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皇汉医学苓桂朮甘湯之注释

 清茶清清 2015-06-26

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傷寒)

【註】

方氏曰:「心下逆滿者,伏飲上溢而搏實於膈也。氣上衝胸者,寒邪上湧,挾飲為逆也。動經者,振振奮動,動傷經脈也。蓋人之經脈賴津液以滋養,飲物,津液之類也。靜則為養,動則為病,宜制勝之。」

尤氏曰:「此傷寒之邪解而為飲發之證也。飲停於中則滿,上逆則氣衝頭眩,入經則身振振而動搖。《金匱》云:『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其脈沉緊。』又云:『心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而身劇,必有伏飲也。』是也。發汗則動經者,邪無可發而反動其經氣也,故與茯苓、白朮以蠲飲氣,桂枝、甘草以生陽氣。所謂痰飲病者,當以溫藥和之是也。」

丹波元堅曰:「此條脈止沉緊,即為此湯之所主治矣。若吐,若下,則胃虛飲動而致之,且更發汗傷其表陽,則變為動經。而身振振搖是與身動振振欲擗地者相同,即為真武湯之所主也。…又此方專取利水以健胃,與甘棗湯有小異也。」

求真按:「吐後或下後云者,示腹內無充實之毒。心下逆滿,謂自下方向心下部而作滿也。而所以致此者,與桂枝去芍藥證所致之胸滿無異,大概由於吐或瀉下後,內毒脫盡,同時不外其反動而氣上衝之結果也。然與桂枝去芍藥湯之只為胸滿氣上衝不同,此心下逆滿,乃氣與水毒相伴而上衝之徵,與前者胸滿之內空虛異也。心下逆滿,即停水於胃部膨滿之內部,又氣上而衝胸,起則頭眩,亦均與發心下逆滿之理同。然因水毒侵襲之部位不同,故所現之症狀各異也。又脈之沉緊為裡有水毒之徵,故仲景舉此脈侯,以示本方證水毒之由來也。」

是以本條之病證因於水毒之上衝,故治之必須本方也。若誤以發汗劑,則即為逆治矣。經,血管係也。氣衝動經,使肌肉失調,身振振搖,即使身體至於振戰動搖。然只有此症狀而無餘症,即成誤治後之逆證,尚須本方為主治之意也。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匱要)

【註】痰飲者,《金匱?痰飲咳嗽篇》曰:「問曰:『夫飲有四,何謂耶?』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問曰:『四飲有何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

由是觀之,心下有痰飲者,胃內有停水之謂也。支滿者,徐彬謂:「支,撐定不去,如痞狀也(見《類聚方廣義》)。」據此則胸脅支滿,即肋骨弓下部膨滿之意,與心下逆滿同,自下向上衝上而滿也。目眩,與頭眩同,即眩暈也。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匱要)

【註】

短氣,呼吸促迫之意。《金匱要略》曰:「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悸,微有短氣。」如上之說,胃內若停水量多則侵凌心臟,使心悸亢進,若少量則呼吸促迫。此微飲即有少量之停水,用本方使利尿,則呼吸促迫自治。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云者,在短氣與微飲,藉利尿而治之之作用上,示二方相若,而非主治悉同之意也。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傷寒)

【註】

錫氏曰:「痿者,肢體痿廢,不為我用也。久而成痿者,經血不外行於四肢也。」

方氏曰:「此由述苓桂朮甘湯證,而有不復治之失,故云成痿之意。彼條脈沉緊,以未發汗言,此條脈甚微,以已發汗言。經脈動者,即為動經之變文。惕,即振振搖也。大抵為兩相更互發明之詞。久者,言既經八九日,若猶不得解,而更有不治之失,則津液內亡,濕淫外漬,不致兩足痿軟而不能及也。」

尤氏曰:「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者,邪氣搏飲,內聚上逆也。內聚者,不能四布。上逆者,以不逮於下也。夫經脈資血液以為用者也,汗吐下後,血液所存幾何,而復搏結為飲,不能散布於諸經。今經脈既失浸潤於前,又不能長養於後,筋膜必將乾急而為攣,樞折脛縱而不任地,如《內經》所云脈痿、經痿是也。故曰:『久而成痿。』」

求真按:「此二說雖與基礎醫學不大相符,然能以舊說解釋本條,故揭之而供參考。」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欲飲。(匱要)

【註】《金匱要略述義》曰:「堅者,心下堅實也。築者,築築然悸動貌也。」水在腎,心下悸。(匱要)

夫心下有飲,其人背寒如掌大。(匱要)

【註】

胃內有停水之人,與其胃一致之背部如手掌大之部分,覺寒冷之意也。

四肢節痛,脈沉者,有飲。(匱要)

【註】

歷節痛者,關節之風濕性神經痛也。關節之風濕性神經痛等證,呈沉脈者,為胃內有停水之徵,則此沉脈與胃內停水為主目的,疼痛為副目的,選用適方則治矣。

胸中病痰,喘滿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動而劇者,必有伏飲。(匱要)

【註】

伏飲者,即水毒之潛伏。雖不得詾槲竷韧K挥星白C時,推斷為水毒潛伏,用治胃內停水之劑,則此等症狀不治而自治矣。

前數條之病證,雖無宜用本方之明文,然多以本方為主治,故列載之。如古人所謂「怪病治痰也」,實由水毒現為千變萬化之怪證,殆莫得其端倪。善探仲景之論及前記諸說之真諦,以全本方之哂每梢病

苓桂朮甘湯方

茯苓14.5 克,桂枝11 克,朮、甘草各7 克。

煎法用法同前。

苓桂朮甘湯之腹證

自前仲景之論,以及本方祖方之桂枝甘草湯條,綜合而觀察之,則本方之腹、脈、外證自明矣,似無重述之必要。然前說所漏,而於臨床上緊要之二三事項,不得不追加之。凡當瘀血上衝,必發於左腹部,且沿同側腹直肌,不憑右側而現。氣及水毒上衝之際,必發於右腹部,且隨同側之腹直肌而上,常不憑左側而現。至於此差別之理由,雖屬未明,然早為古人注意。余徵之於實驗,亦為不偽之事實,故於本方證亦不乖此原則,而氣上衝胸,心下逆滿,亦必沿右側腹直肌而發。現胸脅支滿亦在於右肋骨弓下,雖頭痛時亦右側痛,而左側不痛,或右側比左側痛甚。《金匱》云:「奔豚病,自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

又於茯桂五味甘草湯條云:「手足厥逆,氣自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如上所云,以茯苓、桂枝為君臣藥之方證,大概發作無定,故本方證亦有發作則增劇,休止則輕快或潛伏,而此發作由於心身之過勞及其他近因而誘起,是癇及驚悸等病證,即現今之神經衰弱等之神經證,所以本方多適應用於此類證也。此本方證之所以恒多不完症狀,而其一定不變者,為尿利之減少或頻數,與胃內停水,故用本方者,須先認此二症之存在,次肯定其心悸亢進,且更參照其餘之症狀後,始可用之。

先輩之論說治驗

《方機》於本方之主治曰:「心下逆滿,起則頭眩者,眼痛生赤脈,不能開者。」

求真按:「由余之經驗,則此眼患為水疱性結膜炎,或同性角膜炎也。」

耳聾衝逆,甚而頭眩者。

求真按:「本方祖出桂枝甘草湯,此其所以能治耳聾,不僅聾且能治耳鳴也。

《方輿輗》在癇、癲、狂、驚悸、不寐、健忘、奔豚等篇曰:「癇之證候千端萬緒,不遑枚舉,今考其目錄,略述其治因。夫奔豚雖為古來一種特病,要之亦惟癇中之一證耳,是非余之管見,先賢已辨之矣。」又曰:「苓桂朮甘湯,治氣上衝於咽喉,眩冒,經脈動惕,久而成痿。」

氣上衝咽喉者,氣上逆而衝至胸咽,俗云咽塞是也。眩,頭目眩暈之謂。冒者何?自覺如蒙被狀也。經脈動惕者,謂周身經脈時時跳動也。以上數證,經久不愈時,則足弱不能履地,遂致成痿。此四句在本論為說者所削,余採拾之,而以苓桂朮甘湯為主治。

動氣甚者,可加鐵屑、牡蠣。曾有一蕩兒患前證,一時頓仆,不省人事,病者遽招數醫,皆曰難治。余灾巫C雖似危急,其脈尚平,癇之所為也。乃與苓桂朮甘湯二帖而蘇,使續服三、四十日,痊愈。凡卒厥之病,其脈平者多屬癇,此義初學須知。

同書眩暈篇曰:「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心下逆滿,氣起上衝於胸,則頭眩者。」

此方治眩暈之聖劑也,仲景雖言「起則頭眩」之一證,宜善為推用,不必拘於起臥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飲家眼目生雲翳,昏暗疼痛,上衝頭眩,臉腫,眵淚多者,加芣茨,尤有奇效,當以心胸動悸、胸脅支滿、心下逆滿等證為目的。…雀目證,亦有奇驗。」

【註】飲家,係有水毒病者。芣茨,車前子也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去支飲為目的,氣上衝於咽喉,及目眩,手足振掉,皆由水飲所致也。不論起則頭眩者,或臥時眩暈者,但有心下逆滿者則用之。

若不治者,澤瀉湯也。彼方始終無眩,然以冒眩,顏面有緊張之候也。又此方以動悸為的侯,易與柴胡薑桂湯混亂,然此方若顏面色明,第一脈不沉緊者,則無效也。又此方加沒食子治喘息,又由水氣而痿躄者有效。足或腰仍動劇者,臥時則脊骨邊戰動,或一身中經脈跳動,有耳鳴逆上之候者,凡本論所謂久而成痿之任何證候,此方皆可百發百中也。」

《建殊錄》曰:「某僧請灾卧唬骸贺毜姥勰坑型庹隙坏K明,然看物不能久視,或勉強時則無方圓大小,須臾即漸滅,最後輒如錐芒射目中,即痛不能忍,如是者凡三年矣。』先生灾蠚鉄幔w肉動,作苓桂朮甘湯及芎黃散使服之。數十日,其視稍真,不復有錐芒矣。」

求真按:「此證為亂視而兼眼睛疲勞者也。」

一女子,初患頭瘡,瘳後,兩目生翳,卒以失明。召先生求灾危壬之,上逆心煩,有時小便不利,作苓桂朮甘湯及芎黃散而雜進之,或時以紫丸攻之,翳障稍退,左眼復明。於是其族或以為古方家多峻藥,障翳雖退,恐有不測,其父亦以為然,大懼,乃謝罷。更召他醫服緩補之劑,久復生翳,漠漠不能見。其父復來謁曰:「我向賴先生之庇,一目復明,然惑於人之間阻,遂復失明,今甚悔焉,幸再治之,則先生之惠也。」請甚懇,先生因復灾允狗前方,數月,兩目復明。

求真按:「頭瘡為外治事,不行內治,往往變眼疾。皮膚科醫者,不可不三省之。」

一和尚年七十餘,其耳聾者數年,嘗聞先生之論,百疾生於一毒,深服其理,因來求灾巍P男匚蠚馐馍酰鬈吖饢X甘湯及芎黃散使服之,數月未見其效,乃謝罷。居數日,復謁曰:「自謝先生後,頗能通聽,意者上焦之邪毒將盡耶?」先生灾唬骸肝匆玻囋俜海敳荒軓吐牐会嵩倌苈犝撸尚牌涠颈M矣。」因服前方,數月,果如先生言。

求真按:「東洞翁於前數證均兼用芎黃散,然余信以黃解丸為優。」

一女子,患痿躄,諸治無效。先生灾w肉動,上氣殊甚,作苓桂朮甘湯使飲之。須臾,坐尿二十四次,忽然起居如常。

求真按:「此治驗實本於『久而成痿』之論而奏偉效,以是可知仲景之論如何的確矣。」

《東洞家配劑抄》曰:「狂亂,苓桂朮甘湯、紫圓一分許。」

《成績錄》曰:「某婦人鬱冒上逆,平常善驚,聞足音跫然即驚悸、怵惕,故不欲見人,常獨處深閨。其家富有,家人咸敷氈以步,使其不聞席音,攝養修治,無微不至,但不見寸效,在床已數年矣。於是請造断壬壬c以苓桂朮甘湯,積年之病,以之漸愈。」

求真按:「此病者為重證之病也。」

《生生堂治驗》曰:「一男子腰痛,大便時每下血合餘,面色鮮明,立則昏眩。先生處以桂枝茯苓白朮甘草加五靈脂湯而頓愈。」

求真按:「考五靈脂為寒號蟲之矢,有驅瘀血性,則此病應與本方及桂枝茯苓丸之合方為正治乎。」

《橘窗書影》曰:「一人患臍下有動悸,時時迫於心下,眩冒欲卒倒,頭中常如戴大

石,上盛下虛,不得健步,醫治無效,出都下乞治於予。余與苓桂朮甘湯,兼用妙香散,服數旬,積年之病,脫然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