(承担对口农机化司及两个总站除农机监理以外的全部业务)、农机安全监管处(负责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机电灌溉处,我们合并到农业厅的时候,我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干了3年,2013年7月再次回到农机行业,也因此与农业厅原来农业有关处室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我目前主要负责农机合作社、农机化生产(包括跨区作业)、农机化统计、信息化等工作,我斗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状况,更多是希望全国同行能为我们四川出谋划策,促进我们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总体呈现出发展数量由少到多、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服务水平由低到高的态势,2008年,我们的农机合作社数量为128个,这是注册了的数字,是农机化统计年报的数字,2013年的年报数据为953个,2014年的数字为1073个,但我对咱们统计上的数据一直持有怀疑态度,所以,在2014年年底对全省农机合作社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要求具体到每一个合作社,报表使用农机化司的统一报表,结果,真实数据为:965个。我现在手上有所有农机合作社的清单,随时能够查找到任何一个农机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理事长、地址、电话、承包土地、托管土地、机具数量,不敢说统计数据有什么不对,但我们需要对统计数据保持一定的戒心。2014年965个农机合作社,比上年增长141个,增长速度为17%,入社成员4.5万人(户),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常年聘用人数7476人,比上年增加1432人,占合作社从业人员总数的2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经营模式得到更多农机户和农机手的认同,入社人员和常年聘用人员数量增长,人员结构趋于稳定,社员联接更加紧密,农机合作社的装备结构进一步改善,2014年农机合作社装备数量稳步提高,结构改善,拥有各类农机具5.7万台(套),比上年增加723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209台,拖拉机配套农具8477台(套),配比率达到1:2。拥有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的农机具数量进一步增加,其中播种机1958台,油菜联合收获机435台,水稻插秧机2795台,粮食烘干机200台,分别比上年增长48%、15%、12%和122%。以上数据不完全是从农机化统计年报来的,更多是我们的摸底调查表来的。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扩大,全年作业面积978万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机耕385.6万亩,机播88.2万亩,机收297.9万亩,机械植保103.7万亩,机灌46.3万亩,机械烘干粮食数量19.5万吨。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烘干粮食数量增长最快,比上年增加19%。对于烘干粮食的数量,我感觉数字小了,因为年报上新增烘干机数量与我的感觉差距较大,我于是从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去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2014年,我省新增烘干机数量达到了348台,远远超过年报数据,我经常下乡,合作社里大家喜欢添置什么机器、什么时间添置的,我都喜欢问问,慢慢就有了一个概念,再与统计数据对照,这个348台烘干机还不包括少数合作社与粮食部门合作,使用粮食部门的项目购置的数量。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逐步扩大。2014年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96万亩,比上年增长18%。流转土地进行经营的合作社达到68%,比上年增加310家,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合作社成员自有土地入社23万亩,承包土地36.9万亩,农户托管土地33万亩。流转土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合作社343个,5000亩以上的4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96个和7个,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不断提高。2014年合作社年度总收入达到10亿元,农机服务收入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7%。合作社总资产13.4亿元,农业机械原值8.8亿元,机库棚等配套设施面积达到36.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11%和32%。其中:资产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59个,比上年增加11个;农机原值达到500万元以上的25个,比上年增加10个。这个效益数据实在是不敢放心用,但又不得不用。因为我们的理事长,很难告诉真实数据,就算是我和他们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我仔细追问都会有两三个数据告诉我。我只能是一笑了之。当他们需要哭穷的时候,肯定是效益很不好,急需支持,当他们需要一定的资质时,效益肯定是好的不得了。所以嘛,我只能是:呵呵。 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到目前有几个特点。不论大小,都开展或尝试全程社会化服务,努力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服务主体,农机合作社不断购置、完善、升级拥有的农业机械,使自身拥有更完备、更高效地农机装备。积极开展土地托管的“田保姆式”、农户挑选的“超市菜单式”、跨区作业的“订单式”等多种服务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努力扩展服务项目,服务链由过去单一的机械耕种收环节向产前育秧、集中采购农资,产后烘干和加工等全程服务延伸。据统计,2014年全省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978万亩,平均每个合作社1.01万亩,其中订单作业155万亩。合作社机插秧面积67万亩,机播油菜16万亩,机械烘干粮食数量19.5万吨,分别占全省农机作业量的17%、15%和61%。西充丰粮、犍为大惠等合作社直接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开展全程农机化服务。射洪同亨、崇州耘丰等合作社与当地的农事服务超市紧密对接,完成80%的“超市菜单”。前面两周,我们组织了分片区的农机合作社调研,我整整跑了两周,上周五才回来,我们分片区调研的目的:1、农机化司有安排,要报送农机合作社的情况报告;2、我们正在组织评定“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16-2019)”,对申报的合作社进行抽查复核;3、把地理条件近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农机化水平差不多的地方,集中起来借此机会相互学习,比如成都、德阳、眉山、乐山一个组,除了乐山外,成都、德阳、眉山都是属于成都平原,广元、巴中、达州是属于丘陵山区,让大家在调研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在这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全程社会化服务不论是自发还是自觉,都深入了农机合作社的心中,农机合作社普遍都积极想办法流转承包经营土地,成为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服务的同时,借助自身机具、技术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土地托管等多种多样的方式集中土地,主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粮食产业基地对接,开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实现由单一服务型向“服务+生产”的“双主体”转变,成为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经营主体。2014年,全省68%的农机合作社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到96万亩,其中以承包方式流转土地37万亩,以农户托管方式流转土地33万亩。流转土地进行经营的合作社数量、流转面积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广汉惠民农机合作社与锦花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黄明水,整合三者的土地、装备、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走“双向发展、机农兼融”合作发展之路,成为广汉市现代粮食产业基地的经营者,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数量、质量、效益得到全面提高,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邛崃新民农机合作社正在建设一座库存容量达2000吨的粮仓以及一套精米加工流水线,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了解决农机合作社有机具、机手、作业能力,粮食合作社有土地、有农技,相互之间的协作问题,德阳广汉市农业局鼓励农机合作社与粮食合作社成立联社,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确实是一个好路子,不然大家都去抢着承包土地,哄抬物价,谁都成不了赢家,而且这种方式对原来合作社的利益影响较小,容易成功,一些农机合作社还承接农业项目,成为农业新技术运用的重要推广主体。农机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经营和服务组织,近年来承接许多各类农业农机项目,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的实践者、带动者和培训者。岳池腾飞、安县永福等120多个农机合作社承担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实施任务,仅岳池腾飞的机插秧集中育秧比例达到70%以上;新津大汉仓农机合作社采用温室集中培育的新兴育秧方式,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乐至县、仁寿县等丘陵地区的农机合作社参与实施小麦、玉米旱地带式机播技术,带动了当地的耕制改革;双流丰收、绵竹久洋等农机合作社率先配置了平原地区适用的大型植保机械、平地机等;岳池久田、兴文富民等农机合作社带头推广了丘陵地区适用的油菜精量播种机;安县永福、宜宾展鹏等农机合作社购买了无人航空器开展“飞防”植保;崇州耘丰农机合作社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编写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等培训教材。广安岳池县政府打造农业园区,借助这机会,农机局扶持发展了三个注册资本上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示范作用极为明显,全县农机合作社一下子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注册数量大幅增加。 以上都是好的方面,下面该讲讲我们的不足了。总体数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省965个农机合作社,仅占全国农机合作社总量的2.2%,好像是位列全国第15位。合作社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全省70%的合作社集中在三分之一的市(州)、40%左右的耕地上,平原地区数量相对较多、丘陵山地数量较少,还有许多县、乡镇没有农机合作社。成都、德阳、南充均拥有农机合作社上百个,阿坝州和攀枝花市仅有1个。德阳每个乡镇拥有0.9个合作社,攀枝花市仅为0.02个,我们拥有上100个农机合作社的市州有:成都(126)、德阳(109)、南充(106),20个以下农机合作社的市州有:自贡(18)、攀枝花(1)、内江(17)、乐山(9)、阿坝(1)、甘孜(15),发展比较差的地方,不一定是经济条件差、地理条件不好,第二个不足就是经营规模小,自身实力弱。全省农机合作社平均资产138.9万元,比全国平均数少47.1万元。平均农业机械原值91万元,平均配套设施面积376.5平方米。资产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5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6%;农机原值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25个,仅占2%;作业面积上万亩的合作社254个,占26%;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28个,仅有3%。合作社理事长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27 %,90%以上未接受专业培训。第三个不足就是发展制度不规范,生存能力弱。相当部分合作社的章程形同摆设,未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成员账户和管理档案,未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的合作社更是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合作社风险防患意识不足,忽视内部管理和人员培训,特别是有的合作社不顾自身能力在流转经营土地上追求“高大上”,增加经营风险。我的直观感觉,多数理事长是40多岁的,在当地算是能人,但现在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高学历的人担任理事长,这是新鲜血液,需要好好呵护。我们的第四个不足是扶持发展力度不够。近三年省级财政投入农机合作社的扶持资金累计只有1260万元,扶持农机合作社41个,仅占全省农机合作社总量4%。市级和县级的投入资金也相当少,全省农机合作社扶持资金投入量与黑龙江、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差距巨大。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合作社机库棚、烘干场、粮仓等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用地难,机具购置贷款难,机手培训难问题突出。不论是在我们农业厅内部,还是在省财政厅,一说到扶持农机合作社就心存疑虑,总怕财政资金被工商资本套取,当然,这问题是多种因素形成的:过去一些农机合作社生存时间短;多数农机合作社不规范,特别是没有规范的财务;很多理事长干活可以但与政府部门沟通还不够,在这监管风险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在争取政策的时候,底气不是很足。去年,德阳广汉市搞秸秆禁烧的力度很大,主要是搞秸秆粉碎还田,结果有人就动了歪脑筋,有两个村干部以为能够一手遮天,虚报了作业面积,结果公示期间被举报,有的单位正愁没有着力点和工作成绩,当时就要准备抓人,还是农业局出面协调,由市纪委出面谈话:如果马上怎样,就不会怎样,如果不怎样,明天就由另外的单位怎样,这也是我们争取农机作业补贴政策的顾虑。我们四川省去年得到财政部一个项目:农业生产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一共是12个县,每个县500万元,集中育秧40元/亩,机插秧20元/亩,植保20元/亩,粮食烘干40元/吨,因为这项目是我们厅里粮油处在负责实施,我私下了解,多数实施不好。这项目虽然是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但合作社普遍积极性不高,具体原因我还不太清楚。农业局也在着急金飞用不出去。 我认为,发展我省农机合作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加强教育和培训。对理事长,他们普遍不习惯规范化运作,往往是收入不入帐,年底一本糊涂账,有的理事长了解政策,会积极争取政策,但往往过分依赖和依靠政府扶持,还有的理事长做到一定规模,就有点忘乎所以,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比如农业局有任务时不那么配合。四川省农机合作社中,开好车的理事长不少,机具上档升级舍不得花钱,对这些现象,我往往是直言不讳地说,理事长也需要教育,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提高。技能可以培训,思想观念却需要教育和培养,在公开场合,特别是会议上,我可不敢说教育理事长,只敢说加强培训。 2、农机农艺融合是一个长久的课题,虽然绝大多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是农民出身,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本质区别。用机器种地,外在相似,内在却有很大不同,这方面我们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部门、推广人员、农机制造厂商都有责任和义务,缩短这个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不是仅仅靠农机合作社自身能解决的。 3、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扶持农机合作社是我们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很多好政策的落地,太需要我们农业部门努力工作。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真正到了地方上才知道难上加难,有的合作社就是找不到地方来建设机库棚和烘干场,我们甚至在动用私人关系在帮助农机合作社协调用地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这是土地的问题,还有就是农机的下田通道问题,我们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很多竟然是没有留下田通道,农机下去作业必须靠跳板。我给机手们讲,宁可不挣钱,也不要冒险去没有下田通道的田块作业,这是需要我们农业部门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的。还有就是油料的保障。这两年基本能够保证柴油供应,但个别地方还是有刁难,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当地农业局出面协调,还是会好一点。还有就是农机手的意外伤害保险。有的地方的保险公司就不愿意承接这业务,前两周调研时看到一个部级示范社,因为发生翻车事故,机手脊椎被压断,花50万元多次手术后下肢才有了一点知觉,当初购买的烘干机也尘封未安装,在到哪里我都建议当地农业面协调,让农机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为机手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来是减少出事后农机合作社的责任和经济压力,二来也有利于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三来有利于增强农机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举了这几个例子,就是说,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能够为农机合作社分忧解难的地方还很多,需要创造性地去工作,比如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贷款担保及贴息等等,都是单个合作社无法谈下来的。部门出 4、最后一点,要和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机手交朋友。农业部门的政策制订、政策落地,不能高高在上,不能闭门造车,要接地气,只有知道合作社的兄弟们所思所想,政策才有针对性。其实有时他们的问题不是高大上的,仅仅是购机补贴中一个小小的政策咨询,是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小故障,是农艺中一个行距与株距的处理,说到底就是:从农机手需要的方面来爱他们,而不是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为他们好、他们怎么不领情。用心、用情,这就是我的体会。
嘉宾:邱云桥 主持人:朱睿 分享时间:6月10日(周三) 材料整理:朱睿 材料审核:夏明 材料发布:张雪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