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舟:校园暴力案的主角为何多是女生?

 脩姱 2015-06-26

最近在网上有一类校园题材的视频非常流行,但它们和高考没有任何关系,它们的名字叫做“校园暴力”。
从前2天才爆出的“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殴打同学”,到“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校园暴力视频”,还有施暴者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美国留学生酷刑折磨同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施暴者多是女学生。与男生相比,女生的身体更加弱小,情绪上也更加敏感,她们为什么会成为施暴者,心理上又起了怎样的变化?
女生施暴的特点及心理分析
1.以多欺少:
江西永新县的视频中,共有5名女生先后对被害者进行了侵犯。河南信阳师范学院的视频中,3名女子轮流扇被害者的耳光。在美国留学生的案例中,除去放风和开车的男生,动手的女生也有数名。
心理分析:这些女性施暴者大多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里,男生更多喜欢独立行动,而女生则会形成一个个小群体。在发生暴力事件的时候,由于女生的力气比男生小,不容易控制住受害人,多几个人既是为了阻止受害人反抗,也是给自己壮胆。
而在群体施暴的时候,有一个关键词不容忽视: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即指在群体当中,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在群体中导致去个性化的心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自我的匿名化,个体只是群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姓甚名谁的学生,导致自我意识降低。第二是责任分散,无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造成的责任都会分散到每个群体成员上,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体都不必承担行为责任。这样就造成了女生施暴的第二个特点。
2.手段残忍:
在江西永新县的视频中,几个女孩先后殴打被害者,打累之后,还要求被害者自扇耳光。信阳师范学院的视频中,由于受到学生的警告,三名施暴者才带着受害人离开,但在途中还扯掉了被害者的上衣。在美国留学生的案例中,施暴者更是剪掉了被害者的头发,还强迫她吃下去。多数女性施暴者,还会把施暴的过程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对受害人进行二次伤害和侮辱。
心理分析:在小说《一九八四》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奥勃良:“温斯顿,一个人是怎样对另外一个人发挥权力的?”温斯顿想了一想说:“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
受害人越是痛苦,施暴者越觉得自己有权力,能够控制被害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会让施暴者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由于女性施暴者多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她们施暴的手段会比单人施暴更多样化。在一个女生施暴的时候,其它女生还可以用拍照和录制视频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和羞辱受害人。
女性施暴者的心理缺失
近年来,女学生的校园暴力案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原本柔弱的女子,现在却也成为了暴力的施加者。从心理层面上看,施暴者主要有两大心理缺失。
1.换位思考能力的缺失:
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就带有自我中心思维的特点,不太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也是校园暴力多发的年龄段。但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学生心理方面的缺失,才是更主要的因素。
长期以来,父母和老师多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物质生活情况,较少能够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举例来说,如果父母认为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不尊重他的想法和意愿,不考虑他的感受,以命令式的言语来要求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会逐渐模仿父母的这种人际方式,用到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当中,不考虑同学的感受。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女学生难得考了一次好成绩,心里非常高兴。回家后,她兴致勃勃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考了一百分呢!”但妈妈看都没看她一眼,只是“哦”了一声,接着洗她的菜。女性施暴者对受害人的冷漠,很多时候是因为施暴者的父母对她冷漠而形成的。
2.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
所谓延迟满足,指的是为了更大的目标或者更重要的事情,放弃即时的某种物质或心理满足。和我们常说的“忍耐力”有相似之处。这些暴力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显眼。美国留学生的案例中,受尽折磨的女孩仅仅是因为施暴者争风吃醋导致的。今年5月份福建2名女生对一名初中女生拳打脚踢扇耳光,仅仅是因为“她多看了她们几眼”。本来这些事情,只要稍微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但对于施暴者来说却是“不能忍”,非要发泄出来才解气。
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有很多父母比较溺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会立刻予以满足。这固然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但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则不是一件好事情。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只要有了心理上的需求,就会寻求即可的满足和发泄。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上暴力画面和视频的影响,因为暴力是发泄情绪最快的方式。但同时,暴力也是最愚蠢的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本身就没有延迟满足能力,或者说在家里没有表现出具有“忍耐力”的样子。有的父母脾气很大,回到家里就对孩子肆意发泄,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心理也很容易出现缺失。
女生的心理相较男生更加敏感,如果在家庭和学校里面受到挫折,对她们的心理影响更大。而青春期女生容易形成小群体的特点,也加大了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被害人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案,反应的是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深坑,需要家庭和社会去填补。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龙舟
微信公众号:zhougong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